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橙汁(糖尿病人喝什么果汁)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明年1月1日起,这个给老百姓实惠的好消息正式上线

咱老百姓买进口商品又要省钱了!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养猪成本将会降低

前天是冬至,很多沈城市民都去菜市场买肉包饺子过节。家住浑南区的李先生来到家附近的一家生鲜连锁超市,看到猪肉的价格大约是在24元/500克左右,他说,这个价格虽然比前段时间便宜了,但是,与往年相比,还是贵一些。

不过,从明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冻猪肉将实施进口暂定税率,税率由目前的12%降至8%。此外,为保障饲料供应,支持生猪产业恢复生产,继续对涉及10个税目的杂粕实施零关税。业内人士分析称,关税下降后,全球猪肉外贸市场对华供应量将增加,进口猪肉的价格也会降低。

另外,对猪饲料实施零关税,这样会降低养猪成本,其实,养猪成本的60%都花在猪饲料上,饲料价格降下来之后,最终投放市场的猪肉价格也会跟着下降。

牛油果能降价两成

鳄梨,就是牛油果。从明年开始,便于长途运输和保质的冷冻牛油果进口关税税率由30%降至7%。这对于水果控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目前,进口牛油果一般是按个卖,每个重量在150克左右,售价大概7元。关税下调之后,进口牛油果的售价有望直接降低两成。

此外,大包装非冷冻橙汁的进口关税由30%降至15%。现在从塞浦路斯进口的橙汁,在沈阳各大超市的售价,1L装每瓶11.5元左右,关税下调后,有望降到10元以下。

百姓用药有利好

在百姓用药方面,对治疗哮喘的药品及生产新型糖尿病药品的原料实施零关税,这三种原料分别是恩格列净、利格列汀和维格列汀。据了解,恩格列净已列入国家医保准入药品名单,目前关税税率为6.5%,没有关税之后,药品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

此外,2020年中国百姓看病所需的彩超关税税率由2.5%降为1.9%。这些都能降低患者用药和诊疗成本。

还有哪些利好

为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或降低半导体检测分选编带机、高压涡轮间隙控制阀门、自动变速箱用液力变矩器和铝阀芯、铌铁、多元件集成电路存储器、大轴胶片原料、光刻胶用分散液、培养基等商品进口暂定税率。

为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新增或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进口暂定税率。

两瓶下肚险些丧命!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一种饮料,夏天尤其注意远离

“天气这么热,喝点凉饮料怎么了?又不是喝酒。”——这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一瓶瓶看起来“无害”的饮料,竟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推向险境。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甜食本身,而是那些“披着健康外衣”的陷阱。你以为你喝的是清凉解渴,其实你喝下去的,是一杯“升糖炸弹”。那种饮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两瓶就可能要命?普通人喝了没事,糖尿病人却可能住进ICU?是不是你每天都在喝?是不是你家人也在喝?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在门诊中见过太多次的真实案例。

7月,是全国各地高温预警频发的时期,尤其是进入“三伏天”后,平均每天有数十位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昏迷送医。而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发病前刚刚喝了大量某种饮料。是不是也让你想起了冰箱里那瓶“健康果汁”?或者是超市货架上,那款“0脂肪”的运动饮料?

答案令人惊讶——这种最危险的饮料,其实就是“含糖饮料”。尤其是果汁类与运动功能饮料,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最大。

门诊里曾经收治过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平时控制得还算不错。那天他在户外搬货,满头大汗,一口气喝下两瓶橙汁——结果两个小时后就出现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来急诊,血糖高达38mmol/L,伴有酮症酸中毒,差点没抢救过来。

他当时也很困惑:“我就喝了点果汁啊,不是写着‘100%纯果汁’的吗?”

这正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误区之一。很多人误以为果汁是天然的,比汽水健康。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果汁里的“天然果糖”,升糖速度比白糖还快。一瓶500ml果汁,含糖量高达45克,相当于9块方糖。

而功能饮料和运动饮料,也常被误认为“补水神器”。这些饮料本质上是高渗透压液体,含糖量不低,加上电解质浓度高,会刺激胃肠吸收更快,更容易导致血糖飙升。

这类饮料的杀伤力,在高温大汗之后尤为明显。因为人在大量出汗后,胃排空更快,糖分吸收速度更快,血糖上升更迅猛。糖尿病患者本就胰岛功能受损,无法应对这种突发升糖,极易出现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

有些患者甚至以为“无糖饮料”就安全,殊不知,很多所谓的“无糖”只是没有蔗糖,但可能添加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升糖指数极高的成分。

糖尿病患者最需要避开的,是“高GI 高液态糖”的组合。液体糖分不需要消化,几乎是直接进入血液,迅速拉升血糖,远比吃一顿米饭还危险。

而在夏季,高温、高湿、大量出汗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脱水、电解质紊乱。如果此时再喝高糖饮料,无异于火上浇油。

不少患者在发病前都有类似的行为:天气热、口渴、以为喝果汁能补水提神。真正安全的补水方式,是白开水、淡盐水,或者低糖电解质饮品。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即使是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些患者平时靠药物或饮食控制得不错,但在暴饮高糖饮料后,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因为血糖不是稳定的数据,而是易变的化学反应。一次性的糖负荷,就足以打乱整个代谢平衡。

临床研究发现,一次摄入50克液态糖,就足以让糖尿病患者血糖在两小时内飙升至危险水平。而这,恰好就是一瓶饮料的含糖量。

有些人会说:“那我就喝低糖的、少喝点总行吧?”其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液体糖分摄入几乎没有“安全剂量”。因为它不像固体食物,有纤维、蛋白质等阻缓吸收。哪怕只喝半瓶,血糖也可能“坐电梯”一样猛升。

糖尿病患者要远离的是“无饱腹感”的糖分摄入。液体糖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喝得快、吸得快、升得快”,而你却感觉不到“吃了多少”。夏天尤其危险,因为高温让人更容易忽略这些“隐形糖”。

在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几点:别把果汁当水喝;别被“天然”、“纯果”、“低脂”这些标签迷惑;别以为运动后喝饮料能补充能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补”可能是致命的。

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到底怎么补水?怎么解渴?怎么防止血糖波动?

