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眼睛疼(糖尿病眼睛疼是什么情况)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眼睛出现不适可能是得了“糖网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通讯员陈燕

60岁的李大妈患糖尿病三年多,最近总感觉眼睛不舒服。前几天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糖尿病义诊活动时,医生经过眼底造影检查,发现李大妈眼睛不舒服的原因,是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

其实,像李大妈这样有“眼睛不舒服”经历的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还有很多。郑州二院眼底病三病区主任陈梦平表示,绝大多数患者甚至不知自己患有糖网病。有的患者甚至快失明了,才到眼科就诊。

据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能导致视力缺失甚至失明的眼病。它的发病率很高,在控制不好血糖的糖尿病人中很常见。因为前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所以糖友很容易忽略眼底病。

临床上很多患者咨询,没有发现眼睛问题,还需要检查吗?陈梦平说,病变初期虽然患者没有察觉,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损害,若等到症状出现才找医生,很可能为时已晚。

因此专家提醒,即便首次筛查没有糖网病的患者,也要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

来源: 大河报

糖尿病并发症:眼睛病变是什么样的?会有什么感受?一文说清

很多人总觉得糖尿病就是“血糖高点而已”,吃吃药、控制饮食就好了。

可你知道吗?糖尿病拖着拖着,不光是血糖的问题,它会悄悄地盯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象自己眼前永远像蒙着一层雾,甚至有一天彻底看不见了吗?眼睛病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一步步“偷走”视力的?为什么那么多人直到模糊甚至失明才发现——原来是糖尿病惹的祸?

我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讲清楚。从眼睛会出现什么症状,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再到日常生活怎么尽早发现、如何保护视力,一篇讲透。

不是吓人,是提醒,别让“看不见”变成你后悔的理由。

先说清楚,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不是说今天血糖高了明天就看不见了。

它是一点一点慢下来的“侵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个词听着拗口,其实简单说就是:血糖高太久,眼睛里的血管出问题了。

眼睛后面有一层叫“视网膜”的组织,是我们看得清楚东西的关键。

高血糖会让这些血管变脆、变漏、甚至堵掉。一开始你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没痛、没痒、没红肿,你甚至觉得“我眼睛挺好嘛”。

但变化已经在悄悄发生。

等你开始觉得眼前模糊、看东西变形、晚上开车看不清路灯时,可能已经是中晚期了。很多人误以为是老花眼、近视、用眼疲劳,结果根本没想到是糖尿病眼病。

等到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视野缺损黑影飘动眼前闪光,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机。

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玻璃体出血或者视网膜脱落

听着吓人?但这真的不是个案。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稳定病程超过5年的人,眼病几率会明显上升。

别以为自己年轻、平时身体挺好就能逃过,眼睛这事儿,可不看年龄。

不光是视网膜。

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的风险升高。白内障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糖尿病患者有时四五十岁就会出现。

青光眼更麻烦,它不是“看不清”,而是“看不见”——从视野边缘开始慢慢黑掉,你可能等到只剩中间一小块还能看见才发现异常。

很多人觉得“眼睛不好就配副眼镜”,这是个大误区。糖尿病引起的眼病不是屈光问题,眼镜根本解决不了。

你会发现,一段时间换几副眼镜都没用,视力还是越来越模糊——这时候就该警觉了。

再有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单眼发病不明显

人有两只眼睛,一只出问题,另一只还能“兜着”。但你以为“还看得见”就没事,其实已经有一只眼睛在“默默牺牲”。

等到两只眼睛都出问题,才会突然慌起来。

那种“看不清”的感觉,到底是啥样?很多患者描述是:眼前像有雾、像玻璃上蒙了层油、颜色不鲜亮、看灯光会有光圈、看人脸模糊不清、眼前总有飞蚊……这些症状可能反复出现,也可能突然加重。

有的人甚至在几天内突然出现严重视力下降,这时候已经不是“慢病”这么简单了。

还有人误以为是眼疲劳、睡不好引起的,再拖一拖就过去了。结果呢?一拖就是几年,等到医生打开眼底一看,血管已经一塌糊涂。

这就是糖尿病眼病的“隐蔽性”和“进展性”:一开始没事,后面大事。

那是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得眼病?不是,但风险非常高。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稳定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人,眼部并发症风险会大大增加。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个“高”凑一起,对眼底血管简直是毁灭式打击。

还有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误区:以为“我血糖控制得不错,就可以几年不查眼睛”。错!即使血糖控制得再好,也不能排除眼底出现微小病变。

定期的眼底检查非常关键,哪怕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每年查一次。

有些人觉得查眼底麻烦,需要散瞳,不舒服,干脆不去。

这种“怕麻烦”的心理,其实是在给视力埋雷。眼底检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第一步,它能帮你看到你自己看不见的东西。

别等看不见了才想起去查。

那日常生活中,怎么能尽量保护好眼睛?第一,血糖控制是基础,别小看这个老生常谈。

血糖波动越大,对眼底血管的伤害越狠。第二,保持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三高联动,盯住每一个指标。

第三,不抽烟、少饮酒,烟酒对血管的影响也非常直接。

再有就是,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听起来老套,但真的是管用的底层逻辑。

你越是把生活节奏稳定下来,身体的微循环越不容易出问题,眼底血管也就不容易“爆雷”。

还有人问:吃什么能护眼?说实话,没有哪种食物能逆转眼底病变。但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胡萝卜、深绿色蔬菜、蓝莓、坚果,对维持眼部健康有一定辅助作用。

但这不是治疗手段,只是保养辅助,别指望吃几根胡萝卜就能“看得清”。

对比来看,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远远高于其他并发症的“疼痛感”。你可能忍得了脚麻、忍得了口渴、忍得了皮肤痒,但你绝对接受不了眼前逐渐变黑的恐惧。

不要等视力出问题再重视,那时候可能已经没有退路。

总结一句话:眼睛不疼,不代表没病;视力还行,不代表安全;没症状,不代表不用查。

别拿“感觉挺好”做判断标准,糖尿病的并发症,从来不给你第二次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试行)》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糖尿病患者眼痛伴头痛,难以入眠,原来是患这个病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严睿 刘笑

“糖友”李女士(化姓)近半年不仅右眼完全失明,还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痛苦不已。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她被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及时对症治疗,李女士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症状消失,终于能睡个好觉。

51岁的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近半年来右眼完全失明,并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剧烈的疼痛感让她苦不堪言,难以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家人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主任肖泽锋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右眼已无光感,眼压高达68毫米汞柱(正常值为10到21毫米汞柱),虹膜表面可见粗大新生血管。根据患者的病史,肖主任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立即安排李女士住院治疗。

肖泽锋主任为李女士检查(通讯员 刘笑摄)

由于李女士的右眼已失去光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右眼疼痛。传统的睫状体光凝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且患者身体可能不耐受。因此,肖泽锋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该技术通过微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作用于睫状体,实现降低眼压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仅用时5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李女士的右眼眼压显著下降至35毫米汞柱,右眼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当晚,李女士睡了一个好觉,折磨她多年的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感觉消失了。

随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普遍化,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也日益增加。40岁以上人群,眼睛功能逐渐衰退,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肖泽锋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慢性病药物,积极控制好各项指标,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包括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等在内的眼部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此外,户外活动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日常也要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等,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