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粥 糖尿病(薏米糖尿病人)
听说薏米熬粥可祛湿,糖尿病患者血糖“爆了表”
武汉晚报讯(通讯员黄晴 杨京)听说薏米有祛湿强身的功效,一市民在家熬煮薏米粥进补,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加之自己有糖尿病史,结果引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医生表示,无论原材料的保健功效如何,熬成粥后都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56岁的胡先生家住硚口区,是10多年的糖尿病老病号,几年前还曾因为冠心病接受过支架置入手术,落下了心力衰竭的毛病。9月10日,胡先生又感觉到身体有些不适,出现了心慌乏力,后来连开口说话都有些费劲。他意识到可能是心衰的毛病发作,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
在例行的血常规检查中,胡先生的血糖指标把医护人员都吓了一跳:超过了普通手指血糖仪的上限,已经无法显示读数。之后的静脉抽血显示,他的血糖高达45mmol/L,超过正常值上限7倍多,血酮体阳性,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9%。
医生当即判断,胡先生是因为血糖太高导致的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进而诱发了心力衰竭。好在经过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的联合治疗,胡先生的心脏病和糖尿病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已顺利出院。
在就医期间,胡先生也提出了疑问。他表示,自己平时都在有规律地用药控制血糖,日常也比较注意清淡饮食,不沾甜口,不知道为什么血糖会突然飙升。
就在医生对此也颇为费解时,还是胡先生无意间的一句话揭开了谜底。他提到,因为最近天气湿热,自己听说薏米可以除湿,便和家人一起用薏米熬粥食用。考虑到自己的病史,还特地没有放糖。此话一出,大家方才恍然大悟。
古田院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雨介绍,薏米具有健脾除痹、利水渗湿的功效。不过,部分人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没有甜味,就不会对糖尿病有影响。实际上,粮食熬煮出的粥类都会快速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最好以干食为主。如果要吃薏米,建议和大米及其他杂粮混合,蒸成杂粮饭,可以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编辑:费吟梅】
一碗早餐粥,名老中医夫妻一吃就是20多年!7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首席专家史载祥和中日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黄柳华是一对名医夫妻,如今两人都七十五六岁高龄了,耳不聋、眼不花,史载祥医生拿画笔画画更是手不抖,还时常出门骑骑自行车。
图左为黄柳华,右为史载祥
但年轻时候他们的身体都不太好。史载祥曾经历三次胃部大出血,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要做切胃手术;而黄柳华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发烧经常腹泻,大学二年级时得了肺结核,后来又得了浮肿病。
为了调理身体,他们根据自己脾胃情况,调制了碗早餐粥。每天一碗“八宝羹”,年复一年的坚持了20年。
八宝羹
八宝羹营养丰富,主要适合阴气不足、脾肾两虚者,也是比较常见的老年人的体质。所谓脾胃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调理好脾肾自然有利于延缓衰老。
- 材料:
麦片、小麦胚芽、核桃仁、黑芝麻、葡萄干、蜂蜜、奶粉、藕粉。
①麦片:降胆固醇、降糖、减肥,能解决中老年人便秘的苦恼。
②小麦胚芽:是小麦中营养最高部分,具有食品与保健的双重作用,含丰富膳食纤维,具有通便作用。
③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
④核桃仁:健脑、益智、延缓衰老,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
⑤葡萄干: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
⑥蜂蜜:内含葡萄糖、果糖,有清热润燥、通便解毒、美容养颜的作用。
⑦奶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所有维生素和钙、铁、磷、锌、铜等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参与体内各种代谢,提高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⑧藕粉:健脾开胃、通便止泻,益血生肌、止血散瘀,还能改善睡眠。
- 制作方法:
先将2-3勺藕粉用温水化开,迅速用刚烧开的热水冲调,搅拌成透明粘稠状,大约三分之二碗,然后将1勺核桃粉、2勺黑芝麻粉、2勺葡萄干、2勺小麦胚芽粉、1勺奶粉、3勺麦片放入搅拌,待温度稍凉后加入蜂蜜。
藕粉最好选颗粒相对粗,片状的。具体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想要美容多加葡萄干,如果便秘可以多加小麦胚芽、麦片、核桃、黑芝麻粉,甜度也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糖尿病人尽量少加一些蜂蜜。
- 提示:
八宝羹偏润、偏凉,如果特别阳虚、阴寒内盛的人,或者是痰湿很重的人,最好不要吃。比如特别怕冷的人,特别是脾阳虚的人。
为什么选择粥来调养?这与它材料丰富,且被称为“天下第一补药”分不开干系。
粥,是天下第一补物!粥为“天下第一补药”,食粥在我国起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在粥中配入一些“药食同用”的食物或者搭配各种全谷物,更是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哦!
