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病怎么治疗(糖尿病人胃病如何调理)
浅表性胃炎要担心吗?胃胀/胃疼/反酸怎么办?
医聊第110期
读懂身体,收获健康
胃胀/烧心/反酸/不明原因胃疼……消化问题几乎人人会遇到。一通肠胃镜检查,一通吃这个补那个后,病却好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消化系统牵涉的部门太多,上达大脑,下至大肠,中间还有肝胆胃胰,他们都互相关联。
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很多时候是说不清楚的。
今天来聊聊“胃部不适”之后做胃镜,得到“浅表性胃炎”的结论之后,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本期嘉宾
凌江红
博士、教授、博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
为什么说人人都有浅表性胃炎?
刚刚“出厂”的胃粘膜是淡红色的,
只要消化系统正常工作,
胃黏膜就会一直面对:
食物/病菌/胃酸的摩擦和刺激。
充血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也就成了常态。
(想象一下两个手掌互相摩擦就会发红充血,
炎性细胞的出现是为了对抗各种外来病原)
胃这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不可避免地会充血发红,
就像打工人的满面红光。
这种“红润”的色泽,
在胃镜下会被描述为“红白相间“,
或“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其实都是胃粘膜的日常状态,
和健康不健康没有关系。
但是胃镜下的“红白相间”,
会跟随一个“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有的报告写成“充血渗出性胃炎”)
有经验的医生会说:
“胃镜所到之处,无处不在发炎”。
所以“浅表性胃炎”是正常状态,
不必过度担心。
很多人去做胃镜的时候,
都是因为有了很多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如胀气/胃疼/嗳气/反酸等,
如果得到了“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到底说明什么呢?
如果排除了其它器质性疾病的话,
(本文第三部分会论述和其它疾病的关系)
说明,不舒服的症状与胃没有关系,
即:消化不良不是因为胃部疾病引起。
这类疾病统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官是好的,但是功能出现了问题)
胃:不爽就不想好好工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情绪息息相关
喜怒哀乐与胃肠等功能关系很大,
消化不良很多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
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可以导致,
胃肠道分泌、运动和血流的改变。
如亲人病亡/离婚/失业/工作压力等应激
从中枢神经系统水平通过神经体液因素,
产生消化道症状。
也可能是先有消化道症状再反馈到中枢,
或刺激同时作用于末梢/中枢两个环节,
称之为“脑肠互动”。
中医也认为思、悲、忧、怒等情绪
与人的脾胃关系非常为密切。
中医脾胃的功能涉及
现代医学中胃肠肝胆胰等多个器官。
恼怒伤肝,会导致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紊乱,
就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思伤脾,思则气结,
思虑过度容易伤脾,影响脾胃运化,
这就是为什么会 “废寝忘食”。
“废寝忘食”并不健康,长此以往身体会亮红灯~
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还要考虑哪些疾病?
当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
除了考虑胃肠道疾病外,
还要考虑可能和肝/胆/胰相关。
因为消化不良症状,
不具有疾病特异性。
除了常见于胃部疾病外,
肝、胆、胰的炎症、肿瘤、
一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都可以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候,
应当合理检查排除上述器质性病变。
对已经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即已经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在随诊中要注意对报警症状的观察,
报警症状包括:消瘦/贫血/上腹部包块,
频繁呕吐/呕血/黑粪等。
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初发病者,
近期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
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
都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总是发脾气的胃,应该怎么“养”?
为了保养脾胃,
我们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保持良好的情绪
长期压力以及各种情绪的影响,
胃排空能力会随之下降,
而情绪的改善有助于胃肠功能改善。
②注重饮食
饮食中不仅要有“节制”,
还要讲究“洁净”,
尽量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③适寒温
常言道“胃病患者十有九寒”,
平日里要注意胃部保暖,
在昼夜温差较大时要加减衣物。
④适当锻炼
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改善全身及胃肠功能,
但是要注意锻炼不要过度。
门诊常见问题和误区Q&A
Q:
消化不良症状为什么反反复复?
消化不良的发生与饮食、情绪有关。由于一日三餐,一天都离不开饮食,饮食不慎就可能导致症状的波动或反复。另外,由于生活节奏快,学习与工作的压力大等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情绪变化,也都可以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反复。
Q:
吃粥能养胃么?
粥是很容易被吸收的,所以有胃病的患者是可以适量喝粥的,中医也向来有粥疗的药膳疗法。
但不能因此就天天喝粥、只喝粥,因为长此以往,“胃”的消化功能就会懈怠,就会导致对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良。
此外,粥在胃停留时间短,空腹时间长,胃酸等消化液如果没有完全得到食物的中和,就会对空腹的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容易出现反酸现象。粥的水分又比较多,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会被稀释,导致消化功能减弱。
Q:
调补脾胃,中药要吃多久?
脾胃虚弱确实可以通过服用中药调理,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身体体质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也没有定数。需要明确的是,脾胃虚弱非一日之病,治疗必不图一日之功,患者治疗需要有一定的定力。一般至少2-3个月以上。
总结
脾胃等消化疾病都与生活习惯和情绪压力息息相关,仅仅依靠药物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疗效,且稍不注意就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病良方就是“养”,而养胃就是养心,是一种智慧。
如果养得好,消化功能好,那么全身五脏六腑等都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就算有所损伤,也会渐渐康复。身体就会很少生病,易于长寿,所以养胃也是防病。
无论你是什么时候看到这篇小文章的,记得从今天开始重视一日三餐,注重情绪的调适,一定能够收获更加健康的身体。
本期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
漫画支持:医学也要好玩儿
来源: 上海发布
糖尿病5年,血糖正常无并发症,全靠一个常见“胃病方”!
