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酮症(糖尿病性酮症能活多久)
警惕!只因这个不良习惯,竟让14岁中学生突发“酮症酸中毒”
#长沙头条##湖南旺旺医院#
14岁男中学生小明(化名)因发现血糖升高6个月,气促、心悸、口干、口渴、多尿症状加重2天入住湖南旺旺医院内分泌科。
患儿曾因“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急诊看诊。此次入院后,内分泌科窦志鹏主任在详细询问病史时发现,小明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饮食无度。
家人反馈一餐可以吃50个饺子,每天至少喝一瓶含糖饮料,很少运动,喜欢躺着玩手机。
根据患者体形肥胖,既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窦志鹏主任考虑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遂立即启动强化治疗方案,采用“三短一长”胰岛素方案降糖,同时积极进行补液、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4天的精心救治,患儿血糖终于趋于稳定,酮症酸中毒得以纠正,病情好转后出院,后续仍需坚持治疗和管理。
窦志鹏主任指出,近年来,青少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部分患者均以酮症酸中毒作为首发表现入院,情况危急。
科普知识:一、青少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肥胖:是青少年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不良饮食习惯:过量摄入高热量、高糖(尤其是含糖饮料)、高脂食物;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
3、缺乏身体活动: 久坐不动,沉迷电子产品,运动量严重不足。
4、熬夜等不规律作息。
二、青少年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和运动管理有哪些?
遵循饮食管理黄金法则:
1、定时定量:规律三餐,可安排2-3次健康加餐(如水果、无糖酸奶、少量坚果),拒绝暴饮暴食。
2、主食粗细搭配: 用燕麦、藜麦、全麦面包等部分替代精白米面。
3、蛋白质优选: 鱼、虾、鸡胸肉、豆制品等,推荐摄入量约每天每公斤体重1.0克。
4、严格限制: 避免浓肉汤、动物皮、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高糖零食。
5、注意进食技巧。干湿分离: 不喝汤泡饭,避免糊化主食加速升糖;进食顺序: 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主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飙升。
6、运动管理非常重要,每天保持30分钟运动,可以是餐后1小时快走、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2次抗阻训练(弹力带、自重训练)等。
7、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8.0mmol/L)。
三、青少年糖尿病危害有哪些?
1、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2、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常见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大血管病变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
3、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影响,比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易发生皮肤及泌尿系感染、甚至身高和骨骼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湖南旺旺医院内分泌科温馨提醒:青少年糖尿病绝非遥不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推手。通过认识高危因素、警惕糖尿病早期信号、坚持科学的饮食运动管理,重视血糖的指标监测,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控青少年糖尿病,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未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11楼 唐玉平 图/王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当你的尿中有了酮体,应如何防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必学技能
近期收住了1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张某,男,46岁,因烦渴、消瘦、腹泻4年余,症状加重伴头昏、乏力1月余入院。
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烦渴、多饮(每天饮水约3500毫升)、多尿(白天小便6-7次,夜间小便2-3次,每次量约250毫升),伴易饥、多食(每日3餐,每次主食5两)、消瘦(体重近3个月减轻20千克),并感头昏、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查空腹血糖为24.2mmol/L,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长期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18u/日控制血糖,平时没有监测血糖水平,未控制饮食,常进食含糖食物,运动量尚可。
近1个月来感头昏、乏力明显,常感觉自己身上有股烂苹果味。
入院测空腹血糖:25.1mmol/L;血气分析:血酸碱度:7.210;尿常规:尿糖:4 、尿酮体:3 ,提示为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要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当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我们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内产生酮体,当酮体生成超过了身体的最大利用能力,就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
当血中酮体显著增高时,丙酮也可从肺直接呼出,使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
当酮体进一步在体内堆积,会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产生酸中毒。我们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临床表现是:血糖升高、烦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尿),疲乏无力。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①消化系统: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呼吸大且深;
③循环系统:心跳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发冷;
④神经系统:头昏、头痛、烦躁、嗜睡、昏迷;
⑤脱水症状:皮肤黏膜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如何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血糖>13.9mmol/L
②血气分析:pH<7.3
③ 血酮≥3.0mmol/L
④ 尿酮体阳性( 以上)
尿酮体有加号,怎么办
1.如果糖友平时发现有尿酮体,此时你的血糖≤11.1mmol/L,首先要排除饥饿性酮症。有的糖友为了控制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的肝糖元逐渐降低甚至耗竭导致大量脂肪酸代谢产生酮体,这种酮症只要保证正常的热量摄入就可以了。
故建议糖友平时放松心情,避免焦虑,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不要为了降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
2.排除以上情况后,若血糖<13.9mmol/L,尿酮体阳性不超过2 ,你可以在家饮用淡盐水至少2000ml,适量增加短效胰岛素剂量,待血糖<11.1mmol/L时适当增加活动。
3.如果尿酮体≥3 ,血糖≥14.0mmol/L,同时感觉有头昏、恶心、自觉有烂苹果味等,除了注射短效胰岛素、口服淡盐水外,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患者如何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消除诱因,补液纠正脱水,降低血糖,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并发症。当怀疑自己是酮症酸中毒时,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往医院的途中,患者及家人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件事:
①大量饮水,淡盐水(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最佳;
②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注射胰岛素;
③ 停用双胍类药物,有条件的话,每2小时监测1次血糖和尿酮体。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于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应该是防重于治,预防的方法包括:
1.监测血糖,防治血糖骤升、速降的变化,维持血糖在11.1mmol/L以下。
2.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能擅自停药,或根本不治疗。
3.饮食要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按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饮食。
4.适当运动,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5.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无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还是慢性并发症,我们都希望糖友不要有,控制血糖达标是首要任务,放之任之,总有一天,吃亏的是你自己。
本文开头的这位患者不仅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全面检查下来,已合并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III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慢性并发症在肆虐地趁机生长,致命的急性并发症也躲不过。
朋友们,好好控制血糖吧!
作者:沐欣欣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时,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导致酮体生成过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会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如明显的口渴、尿量增多、乏力、恶心等。在这个阶段,若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症状会好转。
若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可迅速恶化,患者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出现酸中毒特有的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因失水加重,出现尿量减少、眼球下陷、皮肤干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也多无明显升高。到了晚期,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不同患者有明显差别),可表现为嗜睡、烦躁,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
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如下:
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常见感染包括肺炎、胃肠道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等。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胰岛素缺乏时,会导致严重的高血糖,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的患者,需要每天坚持胰岛素治疗,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中断胰岛素的使用,否则,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饮食不当:如饮酒过度、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无节制进食、短时间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等均有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导致重度失水和进食热量不足;肠梗阻、肠道严重感染时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酮症酸中毒。
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其他不明原因:有接近10%~30%的患者可没有明确诱因而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补液治疗:可纠正严重失水,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并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及周围循环状况决定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多数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都是有一定诱因的,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积极预防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掌握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出现了酮症酸中毒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严格遵守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不擅自终止或随意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剂量。
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
遇到手术、妊娠、分娩等应激状态时,应首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急性病,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必须尽早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