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糖尿病(糖尿病经络通了会不会好点)
经络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又称“消渴”,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属肺,伴咽喉发热、口渴过甚、多饮;中消属胃,消谷善饥,形体反瘦,自汗,小便频数;下消属肾,伴有小便过多,尿中沉淀,小便浑浊,面目黧黑。
取穴:
(1)地机——取穴时从阴陵泉直下四横指,胫骨后缘,力偏向胫骨后缘上。
(2)章门——①由脐上二横指与腋前线垂直线之交点,即肋弓下之第一游离肋之前下缘处是本穴。②直立,上臂紧贴胸廓侧面,屈肘、手指按压同侧缺盆处,肘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3)三阴交——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向上量四横指,在胫骨后缘处即是本穴,取穴时力偏向胫骨后线。
操作:
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注意:
地机是糖尿病的压痛点,有糖尿病的人按压地机穴就会有痛点,如果地机有结节,一定是长时间的顽固性糖尿病。所以调控糖尿病最关键是要推按地机的结节和痛点从而使脾经通畅。这样有可能治好糖尿病,或者这时配合一些中西医的方法,效果会更加明显。
【學員分享】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健康的人。有段时间日渐消瘦,我还以为是运动造成的。通过验血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买了一些相关的医书看,才知道是胰脏出了问题,要终生服药。这不仅在精神上给自己造成了创伤,也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除了每个月的药费,还有每月抽一次血的检验费,每个月几十元的医保费如何够用,更不用讲营养费。正在这个时候我女兒告訴我,她从网上认识了一个经络老师严子龙,说在他们洪光经络那里学习的话,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我很心动,虽然我住得较远,但那天早上5点就起床坐车,转乘地铁,到学校门口还不到7点,就已经很多人来报名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这样早来排队报名是太值得了。
严子龙老师的第一堂课就深深地触动了我。他叫我们要改变观念,不要悲观,要树立长寿的信心与疾病作斗争,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作斗争,与生死作斗争,不能放松自己的意念,并从中医经络说的角度来解释。
我觉得中医经络是比较积极地去治病,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子龙老师还举出了一些常见病,并用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我们细心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食、睡、讲、走、屙,从中我们身体的哪个脏腑出了问题,加强了我们学习中医经络的兴趣。
通过学习子龙老师教我们“糖尿病三穴”:地机、三阴交、章门。我按照他教的方法去做,早晚拍打地机、三阴交穴,按揉章门穴,并且按老师《四时养生与饮食》的书中教的煲些祛湿、滋阴、滋润的汤来饮。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血糖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空腹6.5~7.5,非空腹7.5~8.5),我原来验出的血糖为15.6。我很开心,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看到中医经络积极治疗的效果。我坚信按子龙老师第一堂课讲的“健康是一种坚持,健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健康是一种实践,健康是一种付出”去做。
让我再次感谢子龙老师生动、活泼、有趣的讲课,也感恩子龙老师一直默默的传播经络文化。
子龙老师微信e81118,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可以进一步交流,感恩您!
这种散步方法很养生!可以调动内外气血,疏通经络,延缓糖尿病病情
呼吸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魏玉龙发现很多患者因为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呼吸,导致病情反复波动。他认为如果能掌握合理的呼吸方式,对普通人而言可以健康长寿,对慢病患者而言可以稳定病情。那么专家推荐什么样的呼吸方式呢?
呼吸也是有形状的,而且不同的呼吸形状,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人生下来就会呼吸,但什么样的呼吸方式好,很多人却不清楚。
更好的呼吸方法要求匀速而缓慢,就像下图右侧的呼吸曲线。
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具体是如何做的呢?这种呼吸法有什么好呢?您接着往下看。
糖尿病是大家都关心的疾病,这种疾病本身并不危险,危险的是并发症的出现,比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并发症有个共同点——都和循环障碍有关。
在中医看来,改善经络瘀阻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而通畅经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医药、艾灸、推拿等,对于患者来说,更方便的、不用去医院可以在家完成的方法是运动锻炼。
内外运动 改善经络瘀阻
运动可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散步、跑步、广场舞等调动四肢、躯干的运动通称为外周运动,而体内的心、脑、肝、脾、肺、肾的脏腑运动是内在运动。
很多人外周运动是够了,但是内在运动是欠缺的,只有内外运动都调动起来,外在的气血和内在的气血才有一个相互沟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经络瘀阻的情况。
散步 呼吸法,内外同动
魏老师推荐在散步时配合一种呼吸锻炼,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这种呼吸方法是什么?