1.有益心血管健康
每天适量喝全谷物粥,如小麦、玉米、燕麦、高粱等,有助于控制胆固醇的升高,保护心脏。
2015年初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上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约28克的全谷物,约等同于1小碗的燕麦粥,整体死亡率就能降低5%,心脏病死亡率更可减少9%!
2.预防肥胖
同样大小的一碗粥和米饭,粥的热量更低,因为水分多。而且现代人动物性食品摄入比较多,更应该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3.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粥有和胃、补脾、益肾、清肺、消渴、通便和安神等多种功效,几乎把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兼顾到了。而且喝粥容易消化吸收。老年人脾胃薄弱,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吃粥对老年人来说,就显得特别适宜。
4.防止便秘
稀饭含有大量水分,平日多喝粥,除了饱腹,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常见小毛病,喝粥助调理明代医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介绍药粥62种,粥其实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元气弱——粥油
一般小米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是米汤的精华。而中医认为,小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老人、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
2.脾胃差——黄金粥
黄金粥,就是用小米、玉米、南瓜来煮粥。
- 小米是适合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品,可见它最补虚。
- 玉米调和脾胃
- 南瓜补中益气。
煮粥时还可以放上几枚补血养气、调和五脏的大枣,会使它的滋补效果更好。
3.辅助降血脂——燕麦粥
燕麦有助于促进血脂高者恢复正常水平,适合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及健康者日常保健。
煮燕麦粥时水宜稍多放,煮开后宜用文火再煮约10分钟。老人或青少年,也可加牛奶或加入少量瘦肉末。
4.上火——荞麦粥
荞麦味苦性甘,祛火效果好,能帮助我们祛火除烦,上火不适时可以适当熬些粥喝。
5.更年期综合征——全小麦粥
中医认为小麦有养心安神、除烦去燥的效果。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还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6.气虚——山药薏米芡实粥
如果舌边布满了齿痕,这便是气虚的表现。所谓气虚,大抵可理解成人体的功能低下,机能未能充分运转。而山药薏米芡实粥每天喝一次,坚持一个月左右,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山药薏米芡实粥是一款有助于补气的食疗方。用干怀山药500克、芡实150克、薏苡仁750克,打成粉末,每天取一或者两调羹,放入小米或大米中,熬粥。
7.护血管——核桃花生玉米粥
将玉米糁、核桃粒、花生适量加清水一起同煮,文火熬成粥即可。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明显的软化血管的作用。
- 核桃含亚油酸有助于防动脉硬化。
- 花生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8.失眠——龙眼枸杞粥
龙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大枣4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 龙眼益心脾,补气血,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
- 枸杞子则补肝肾,益精血,有明目功效。
- 大枣能“补中益气,除烦闷”。
本文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黄芪是平民补气药》、《早春用黄芪防感冒》
② 2018年3月6日,北京卫视《养生堂》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粥?
问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粥?
答 陈楹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
确诊糖尿病后,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少喝或者不喝粥,因此门诊上也常会听见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喝粥已经成习惯了,得了糖尿病后真的完全不能喝了吗?”“我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每天除了喝粥也嚼不动其他东西,这可怎么办?”
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喝粥吗?我们都知道,血糖升高导致了糖尿病。通常来说,糖尿病人可以在午餐、晚餐中正常摄入适量米饭,那么粥和米饭一样,明明都是大米,为什么会被重点提醒最好不要喝呢?
对于大米来说,米饭已有很高升血糖能力,而粥则因为呈糊状或水样状,人体摄入后会更快消化,升糖能力自然更高。
此外,从就餐习惯来看,很多人将米饭作为主食时会搭配蔬菜、肉禽鱼蛋等一起摄入,而喝粥时则大多配着酱菜、包子、馒头等。包子、馒头多是精致米面制作而成,与粥同食,血糖就会迅速上涨。
糖尿病人如果想喝粥,一定要掌握方法。比如,喝粥时搭配非精致米面制作而成的食物,如杂粮、蔬菜、鱼禽肉蛋等共同进食。
对于习惯将喝粥作为早餐的人来说,可以将大米和各类杂豆混合一起烹煮,如红豆、黑豆、绿豆等,杂豆类膳食纤维丰富,可有效降低升血糖的速度,其中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对糖尿病人的血糖管理非常有益。
此外还可以将大米粥换成各种杂粮粥,如薏米粥、燕麦粥等。对于只喜欢喝大米粥的人群而言,则可以在粥里增加瘦肉或青菜,或喝粥的同时搭配青菜和瘦肉,这些都是糖尿病人可以尝试的健康喝粥方法。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