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肌梗塞(糖尿病肌梗塞严重吗)
当糖尿病遇上冠心病,警惕伤害1+1\u0026gt;2!
“糖尿病”和“冠心病”,这两种在很多人眼中毫无关联的疾病,实际上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心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2.9%[1]。并且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可不是1 1等于2那么简单!
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同时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
冠心病通俗来讲,就是给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而出现了狭窄,就如同有一只手“掐住”了血流,让原本畅通无阻的大河变成了涓涓细流。患者出现这种病变后,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糖尿病是一种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障碍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虽然听起来和血管、冠状动脉关联不大,但研究发现,合并患有糖尿病会让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同时发生,其心血管事件也就是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可能性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很多。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轻度狭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接近于中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中度狭窄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则堪比重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 [2]。
这意味着,当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时,病情会更为严重,不仅会增加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会提高患者的病死率。
二、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该如何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管理血糖和治疗冠心病需要双管齐下,同步进行,这是重要的治疗目标。
1.血糖管理目标
建议大多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7%,但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没有低血糖风险、没有其他不良反应,且年龄较轻、预期寿命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考虑采取更严格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如<6.5%。
2.控糖药物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控糖药物上可以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比如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以及部分 SGLT2i(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格列净)。
3.冠心病治疗方法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除了控糖药,患者还需遵医嘱坚持长期服用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多部指南共识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①抗血小板药,常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②β受体阻滞剂,常用如美托洛尔,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心肌缺血,降低心绞痛等的发作频次。
③调脂药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主要作用是调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等,同时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
④ACEI/ARB类药物,如雷米普利、贝那普利等,一方面这类药物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另一方面除了能有效降压以外,ACEI/ARB还具有一定的心肾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ARB还能够用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在中成药方面,目前临床上普遍建议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成药来增强治疗效果,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如麝香保心丸等。它具有两个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麝香保心丸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治疗费用更低,能够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3]。二是在突发心绞痛时急救服用, 舌下含服2-4粒麝香保心丸,能够快速缓解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最快30s即可起效[4]。这两方面的作用,对于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能降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获益更多,且药物安全性良好[3]。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高油、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并保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辅助疾病的治疗。最后,再次强调,无论是否确诊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日常都要重视血糖筛查,尤其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测量,避免成为“隐形糖人”,导致病情加重。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7-10.
[2]Zhang HW, Jin JL, Cao YX,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 Oct 23;20(1):214.
[3]Zhou J, Shi H, Ji F, Wu Y, Zhao Y, Qian J, Ge J.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MUSKARDIA)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oncomitant diabetes mellitus: a subgroup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hin Med J (Engl). 2023 Jan 5;136(1):82-87.
[4]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7):782-790.
【糖友故事】身患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心肌梗死丢了性命!
患者经历胡泽福今年60岁,刚办完退休手续一个月,退休工资还没有领到,突然传来不幸的消息:2022年11月20日早上5点左右,胡泽福突发心肌梗死,她爱人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在送往医院急救的路途中,胡泽福停止了呼吸。一时间,亲朋好友都痛心疾首,难以接受。
胡泽福确诊糖尿病3年有余,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腔梗、甲减、脂肪肝、血脂异常、前列腺增生症和糖尿病肾病。2020年8月22日,曾因胸闷和心绞痛住院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护心(欣康、万爽力)、降压(氨氯地平)、降糖(捷诺达、亚莫利、拜唐苹、睡前使用来得时),甲状腺用药为优甲乐。
患者一直感觉疲劳、双膝关节及下肢怕冷,且小便次数增多,时诉总有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因为饮食不规律以及饮酒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大,血糖控制不理想。刚办完退休手续一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60岁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令人惋惜。
糖尿病和冠心病是等危症。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关。因为胰岛素抵抗导致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的状态,加剧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