医生建议最安全的三种方式:第一是白开水,第二是淡盐水(特别是在大量出汗后),第三是自制的“控糖饮”:用柠檬片 薄荷叶 冷水泡制,不加糖,清爽解渴还控血糖。

关键知识点:糖尿病人夏日饮水原则是“多频次、小分量、低糖分”。不要等口渴才猛喝,而是定时少量多次补水。

糖尿病患者在夏天还要特别注意防中暑,因为高温会引起脱水,血液浓缩,进一步加重高血糖风险。尤其是老年糖友,身体对温度变化反应慢,更容易因高血糖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而我们在临床上发现,70%以上的糖尿病急诊案例,都与饮食和饮水习惯有关。

很多家属在患者送来医院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果汁也不能喝?”“原来运动饮料也有糖?”“原来不是吃多了,是喝错了。”

糖尿病患者的“饮”比“食”更容易被忽视,却更容易出问题。因为饮料不像食物那么容易引起警觉,“喝点”成了最容易被低估的风险。

医生反复强调: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夏季要特别警惕“液体糖分”的摄入。不要等到血糖失控、出现并发症,才追悔莫及。

这种危险饮料往往潜藏在“家庭关怀”中。很多子女出于孝心,给父母买“营养饮料”、“果蔬汁”,殊不知,这份“好意”可能变成“杀手”。

健康的爱,是科学的爱。是知道什么能喝,什么不能喝;是懂得给糖尿病父母买一瓶矿泉水,也比买一瓶果汁更健康。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4-46.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王丽君,李晓燕.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调查与干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9):1150-1154.

喝杯果汁血糖飙升?糖尿病患者踩雷,夏天最怕这饮料

一杯果汁,甜甜的,冰冰的,喝下去多舒服!可你知道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杯“健康饮品”可能是个大坑。夏天来了,血糖失控的案例越来越多,罪魁祸首竟然是果汁!

很多人觉得果汁是水果榨出来的,天然又健康。超市里那些“100%纯果汁”“无添加”的标签,简直让人觉得喝了就是养生。可真相是,果汁里的糖分高得吓人,哪怕是纯果汁,也全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些糖分不需要嚼,直接冲进血液,血糖蹭蹭往上涨,就像给身体按了个“加速键”。

吃水果和喝果汁,完全不是一回事。吃个苹果,你得慢慢嚼,里面的纤维会减缓糖分吸收,血糖升得慢。可一杯苹果汁呢?几秒钟喝完,糖分直接“炸”进血液。研究说,一瓶500毫升的纯果汁,糖分能有40克,相当于8块方糖,想想都可怕!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就是这种“快糖”。米饭、面条得消化,糖分慢慢来,可果汁不一样,吸收快,冲击大。医生见过太多患者,觉得自己喝点果汁没事,结果血糖飙到天上去。有个数据很吓人:连续几天喝果汁,哪怕健康人也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苗头,更别提糖尿病患者了。

更要命的是,果汁的甜味不一定尝得出来。像橙汁、葡萄汁,酸酸甜甜,喝着爽,可糖分一点不少。很多人还喜欢空腹喝果汁,这时候胃是空的,糖分吸收更快,血糖曲线像坐过山车。医生常说,糖尿病患者别把果汁当水喝,可很多人不当回事。

广告里总把果汁包装成健康代表,啥维生素多、抗氧化、美容养颜,吹得天花乱坠。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都是“浮云”。血糖控制才是核心,维生素再多也补不了胰岛素的缺口。喝果汁不是养生,是给身体找麻烦。

很多老人尤其容易踩坑。他们觉得水果健康,榨成汁给孩子喝,或者自己有糖尿病,觉得喝果汁比喝可乐好。可结果呢?血糖一高,之前的努力全白费。医生查房时,经常听到患者说:“我没吃甜食啊,就喝了点果汁。”可就是这“一点点”,让血糖像脱缰的野马。

果汁的危害还不止血糖高。高糖饮食会让肝脏超负荷,血脂蹭蹭涨,脂肪肝也可能找上门。特别是夏天,大家出汗多,觉得消耗大,可以“放松”一下,就更容易掉进果汁的陷阱。可糖尿病管理,细节决定一切,一瓶果汁可能就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击。

想喝点带味道的东西怎么办?试试无糖的茶,或者柠檬泡水,医生也会推荐一些代糖饮料。关键是,糖尿病患者得学会看清每口吃喝的东西。别被“健康”两个字忽悠了,果汁不是水果,更不是药。

有个真实的例子,社区里一位大爷,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可血糖老是忽高忽低。后来医生一问,他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橙汁,觉得“补充营养”。停了果汁,换成白开水,血糖立马稳多了。这就是“懂”的力量,管住嘴,才能管住病。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把它当回事。果汁看着清爽,喝着舒服,可对身体来说,就是一场“糖洪水”。患者得学会敬畏自己的身体,别让一时的嘴馋,毁了长期的努力。

这个夏天,糖尿病患者记住一句话:果汁能不喝就别喝,哪怕是纯的。健康不是靠忍出来的,是靠懂出来的。每多了解一点,身体就少受点罪。你说,这笔账,划算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