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运动时间(糖尿病运动时注意事项哪项错误)

微山湖芦苇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运动处方:什么时间动?动多久?这5种运动最适合糖友

在糖尿病管理中,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缺一不可。而运动,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天然降糖药”之一。很多糖友都知道要运动,但常常陷入误区:

“我血糖高能运动吗?”

“饭前还是饭后动更好?”

“剧烈运动会不会反而升血糖?”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份科学实用的糖尿病运动处方,告诉你:

什么时候动最安全?

每次动多久最合适?

哪些运动最适合糖友?

一、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必须动起来?

运动对糖尿病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你的身体更“听胰岛素的话”,降低血糖;

- 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减轻胰岛负担;

- 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

- 缓解焦虑情绪:释放内啡肽,提升心理健康;

- 延缓并发症进展:如视网膜病变、神经性病变等。

一句话总结:不运动的糖尿病管理,就像没有刹车的汽车,风险极高。

二、糖尿病运动“黄金法则”:三问三答

1. 什么时间动最好?

最佳时间:餐后30~60分钟开始运动

很多人习惯空腹锻炼,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或注射胰岛素/口服促泌剂后剧烈运动可能引发低血糖,非常危险。

推荐做法:

- 饭后散步、快走是最安全的选择;

- 若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骑车、慢跑),建议从餐后30分钟开始;

- 运动前血糖应在5.5~16.7 mmol/L之间为宜。

2. 每次动多久?每周几次?

每次30~60分钟,每周至少5天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

-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如每天30分钟,一周5天);

- 力量训练:每周2~3次,间隔至少48小时;

- 总目标:每周保持中等强度活动 适当肌力训练。

温馨提示:

- 初期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

- 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者;

- 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进食。

3. 适合什么强度的运动?

中等强度为主,以“微微出汗、能说话不能唱歌”为准

判断标准:

- 心率控制在(220 - 年龄)× 60%~70%;

- 举例:50岁的人,运动心率维持在102~119次/分钟;

- 自我感觉:身体发热、微汗、呼吸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谈。

三、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5种运动推荐

1. 散步/快走:最安全、最容易坚持

- 优点:门槛低、无需器械、几乎无受伤风险;

- 推荐方式:每天饭后快走30分钟,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

- 小技巧:可以边走边计数心跳,或用手机APP记录步数和心率。

2. 太极拳/八段锦:中医养生 现代控糖结合

- 优点:舒缓柔和、调节气血、改善平衡能力;

- 推荐方式:每天早晚各练习15~20分钟;

- 小技巧:可在公园或社区参加团体练习,更有动力坚持。

3. 骑自行车:有氧 下肢锻炼双重收益

- 优点:保护膝盖、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腿部肌肉;

- 推荐方式:户外骑行或室内动感单车均可;

- 小技巧:避免剧烈冲刺,保持匀速踩踏;骑行前注意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

4. 游泳:全身性低冲击运动,特别适合肥胖糖友

- 优点:对关节压力小,燃脂效果好;

- 推荐方式:每周2~3次,每次30~45分钟;

- 小技巧:游泳前避免空腹,携带糖果备用;水温不宜过低,防止诱发心血管意外。

5. 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提升基础代谢,防肌肉流失

- 优点:增强肌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稳定血糖;

- 推荐方式: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 小技巧:可以从轻重量多次数开始,逐步增加难度;配合有氧运动效果更佳。

四、哪些情况不适合运动?

虽然运动好处多多,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立即开始锻炼。以下人群需谨慎:

禁忌或慎动人群:

- 血糖过高(>16.7 mmol/L)且伴有酮症倾向;

- 明显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手抖);

- 急性感染、发烧期间;

- 严重糖尿病足、下肢溃疡;

- 严重眼底病变、近期发生玻璃体出血;

-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梗恢复期。

五、写给糖友的一句话

运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它不需要你成为运动员,也不需要你去健身房打卡,只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你喜欢、能坚持、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方式。

记住:每天动一点,血糖稳一点;长期坚持动,寿命长一点。

糖尿病的运动保健

一、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心血管并发症。Ⅱ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通过体育锻炼,使体重下降,胰岛素受体数量上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运动还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强脂蛋白酶活性,有利于预防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能促使安静时80%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更多地开放,可使肌肉血管扩张,能使肌肉的血液量增加到20倍。由于大量的血液进入肌肉,在血液循环的血管内的血液量相对减少,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运动可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循环及呼吸功能加强:并能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防止感染,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体育锻炼,使人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选择运动项目时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大小、糖尿病的类型、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药物治疗情况以及锻炼场所等条件,但对任何一位患者来说都以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锻炼项日为宜。