在代谢紊乱的过程中,早期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斑块和血栓又易破裂,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还有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确诊时就已经有冠心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肥胖者、高血压患者、血脂紊乱患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等)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可在临床糖尿病出现前许多年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心肌及神经纤维病变,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变,尤以冠心病为多见。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较重且进展迅速,这是因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有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且狭窄程度也较重。当患者的神经末梢受损时,疼痛不敏感,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而不典型,甚至没有心绞痛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早期治疗就积极控制血糖达标,可有效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改善高黏血症,使缺血区的心肌细胞血供得到改善,挽救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进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01 警惕无痛心肌梗死疼痛对人体具有保护反应,大多数患者的心脏病只有疼痛了才会主动去看病。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可能合并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
不典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症状,危害性更大。如果在此之前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一旦发生一次严重的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死。或可能一点儿疼痛的警告都没有,发现就被心肌梗死索取了性命,提醒糖尿病患者加强学习,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
实际上,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虽然没有疼痛症状,但早期也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疲劳以及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典型表现呈多样化,静息时心动过速可能是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患者可在早晨觉醒时自测心率。糖尿病心脏受累者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提醒糖尿病患者发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02 防控糖尿病性心脏病要牢记的原则防治疾病,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重症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尤其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大量饮酒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应戒酒。
三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近年来,频发英年早逝的心搏骤停事件,多是因为长期连续加班或劳累,忽视身体的亚健康所致。糖尿病患者应该主动改变和及时调整工作节奏,避免“过劳死”。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有效控制体重,适量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有效措施。
“三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除了控制体重,还要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及时筛查并通过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血压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并每年至少测两次;至少半年到一年查1~2血脂。
心肌梗死大多出现在清晨安静的时候,疼痛最早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烧灼样,并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
患者一定要平卧位,自己深呼吸,放松,让情绪能尽量稳定下来,而且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把药物放在舌头以下,药物能够很快吸收起到药效,一定要含化,不能吞服。这样可以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
同时要呼叫家人,让家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且家中不要过于闷热,最好适当通风,空气流畅,以利于氧气进入体内,选择最近的医院急救,切记时间就是生命,学习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才可以救命。
01 心肌梗死时正确服用硝酸甘油,40岁以上人群的家庭应常备硝酸甘油。
02 心脏病突发应尽量平卧,千万别坐起来。
03 急救时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时,注意不能平卧,否则会心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减弱药物的作用。舌下含药时也不能站立,这样容易猝死、跌倒或晕厥。正确的姿势应采取坐位含药,最好是靠在沙发上,含药后静坐15分钟,以防不测。
04 要呼叫家人,让家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夜里发作心肌梗死,不能等到天明再去医院急救。
05 发生心肌梗死后不能掉以轻心,自行行走上医院是一大错误。心肌梗死缓解后心电图会是正常的,但仍然不可大意,一定要听医生的,留院观察,以便确诊,并争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住院降血糖却查出无痛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胸闷不适更应提高警惕
红网时刻新闻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佩)长沙59岁的喻先生有着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近日他的血糖控制不佳,并且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担心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的喻先生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
在完善入院检查时,细心的主管医生发现喻先生的心电图结果异常:下壁导联ST段抬高,于是立即请心血管内科会诊。
心血管内科四病室副主任医师戴博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喻先生无意间提起,自己在入院前一天上午有些胸闷不适,约持续了半小时后逐渐好转。
结合病史、胸闷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戴博考虑喻先生很有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胸痛的感觉,怎么可能心梗呢?”喻先生一脸不可置信。但进一步检查证实了戴博的判断,喻先生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明显增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明确,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转入心血管内科四病室后,喻先生接受了抗心衰、控制血压血糖、抗栓、稳定斑块等综合治疗稳定病情;科室主任王勇带领团队为喻先生完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右冠闭塞、左冠严重狭窄病变,随即行支架置入术,打通闭塞的右冠恢复血流运行;之后还需要择期再对左冠进行处理。
“本来是住院降血糖和检查眼睛,没想到查出心梗这么严重的问题!”一想到心肌梗死这么严重的疾病曾在悄无声息中给自己以沉重一击,喻先生感到后怕不已。
王勇介绍,并非所有的心肌梗死都会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还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胸痛,可能仅表现为胸闷、上腹部不适或肩膀不适,但其心电图会呈明显改变,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显著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这类人群往往感觉较迟缓,以致于出现相关症状而不自知。
喻先生有着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却一直没有规律用药,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佳;他还有长期吸烟的习惯,每天要抽1-2包烟……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这才引起他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症状较轻,常常被患者忽略,待出现心力衰竭等明显并发症时才来就医,因此预后较差。
王勇提醒,有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提高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防范,平时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进行锻炼,以及配合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进行预防,同时还要定期体检筛查,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