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治疗(妊娠糖尿病治疗原则)

主任药师王老师说药 0
文章目录:

妊娠时得了糖尿病该如何用药

妊娠糖尿病

孕妇怀孕期间得的糖尿病我们称之为妊娠糖尿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妊娠导致的激素和代谢变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而有部分妊娠患者本身胰岛素储备不足,不能通过及时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出现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血糖升高。所以,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补充胰岛素。

由于胰岛素是人体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所以其安全性很好,加之它又是大分子蛋白,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被认为是妊娠期控制血糖的最佳选择。

胰岛素药品的种类很多,可用于孕妇的胰岛素主要包括短效、中效胰岛素,以及由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预混胰岛素(即不同时效的胰岛素混合组成的固定组方制剂,可同时提供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的双时相胰岛素制剂)。

临床可根据用药目的的不同选择胰岛素:

- 基础胰岛素(中、长效):以控制空腹血糖为主。

如:中效人胰岛素(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长效动物胰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有利于控制清晨的空腹血糖水平。

- 餐时胰岛素(短效):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

包括:短效人胰岛素(又称普通胰岛素或常规胰岛素):在进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孕妇往往餐后血糖偏高,可在进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短效胰岛素,迅速降低餐后血糖,可以根据进食量随时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在三餐前用短效/速效胰岛素 睡前用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两个组合胰岛素的剂量、比例相对固定,不利于调整,而孕妇在不同的孕期血糖变化较大,需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故预混胰岛素不作为孕妇用药的常规推荐。

孕妇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给药剂量。

- 口服降糖药:由于口服降糖药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症及乳酸酸中毒等风险,国内外指南也不推荐孕期使用口服降糖药,特殊情况下,需评估风险,利大于弊时才可使用。

孕期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

总之,妊娠早期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随着孕周的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也相应增加。产妇分娩结束后,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自身胰岛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这时可停用胰岛素,以免发生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治疗?三种办法,都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需要药物注射治疗,需要合理的运动和饮食调理辅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是因为怀孕期间吃了太多糖分高的食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药物可以控制血糖。 注射药物不会对胎儿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患者不需要太担心。 另外,平时尽量吃低脂肪、低热量的东西,做有氧运动。 平时,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另外,油炸食品也不能吃。 请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体内必要的营养素。

科普丨妊娠期糖尿病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妊娠期降糖最安全的药物是胰岛素类,所有口服降糖药都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不推荐在孕期使用。即使在备孕期间使用二甲双胍的女性,在怀孕后也应停用二甲双胍,改为胰岛素控制血糖。

胰岛素种类繁多,应根据自身胰岛细胞功能和血糖情况选用合适的品种。

不同类别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不同。

超短效胰岛素:例如,赖脯胰岛素,在餐时注射即可。

短效胰岛素:例如,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
中效胰岛素:例如,低精蛋白胰岛素,要在餐前半小时或睡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例如,地特胰岛素,要在晚上10点注射。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了饥饿感、心慌、虚汗、乏力、头昏眼花等症状要考虑低血糖反应,可以随身携带糖果、甜点等食物及时进食。孕期血糖要控制在餐前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之后继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应在产后4-12周筛查糖尿病,并长期追踪观察。

来源:药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