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册(糖尿病手册一般审核几周)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发布
日前,由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在京发布。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代表《指南》编委会致辞,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也通过视频形式,向参加会议的领导及参与《指南》编写的专家表示感谢。在《指南》发布会开幕式上,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业教授通过视频对《指南》的发布表示祝贺,他指出,《指南》的发布,将对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规范化诊治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发布会上,郭立新教授介绍了中国老年糖尿病指南撰写的背景和意义。郭教授指出,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6亿,占比为12.6%,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且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老年糖尿病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以及新型降糖药物不断研发上市,迫切需要一部基于目前现有治疗理念、治疗药物以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颁布,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权威指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共同组织国内糖尿病、老年病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撰写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指南》立足于国内、国际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证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关老年糖尿病诊治的新的治疗理念和路径,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中国老年糖尿病规范诊治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对中国老年糖尿病指南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肖教授提出,要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结合老年患者全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分层管理。临床医师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权衡“获益风险比”,提倡合理的“简约治疗”,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伴发症和急慢性并发症,注重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最终,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据悉,《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已同步发表于老年医学和内分泌代谢领域顶尖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发布后,还将陆续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指南》推广培训活动,以规范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疗,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为广大老年患者筑起抗击糖尿病的健康长城。(张文)
来源: 光明网
糖尿病患者营养手册!教你如何科学饮食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左右,即每12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据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人,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用药物控制病情之外,营养治疗也非常重要。
在家吃选材烹调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淡而无味,那就大错特错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比正常人的饮食更讲究合理搭配,每天吃主食3~7两,还要吃1斤菜,1个水果,2~3两纯瘦肉,1个鸡蛋,喝1袋低脂奶或者1杯豆浆,配合2~3勺油脂。
糖尿病患者烹饪时应选择脂肪量较少的肉类,低脂产品,避免食用绞肉类半成品,多增加蔬菜量,选好油。烹调前去掉肉的外皮和肥肉,将肉类切成细条状或片状,减少裹粉的用量。多采用蒸煮的方式,少油炸,减少使用有高脂成分的原料。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无糖食品。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其他成分还是很高,因此不能多吃。粽子、月饼、糕点和鲜蚕豆等可以少量吃,但要从食物中扣除相应的热量。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越是病情不稳定时,饥饿感越明显,可摄入低热量、高容积、含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和水果,以解决饥饿的问题。
外出就餐别吃油炸蜜汁糖醋菜
早餐避免选择含油量太高的;喝豆浆和牛奶时不要加糖;尽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取量;少吃重口味食物。
快餐避免淋卤汁或添加肉酱。避免油炸、蜜汁、糖醋的菜式。
小吃避免羹类或炒的面食,汤面优于干面(如麻酱面等)。小吃多以单一项的主食或肉类为主,无法得到均衡的营养,需调整搭配方式。
西式自助餐及套餐主菜选择以海鲜及含油量较少的白肉为佳, 同时注意摄取量。多选生菜类菜肴,但需注意沙拉酱的种类及量。单点优于吃自助餐。以清汤取代浓汤。餐后甜点宜以低糖水果代替。
食物交换份法可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计算法有:精确计算法、食品交换法和粗算法。食物交换份法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成几类。同类食物在一定重量内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近,不同类食物间所提供的能量也是相同的。食品交换份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总热量,同时通过控制主食与副食的量来控制总热量。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要把握好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比例,均衡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均衡膳食。
文/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教授 陈伟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最全的糖尿病用药手册,方便您一次收藏到位
01胰岛素注意事项
02 磺脲类注意事项
03双胍类注意事项
04 噻唑烷二酮类注意事项
0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注意事项
06 新型降糖药注意事项
如今“小糖人”越来越多,经常有患者向我们咨询:“这个药饭前饭后吃啊?”,“这个药吃了我怎么老是觉得胃难受啊?”,“怎么吃了药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啊?”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满满干货,快来看看有你熟悉的药物吗?
01
胰岛素
一、胰岛素,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类
注意事项:
(1)药物名称、包装非常相似,糖友们取药时要仔细看清。
(2)尚未使用:
- 2~8摄氏度(可以放在冰箱里放鸡蛋的那一格)
(3)已经使用:
- 25摄氏度室温下保存,一般开启后可保存28天,注意要及时使用。
02
磺脲类
二、 磺脲类:老年患者慎用
代表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
不良反应:低血糖
服用方法:普通剂型餐前半小时,缓释剂型早餐时服用一次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
03
双胍类
三、 双胍类:肥胖患者首选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腹泻
服用方法:普通剂型餐中或餐后,肠溶剂型餐前且不可掰开。
注意事项:
1)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2)每年定期监测血常规(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3)若使用造影剂,应提前告知医生并停服
04
噻唑烷二酮类
四、噻唑烷二酮类: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咯列酮
不良反应:水肿,骨折风险增加
服用方法:服药不受食物影响,餐前餐后皆可
注意事项:
1)定期监测肝功能
2)Ⅳ心力衰竭、骨质疏松患者禁用
0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后血糖高的患者首选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不良反应:恶心、腹胀、排气增加、腹泻
服用方法:与第一口饭同时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
1)避免消化酶制剂的使用
2)肠梗阻、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06
新型降糖药
六、新型降糖药:
“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相信许多糖友都听说过这句话。
没有最好的降糖药,只有适合的降糖药。只有合理的掌握了降糖药的应用,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友们的生活质量。
签约作者 华东医院 王唯娜
药剂科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