2.患者应注意运动的方式及适宜的运动量,如剧烈的体育锻炼,过长的锻炼时间,以及过度伸屈或倒立性运动就不适合老年或有较重并发症的患者,否则有可能引起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眼底出血等情况。而年纪较轻,又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果仅采用短时间的散步,或是站立不动的气功,则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主张选择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使全身各处都能得到锻炼,如做操、打拳、慢跑、较长时间的快走、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特别是跳交谊舞、中老年迪斯科或扭秧歌等,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或鼓点,既能锻炼全身,运动量适宜,又令人感到很有兴趣,有利于长期坚持,是一类很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采用的运动方式。

3.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不能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①并发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合并严重肾并发症,运动时会增加蛋白尿,加重肾病的发展不宜参加运动。

②伴有严重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因为运动会使血压暂时升高和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③这些患者不宜参加运动。平时活动也应注意,不可过量。重型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的时刻,如上午11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发生低血糖。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体育活动,以防低血糖发生。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过大会加重眼底病变,增加眼底出血的机会。

4.量力而行:运动量不能用运动时间来衡量,因为运动项目的不同,达到运动量的时间也不相同。一个60 岁的人,他或她的运动后心率范围96-136 次/分钟比较适宜。

三、运动量的选择

以减肥为目的:坚持每日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60-90 分钟,或以普通速度步行2-3小时。

以降低血糖为目的,将每天摄入能量的10%-15%左右列为运动中的消耗。例如,50公斤的成人做20分钟运动,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消耗100千卡,普通速度步行消耗50千卡,游泳消耗200千卡。

四、运动项目的选择

运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无氧运动,是短时间的力量性项日,如短跑、举重,其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肌肉内储存的糖原酵解;另一种为有氧运动,是长时间持续进行,比较缓和的耐力性项目,例如,长跑、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骑自行车、慢跑、跳绳、爬楼梯、游泳、步行、跳舞等。消耗了体内储存的糖原后,人要靠吸入大量的氧气,在体内进行“燃烧”,供给能量。有氧运动的代谢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讲,它对技巧要求不高,因而方便易行,容易坚持。因此,很适合长期需要运动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五、运动时间的选择

为避免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体育锻炼最好在进餐结束后30分钟以上再进行。晚餐后的体育锻炼值得提倡,因为中国人多半进晚餐比较多,而且多数人晚餐后就是看报纸或看电视节目,体力活动很少,这对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十分不利。

六、学会低血糖自救

运动中出现低血糖时要采取自救措施。比如在运动中出现饥饿感、惊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现象,就是低血糖先兆,此时应采取以下自救措施:立即停止运动,并服下随身携带的糖果等食物。一般再休息10分钟左右即可。若 10 分钟后症状未能缓解,可再服糖果等食物,并设法去医院检查治疗。若有条件,运动前可准备胰高血糖素针剂,并随身携带,出现低血糖时自己注射或由他人照说明注射,对缓解低血糖有良效。

糖友运动指南:何时运动?多久最佳?推荐5种运动

糖尿病运动处方:什么时间动?动多久?这5种运动最适合糖友

糖尿病最怕啥?

不是吃药打针,是坐着不动!

有个老哥天天吃药血糖还高,医生一问:这人吃完饭就躺沙发看电视。

改掉这个毛病后,血糖自己往下掉。

今天咱们说清楚,糖友到底该怎么动。

先说个要命的事。

有人大清早饿着肚子去跑步,结果半路晕倒送医院。

为啥?

血糖掉太快了!

记住三个数:5.5到16.7。

运动前测血糖,低于5.5先吃块饼干,超过16.7就别折腾了。

吃饭后半小时最靠谱。这时候血糖开始往上走,动一动刚好压住它。

别急着出门,先看表:

刚吃完饭:溜达10分钟

过半小时:能快走

一小时后:骑单车、打太极都行

每天动多久?记住"三五一七"口诀:

三次力量训练:举矿泉水瓶、拉弹力带都算

五天有氧运动:快走最安全

总共170分钟:每天凑够半小时就行

五种最省钱的运动来了:

1. 走路带风:脚底板拍地啪啪响,走到后背微微冒汗

2. 公园太极拳:跟着大爷大妈比划,手脚协调防摔倒

3. 骑共享单车:别跟小伙子飙车,稳稳蹬腿最管用

4. 小区里游泳:水托着身子不伤膝盖,胖人首选

5. 厨房举油壶:炒菜边练手臂,一举两得

注意!这些情况千万别硬撑:

脚上有伤口还跑步

眼前发黑非要锻炼

心慌手抖还去运动

赶紧吃颗糖坐下歇着

最后说个大实话:运动不是考试,不用拼第一名。今天走10分钟,明天走15分钟,关键在天天动。就像存钱罐,每天扔几个硬币,时间长了就是大钱。血糖控制也是这样,每天动一动,药都能少吃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