糖尿病 黑斑(糖尿病黑斑图片)
一位糖尿病患者说,在脚上发现了一块黑斑,以后会不会截肢?
看到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留言,他说在自己的脚上看到了一块紫黑色的斑块,但不痛也不痒。他上网查了与自己症状相似的资料,说他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足。他问华子,听说糖尿病足很难治,发生之后就需要截肢才能够保命,这是不是真的?
华子回答说,他应该去医院找医生检查,而不要相信自行查询的网络资料。没有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自行查阅专业的医学资料,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不仅容易误诊,还会给自己徒添烦恼。
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与使用药物等多种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所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不足10%,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并不会出现糖尿病足。
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仍然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足。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肢端感觉迟钝。脚平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挤压导致出现溃疡,由于高血糖的原因,利于细菌繁殖,所以伤口难以愈合。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病变,造成下肢动脉狭窄,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足部出现感染时难以自愈。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大多数都是两种原因并存。
从致病原因来看,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糖。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只要对糖尿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就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每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坚持足够的运动量,保持规律用药,并且要勤加监测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1mmol/L。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要高15倍以上。糖尿病足常发生在视力下降、肾功能下降的糖尿病人群。因为糖尿病会损伤眼睛和肾脏,视力下降会增加足部受伤的概率,而肾排毒能力减弱会增加毒素对下肢血管的损伤。
当下肢循环变差的时候,在脚部或是足部有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瘀斑,皮肤会干燥、脱屑,脚趾甲会发黄变厚;在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间隔性跛行,不能长时间行走;高糖对神经末梢刺激会引起下肢瘙痒,足部感觉消退,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皮肤含糖量增加,容易产生湿疹和脚气等感染性皮肤病。
糖尿病足如果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就会出现菌血症或是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多器官的严重炎症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这个时候就需要截掉感染的肢体,才能保住生命。但截肢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阶段,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进行这样的处理。
在糖尿病足不严重的时候,通过控制血糖、保护创面、应用改善神经功能和微循环的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或是采用支架、搭桥的方法恢复下肢的供血,也能避免截肢这样的结果。
总结一下,对糖尿病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现在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很多,只要认真监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就不必担心发生“截肢保命”这样的事了。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糖尿病足#
手脚5个症状,提醒你糖尿病上身了,这1种运动,控制血糖最有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疾病越来越多,比如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基本上就会伴随终身。但是早期控制得好,还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于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糖尿病的症状,除了容易疲劳、无端消瘦、视力下降、容易饥饿等,早期有一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 经常手脚发麻
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特别是双手或双脚对称性的麻木或刺痛,排除颈椎病等原因,要特别注意血糖,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做一个糖尿病筛查,以免贻误病情。
2. 手脚长肉芽肿
糖尿病早期,常常会在手背、脚背长环状肉芽肿,颜色鲜红或者红褐色,逐渐融合成斑块,也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瘙痒,按上去硬硬的,不要当成是普通的皮肤病,这也是糖尿病的症状。
3. 手脚长疱疹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且种类很多,血糖偏高者出现皮肤潮红、发痒,手脚部突然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数周后自愈,留下黑斑,而且反复发生,要引起重视。
4. 皮肤瘙痒
在干燥的季节,很多老年人由于皮肤缺水,会有皮肤瘙痒现象,如果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性的顽固的皮肤瘙痒,要警惕是糖尿病引起的身体脱水而导致的发痒。
5. 手足癣
血糖升高,皮肤中糖原含量增高,让霉菌、细菌有了生存的沃土,引起手足部的真菌感染、瘙痒,就形成了手足藓、体癣、股癣。
得了糖尿病也不用慌,除了正常的遵医嘱,平时的饮食、锻炼,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1.健步走:世卫组织认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这项运动适合所有人群,当然包括糖尿病患者。通过每天1小时的走路,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每天累计走1万步,包括上楼梯,对早期糖尿病的逆转大有好处。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很全面,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关节和各大肌群都参与运动,能够养气凝神、控制体重、活血强筋,长期锻炼有助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因此对于控制和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太极拳是糖尿病患者非常理想的锻炼方式。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都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也减少。同时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温和的有氧运动,极少产生身体伤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不管是什么运动,都有坚持“1.3.5.7.9“”的原则:
