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多久(得糖尿病多久会消瘦)
得了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造成多系统并发症的疾病,有些人觉得糖尿病这种疾病很可怕,有些人则不以为意。那么,糖尿病到底可不可怕?患了糖尿病一般可以活多久?针对这一问题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二科 宋晓燕主任在接受《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时表示……
糖尿病到底可不可怕?
糖尿病并不可怕,这句话是错误的。糖尿病本身并不一定引起什么症状,但是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各器官组织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一旦患有糖尿病,应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控制好血糖。
得了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糖尿病主要取决于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有无并发症,还取决于患者是否规范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如果患者较为年轻,发病时间比较短,而且依从性高,能够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听从医生的诊治意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基本不影响寿命。
但是如果患者依从性比较差,或者本身年龄比较大,容易有各种并发症,例如微循环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生存时间。
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如何监测血糖?
患者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建议开始治疗时,每个月到医院的内分泌科检测一次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年至少监测2次,也可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来评价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积极到医院就诊,之后采取对症治疗。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专家:
宋晓燕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沈阳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 ,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擅长各型糖尿病的分型及急慢性并发症的规范治疗及优化血糖管理,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痛风及各型肥胖症的诊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7:20
重播时间 :次日06:25
得糖尿病能活多久?宋美龄活了106岁,在她身上你能找到答案
成功有很多种,长寿是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种。三皇五帝,名臣悍将,摆得平天下,却搞不定长生之术。
而在与时间的拉锯战中,活到106岁,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是难得一见的大赢家。
据历史资料显示,宋美龄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在80岁左右的时候确诊,带“糖”30余年。
她其实从小体弱多病,中年得过胆结石并做过手术,60多岁还罹患乳腺癌,切除了左边乳房,在72岁遇上一场车祸,从此患上关节痛和腰酸痛,92岁高龄竟然得了卵巢肿瘤并做了切除手术。看上去身体并不是特别的健康,那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在她的生活习惯里。
第一,注意饮食质量宋美龄很注重饮食质量,少食多餐。
每餐两荤、两素,每天必须就5次餐,每一次进餐也只吃五分饱,即使再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食。
她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只要发觉体重稍微重了些,会立刻改吃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菠菜是宋美龄每餐必吃的,她还非常喜欢吃西芹,有一阵子,她几乎每顿饭都要吃西芹肉丝。
宋美龄的晚年一直保持着喝燕麦粥的习惯,她的经典早餐是,一杯柠檬水,一碗燕麦粥和一杯热咖啡。她最喜欢的饮料,除了绿茶、葡萄酒外,就是白开水了。喝白开水的习惯,是听从了一位美国养生专家的意见之后养成的。这位专家说,白开水的营养比任何一种地下水、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没有一种东西比得上白开水。
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排除一夜累积的肺部毒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喜欢户外行走,增加出汗的机会,同样也起到了排毒的功效。
阅读书刊是宋美龄长年的习惯。她每天必翻阅纽约各大英文报纸。空闲时就画国画、写毛笔字。因为研习绘画必须精神集中,杂念尽除,心平气和,神意安稳,意力并施,使全身血气通畅,体内各部分机能都得到调整,大脑的神经系统获得平衡,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宋美龄平时的作息很有规律。每日里作画、读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小时。晚上看一小会儿电视,或弹半小时钢琴。她一般晚上11点左右上床休息,第二天早上9点以后起床。
有人会觉得她睡得太晚起的太早了,其实关于睡眠的问题,在文章《睡眠超8小时会短寿?是不是谣言,终于清楚了》里有详细的阐述,只要保证深度睡眠时间,并且作息规律,总体的推迟或提前并无大碍。
宋美龄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然而,她的身世、学识、情趣和文化背景决定着她有很高的自控能力。每当她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有个好习惯,就是找熟人聊天,说说心中的话,使淤积之气一扫而光。
“看得开,放得下”,是一种大智慧,七情太过,不利健康。
精神状态不佳,能使中枢神经传导受阻,体内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失常,使呼吸、心率紊乱,身体无力,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加速衰老。
胸怀坦荡,心情好,不为得失而悲喜,就会使人体气血调和,心情开朗,精神振奋,延年益寿。
在台湾时期的宋美龄惟一的嗜好就是吸烟,蒋介石生前多次劝她戒烟,但都未戒成。蒋介石去世以后,她下定决心把吸了60多年的烟戒掉了。
吸烟无论对自己或身边的人都会造成伤害,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逐渐破坏呼吸系统,并引起其他慢性疾病,而且尼古丁还会使血管收缩,令皮肤不能吸收足够氧气,更生能力立即下降,容易出现皱纹,肤色也会变得枯黄。
宋美龄最早接触按摩知识是因为她的母亲晚年经常患病,有位牧师建议宋美龄用按摩来减轻母亲的痛苦。这位牧师告诉她说,背部有许多可以有助于人体健康与养生的穴位,如果在生病时刺激一下这些穴位,肯定对疾病的痊愈大有益处。
多做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体内各组织提供更充分的氧分 和营养成分,活跃新陈代谢。另外,通过按摩,各反射区的穴位能够调节人体机能,从而使不适症状消失,血液恢复正常循环。
总的来说,宋美龄作为一代佳人,固然身患糖尿病也曾面对过各种疾病,却毕生保持优雅的状态,稳控血糖,健康长寿。这与她的作息、心态与科学的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各位糖友们能保持信心,糖尿病虽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也并不是真的可怕,长寿并不是奢望。
【糖友福利】如果想了解专业控糖知识,免费获得原价39.9元向红丁教授的 《细说糖尿病》 电子书请点赞 关注后私信小编!