我们可以迈左脚的时候吸气、挺胸、打开手臂,迈右脚的时候呼气、放松。
经络瘀阻
会表现出气血的运行不通畅,脏腑是生成气血的地方,病久入络,疾病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影响的深度越深。
早期经络不通,血质粘稠;后期久病入络,微循环障碍,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足部的一些并发症。
想要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病足,可以试试魏老师推荐的
掐足十宣。在掐脚的时候,手部也得到了锻炼,四肢末梢循环同时得到刺激。
动作要点:
先左脚后右脚,左脚放在右大腿上,找到脚趾的趾腹尖端,用两个手指尖掐。
或者左手握住大拇指,用右手指甲掐。掐的时候注意吸气,挺胸,松的时候呼气、摆正。
每个脚趾头做9次,最后搓一搓脚心,效果更好。
注意:
力度不需要太大,有稍微的疼痛感即可。
禁忌:足部有破损、水肿,以及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坏疽的情况不适合这个方法。
前面的提到的散步加运动和掐足十宣其实都是导引术,所谓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引导我们经络里面的气血,阴气和阳气平衡,身体变得柔软。
导引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虽然外面的动作不大,但是内脏的运动是够的,有助于把内外气血都调动起来。
散步、跑步、打球这些锻炼都属于平行运动。对多数人而言,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平行运动多,垂直运动少。最适合大众的垂直运动就是跳绳,但它并不适合老年人。
魏老师根据经验,把一种动静结合的一种垂直运动——颠足运动,推荐给八十多岁的父亲练习。这种运动来源于八段锦,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可以很好地活动脏腑。
他的父亲原来精神萎靡、不爱动弹、头脑也不是很清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精神状态、行走的平稳性都到了提升。
颠足运动的动作非常简单,也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做,每次连续做15到30分钟,每天做两三次。长期坚持对于控制血压和血糖也有好处。
动作要点:上了年纪的人可以两脚分开,不用离地,有节律地上下小幅度抖动,最好扶着椅子做,防止摔倒。
年轻人可以脚后跟并拢,不用离地,有节律地上下小幅度抖动。也可以左右跳动,全身放松,也可以大幅度地上下晃动,膝关节有问题的也可以小幅度晃动。
导引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坚持练习可以让人
气血运行通畅,
脏腑阴阳平衡
1个古方,钻进身体里打通经络、瘀堵、血管,专治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脚麻木疼痛,而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麻木刺痛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剧烈。其实周围神经病变,不管病情轻重,在中医眼里,都逃不过瘀堵这两个字。
比如在初期阶段呢,糖尿病人的手脚就是有轻微的麻木,这个时候啊,经络血脉瘀堵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多数患者可能在服用甲钴胺之后,症状就会有所改善。但这个阶段呢,却是活血化瘀的黄金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治疗黄金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患者就算用了甲钴胺,手脚麻木、甚至刺痛的症状还是没有减轻,甚至越来越明显,那么这也是在提示糖尿病人,瘀堵的成都已经加深,治疗的难度呢,也会加大。
所以啊,中医经常说,周围神经病变呢,从本质上来说是瘀堵的产物,甲钴胺虽然能够营养神经,却不能解决瘀堵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啊,就不得不提到中医的一个古方了,这个方子就是三通汤。通过这个方名,我们也能大致地猜到这个方子突出的功效,就是“通”,那么具体怎么用呢?我想通过一位患者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位患者呢,有糖尿病十五六年了,就诊之前的两年半左右,下肢开始出现麻木刺痛的问题,最开始也吃了甲钴胺,不适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没有消失,而且一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麻木刺痛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除此之外呢,身体还乏力怕冷。患者舌暗紫,苔薄白,脉沉涩,是比较典型的气血亏虚兼血瘀。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就用到了三通汤这个方子,方子里呢,首先用到了丹参、川芎和葛根,重点就是活血化瘀,接下来用到了桂枝和葛根,温阳通脉;之后呢,再加入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固本培元;再加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上呢,就是三通汤的组成,活血化瘀、温通经脉、健脾益气,把身体里的瘀堵打通,还能匡扶正气,之后呢,我还在方子里用到了一些逐瘀通络的药材,比如水蛭啊、鸡血藤啊、地龙啊等等,目的就是更好地改善下肢的麻木刺痛。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呢,下肢的不适症状也逐渐消失了,而且乏力怕冷的现象呢,也缓解了。
当然了,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