“1”:饭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
“3”:每次至少锻炼运动30分钟
“5”: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5次;
“7”:选择不过分剧烈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运动后10分内测量,心率应该在120左右)
“9”:锻炼要长久,坚持才有效果。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北京医院专家说 | 糖尿病患者眼前冒黑星,小心是失明前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在门诊遇到的一个案例。
去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就叫他老德吧,他是到门诊找我看病治疗咳嗽的一位患者。这次陪他一起来的,也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暂且管这个老朋友叫莫先生吧。
图源:网络
莫先生长期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不太理想,并且高度近视,且从事文字工作,长期伏案,抽烟,饮酒。
老德和莫先生是好朋友,在我给他开了治疗咳嗽的药以后,和莫先生在座椅上闲聊。说是希望晚上约莫先生和其他几个朋友一起聚一聚,吃个饭。因为毕竟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莫先生同意聚餐但是拒绝了喝酒,他说:“聚会可以,但是不能喝酒,原因是前一天,去到外地出差,喝了不少酒。今天早晨刚回到北京。感觉到自己喝了假酒了——觉得喝了酒以后,第二天早上眼睛出现一些黑影飘动,像黑星在飞舞”。老德听后,还跟他开玩笑说:“听说过有人喝多了酒以后是眼睛冒金星,你怎么就冒起黑星了?你肯定是喝了假酒了”。
图源:网络
虽然他们在我的旁边,聊天儿调侃。但是我还是听到了这段话。作为医生,职业敏感下,我非常敏锐的感觉到莫先生这个症状,是有问题的,结合他长期的糖尿病史,可能是视网膜出问题了。于是我提醒他:或许,莫先生,您的眼睛很可能出问题了。同时我建议他马上到眼科就诊。
边说边做,我领着莫先生到了眼科,找了北京医院眼科搞眼底病的俞小兵主任,俞主任听了莫先生的病情描述,马上给他进行了检查,最后结论让莫先生大吃一惊,他的视网膜竟然马上就要脱落了。
眼科俞主任嘱咐他千万不要动。马上把他收入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使用激光治疗的方法,把他即将脱落的视网膜固定住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医院治疗以后,莫先生病情明显得到了好转,他视力也恢复了。
图源:网络
后来,我又见到莫先生,他说多亏我那天的提醒,幸亏我发现了他的这个症状,并提醒他进行了及时的就诊。
我解释说,他也正好撞了运气,正好那天眼科的俞主任在医院,正好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救治,否则的话,他的视网膜很可能脱落了。如果视网膜脱落了,治疗需要做视网膜修复的手术,手术的复杂程度要更高一些,如果脱落严重,手术的效果未尝可知,即使手术成功了,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从那以后,莫先生对健康就上心了,开始非常注重自己的糖尿病,积极的控制血糖,进行了饮食的控制,保持饭后运动,按时的服药,定期的检查等等,血糖控制非常好。
图源:网络
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当中,会出现的一个并发症就是糖尿病眼底病变。
而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可能出现的恶果之一,就是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视网膜脱落的病因,以及视网膜脱落的临床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尽早的发现它,更好地去预防和治疗它。
- 视网膜脱落 (概述):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等后。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图源:网络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炎症如葡萄膜炎,VKH,脉络膜炎,巩膜炎;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病如von-Hippel和coats病等;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一些血液病等。
- 视网膜脱离的早期表现有什么?视网膜脱离早期有4大特征。
特征一:飞蚊症
视网膜上有裂孔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裂孔游离到玻璃体中,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于是出现飞蚊症。
图源:网络
这种飞蚊症发展快,第一日是一两只“蚊子”,第2日就变成十几只“蚊子”,但这时视网膜与脉络膜尚未脱离。老莫就是出现的这个症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
特征二:闪光感
闪光感的出现意味着视网膜与脉络膜正在分离,视网膜好比鸡蛋壳内的”蛋衣“,它与眼球壁的关系是相贴而不相连。
图源:网络
当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锥细胞和杆细胞)受到了刺激,于是患者就有闪光感,犹如闪电一样,一亮一亮。闪光感说明视网膜正在脱离或者脱离正在扩大。
特征三:眼前出现黑幕(视野缺损)
当眼前出现了一层黑幕,而且不能消失,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视网膜已经脱离了,当视网膜脱离后因为得不到来自脉络膜的营养,功能发生障碍,这一区域的视网膜就看不见东西了,而成为一个黑幕区。
图源:网络
黑幕区的位置与视网膜脱离的位置是相反的。如脱离在上方,黑幕在下方;脱离在下方,黑幕在上方;脱离在左侧,黑幕在右侧。一旦出现黑幕扩大的情况就证明视网膜开始大面积脱落。因此,我们发现黑幕后,要及时就医。
特征四:视物变形
当视网膜脱落处于早期的时候可能不易被我们所察觉,当其脱落牵连到黄斑时,就是引起我们看到的事物出现了变形,这是视网膜脱落的重要表现,而及时就医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隐患。
图源:网络
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若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
治疗:
视网膜脱离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而且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一般3~6个月以后成功率就很小了,所以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手术。
图源:网络
糖尿病是引起视网膜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失明几率是一般人的25倍。在中国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中,有50%伴有视网膜病变。而患病15年以上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更是高达63%。
预防:
视网膜脱落致盲是不可逆的病变,视网膜一旦损坏,目前只能采取修复措施,其功能总会受到影响。
除了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等眼底病外,糖尿病已成为新一代中老年人的“光明杀手”。
日常早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及定期做眼底检查只需要几十元,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再进行治疗,手术费用将达到2万元左右,不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
图源:网络
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最好半年就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这能够有效预防眼底病的出现。
作者:吴翥镗 (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
图源:网络
排版: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