糖尿病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什么样子?28天就知道!
关注“康怡每日健康”,在尽量不改变生活习惯的情况下提升健康!
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并发症,还有就是口径一致的“终身用药”,这两座大山足以压倒一个人。匪夷所思的是,糖尿病人竟然逆来顺受、乖乖听话?
好吧,想象一下自己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的样子。如果那时你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你会满意吗?如果那时你改变了,会是什么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或截肢等。
副主任医师:糖尿病并发症一般在十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患者发生率较高,但是如果是不积极的治疗和控制的话,并发症可能会更早出现,
主治医师:一型的糖尿病相对二型发生并发症的时间早,血糖越高,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越大。
科普:糖尿病并发症可以活多久?副主任医师:大部分的高血糖患者并不是死于糖尿病本身,通常都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存活的时间主要跟体质有很大关系,大部分人群在出现并发症后,存活时间通常都在5年左右,当然有的患者甚至存活的时间更长。
副主任医师: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但是有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单纯的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使血糖降到正常的水平,所以说,是不是需要终身服药,需要看一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糖尿病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什么样子?
28天就知道,或者说28天就可以改变!
1、食物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会快速升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脂肪代谢产生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除了会沉积黏附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以及高脂血症,也可以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强,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并且加重、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改变:减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如何改变:
1)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60g~80g蛋白质,基本上已能满足需要。
2)每天食用的蛋白质,最好三分之一来自动物蛋白质,三分之二来源于植物蛋白质。
3)混合吃谷类食物和豆类食物。
日本科学家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胰岛素分泌的节奏,进而令肝脏的“生物钟”节律紊乱。使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原本应被消耗、排泄的物质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内脏中,造成脏器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糖利用降低。
改变:按时吃饭:
早餐时间:最晚不超过8点,测血糖尽量在6点半左右。
上午加餐时间:上午10点左右。
午餐时间:11点半到12点半之间。
下午加餐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不是所有人都会加餐)
晚餐时间:应该在6点半前吃完,最晚不超过7点(因为第二天测空腹血糖要间隔8到10小时)
说明:晚上9点后糖尿病人不宜再吃东西。
3、睡眠2型糖尿病的最核心问题是糖利用问题。熬夜或者睡眠差,可以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分布,阻碍人体重要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脑等对血液中糖的利用,进而产生2型糖尿病。
改变:晚上睡觉不超过11点(11点进入梦乡,而不是11点才上床)
4、静坐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人如果一天坐的时间超过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着提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容易对全身微血管造成损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更是增加了全身微血管的负担,因此,运动太少还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改变:每隔40-60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改变一下姿势。(学生都是上课40分钟就课间休息的)
5、运动现代研究证实,坚持运动尤其有氧运动,对机体葡萄糖利用的改善可维持数月,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0%~1.5%。
运动不仅可降低即时血糖,而且运动结束后血糖还会持续下降,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可持续12~17小时。
改变: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持续运动)
6、情绪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愤怒、抑郁的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临床医学表明,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抑郁、愤怒患者不仅血糖控制差,而且慢性并发症也多。
改变:不生气、不纠结,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