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搭桥(糖尿病搭桥手术后吃什么)
糖尿病体外循环搭桥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阜外陈燕燕等研究
阜外医院陈燕燕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心脏停跳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 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该研究入选 3 387 例行心脏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中 1 638 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
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行心脏搭桥术的两类患者,分别根据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 <7.8 mmol/L)、中度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 7.8~9.9 mmol/L)和宽松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
研究者发现,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n=1 050)相比,严格控制组(n=100)的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1.4% vs. 9.0%),宽松控制组(n=488)与中度控制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严格控制组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中度控制组(12.0% vs. 6.8%)。
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严格控制组(n=104)、中等控制组(n=1 202)与宽松控制组(n=443)的院内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相比,严格控制组院内死亡风险(OR=9.98)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风险(OR=2.21)均明显增加。
然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院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影响。
作者指出,近年来相关指南及立场文件均推荐,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应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10 mmol/L),但未指明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否应有所不同。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术后早期均会出现血糖升高及波动。
该研究表明, 体外循环存在心脏停跳-复跳的过程,涉及的诸多环节可能影响糖代谢。
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后糖尿病患者如严格控制血糖,术后院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提示这类患者可能更适合采取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7.8~9.9 mmol/L)。
来源: 张东蕊,尤宏钊,张恒,等. 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621-626. DOI: 10.3969/j.issn. 1000-3614.2022.06.009.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华西Meta分析:糖尿病患者冠脉搭桥应优选不停跳搭桥
对于需要做冠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不需要体外循环的心脏不停跳CABG(off-pump CABG)与需依赖体外循环的心脏停跳CABG(on-pump CABG)孰优孰劣目前还存在争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张庆等通过对10项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心脏不停跳CABG可能是需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该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脏不停跳CABG与心脏停跳CABG尽管在死亡、心肌梗死和心衰等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但心脏不停跳CABG能将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55%,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41%,还能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这项Meta分析覆盖了截至2016年6月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上的对比糖尿病患者接受心脏不停跳CABG与心脏停跳CABG后临床结局的10项研究,共纳入54万余例受试者。研究者指出,这一分析结果尚需大规模的随机试验来验证。
来源:WangY, Shi X, Du R, et al. Off-pump versus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Acta Diabetol. 2016 Dec 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搭桥的拦路虎吗?专家这样说
点击上方蓝色“心之家”,向权威心血管专家提问
有很多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难以接受心脏搭桥术,特别是还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理由是恐惧开胸及糖尿病伤口不易愈合,所以拒绝搭桥,要求做支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铭博士在他的微博里说道,“心脏搭桥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是非常安全成熟的技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勉强做支架的手术风险更大,预后更差!
支架是疏通,搭桥是重建
如果用道路来比喻血管,那么心脏支架手术无疑是一项疏通工程: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将堵塞或即将堵塞的血管支撑开、疏通,从而改善病人心脏供血,使濒危病人维持生命正常。
而心脏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则是放弃拥堵不堪的老路,搭一座新的桥梁: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支架看似简单,一样有风险
张铭博士指出:心脏支架手术看似简单,微创,但并非说没有风险,预后就好,要看具体情况。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如冠状动脉多支多处、迂曲、钙化、分叉多及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支架手术不仅难度大,需要植入支架多,病人经济负也担重,更为重要的是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术后出现支架血栓,再狭窄的概率也比较高,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从长期预后看不如冠状动脉搭桥,所以如果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一旦评价认为适合搭桥的,千万别勉强做支架,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去赌!
糖友冠脉易“重创”,搭桥更长久
张铭博士说,冠状动脉搭桥是一项成熟安全的技术,临床应用时间也远远早于支架,而且一直为支架技术保驾护航,做支架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往往求助心外科医生来解决。
糖尿病更不是搭桥的一个禁忌症,相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往往会比较严重,病变的范围更弥漫,更复杂,术后出现支架血栓,支架再狭窄的概率更高,从长远获益和手术风险看,冠状动脉搭桥远优于支架。至于伤口愈合问题,糖尿病的对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很少出现伤口愈合不好的问题。
搭好的“桥”需要经常维护
目前心脏搭桥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接受,但是,对于冠脉搭桥术后还需要严格服药,很多病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手术做完了,还要吃药?
张铭博士说,冠脉搭桥手术并不是“根治”手术,术后你仍然还是冠心病患者,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须要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以及通过药物的有效治疗调整,才能确保你拥有一个良好的愈后。
铁路桥梁需要经常维护才能确保长期使用,不会再次故障,心脏搭桥也是如此,术后的药物治疗就是维护的关键。因此,术后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定期复查,按时服药。
指导专家张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2010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曾赴美国梅奥诊所攻读博士后。
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及复杂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您有任何关于心血管或其他慢性病方面的疑问,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提问,我们将邀请专家为您解答。关注“心之家”微信,更可随时查看、补充、修改您的提问。
“心之家”APP也即将上线,届时您可以足不出户,与知名专家聊“心”事治“心”病,订制专属您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方案。
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心之家”(微信号:xinzhijia1026)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留言联系客服。
编辑 熊江雪 | 美编 王春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