为什么有的患者血糖可以控制正常,且没有并发症。而有的患者却不行呢?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我有一位患者姓陈,是在5年前体检时发现的,当时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还伴有口渴多饮,头晕,全身乏力,小便黄有泡沫等症状。我观察他的舌苔,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腻,脉搏按之有如琴弦,直长有弹力,且脉搏跳动次数偏多。根据陈先生的这些情况,我判断他肝胃郁热,要开郁清热,因此给他用了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组成,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用药。同时叮嘱患者服药期间注意规律作息和饮食。
1个月后复诊,空腹血糖5.8mmol/L,餐二的血糖8.5mmol/L,口渴多饮消失,头晕,全身乏力,小便黄有泡沫改善80%。
3个月后复诊,所有指标正常,症状消失。之后中药逐步减量,直至停掉。目前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并发症。
那大柴胡汤作为常规方,常用来治疗胃肠病,为什么控糖能起到如此效果呢?
首先根据辩证来看,陈先生的阴虚之源来于胃热,陈先生自述,心下脾硬满胀,总有郁郁微烦之感,其实就是肝胃预热的表现,所以病机并非在肾。而大柴胡汤,正好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效。
方中重用柴胡,疏散少阳半表之邪,为君药。配伍黄芩清泄胆胃之热,与柴胡合用;大黄通腑泻热,祛瘀利胆;枳实破气消积,二药合用,内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芍药、半夏,和胃降逆,皆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诸药,共使药。综观全方,和解之中兼泻阳明,表里同治,使少阳得解,热结得下。
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中医不会将糖尿病定义为是胰腺疾病,糖尿病根据病机不同,治法也大有差异!可从脾肾入手,亦可从肝胆脾胃入手,五脏六腑皆为一个整体,如果把胰岛的产生糖脂的代谢理解为一个系统,五脏阴阳、气血平衡皆可影响这个系统。所以可见这个病案,虽为糖尿病,但却用了消化病的治疗思路及用方。异病可同治,同病可异治,这也是中医博大精深之处。
重点提示:
中医用药一定要进行辨证,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情况,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治胃病方子大全,不同症状用方不同|方子较多,建议胃不好的收藏
导读:应粉丝要求,整理了各类方子,把对应疾病的方子汇总在一起供大家学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下方标题学习☟点击标题即能打开
《健脾方子大全|上》
《健脾方子大全|下》
《补肾方子大全》
《咳嗽方子大全|上》
《咳嗽方子大全|下》
《便秘方子大全》
《牙痛方子大全》
大家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华兵药师,希望大家喜欢我分享的内容,对中医药和养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有趣的中医药知识。药品使用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我会为大家解答。#家庭健康守护官#
虽然很多疾病症状表现在身体各处,但根源在胃。根源治好,症状自然会消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平胃散
组成:苍术米泔浸二日 厚朴姜汁制,炒 陈皮 甘草炒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平胃散为治疗湿滞脾胃的主方。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为湿困,则运化失司,进而阻碍气机,而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则胃气上逆,发出呕哕噫气。湿性重滞,湿多则身重嗜卧,甚则下注为泄泻。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法。全方性偏苦燥,最善燥湿行气。重在燥湿运脾,兼能行气滁满,是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建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证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可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苍术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芍 羌活 橘皮 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 黄连 生姜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肢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升阳益胃汤补气养胃,升举清阳,祛风除湿,清热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肺气虚,湿郁生热之证。
独活
玉女煎组成: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火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凡胃火炽盛,肾水不足之牙痛,牙衄,消渴等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阳明有余,胃火上攻,故头痛牙痛;热迫血益,则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干,皆热盛伤阴之像。此为水亏火盛相因为病,而以为热为主。病在胃在肾,治宜清胃热兼滋肾阴。但若大便溏泄者不宜使用。
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以清热泻火;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以增清热凉血之功。
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阴亏而胃火盛者,可用本方。
生石膏
胃苓汤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苍术米泔浸二日 厚朴姜汁制,炒 陈皮 甘草炒 生姜 大枣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胃苓汤为五苓散加平胃散而成。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泽泻
清胃散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 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胃有积热,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欲饮冷者,加重石膏用量,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可用本方治疗。
黄连
益胃汤组成:沙参 麦冬 冰糖 细生地 玉竹炒香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
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以益气敛汗;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儿厌食症等属胃阴亏损者,均可加减应用。
麦冬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 炙甘草 芒硝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等症。
调胃承气汤其功缓下,主治阳明腑实证,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证。
炙甘草
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 石膏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炙甘草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是由白虎汤衍化而来,所治病证乃热病之后,余邪留恋,里热未清而气津已伤,胃气不和所致。其治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气津难复,若只益气养阴而不清热,则邪热尚存。惟有清补并行,方为两全。故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立法。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花粉等以清热养阴;胃火制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花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竹叶
左金丸组成:黄连 吴茱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吐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火犯胃证是由肝经火旺,横逆犯胃所致。肝经自病则胁肋胀痛,犯胃则胃失和降,故嘈杂吐酸,呕吐口苦。治法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开郁降逆。
左金丸辛开苦降,肝胃同治,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吐酸属虚寒者忌用。
吐酸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以制酸止痛;胁肋疼甚者,可合四逆散,以加强疏肝和胃之功。
可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见有肝火犯胃之证者。
吴茱萸
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黄 白扁豆姜汁浸,炒黄 白茯苓 人参 甘草炒 白术 山药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脾胃虚弱,则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收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等属脾虚夹湿者。
桔梗
您还知道哪些治胃病的方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建议收藏、转发、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谢谢]。
最后记得长按点赞[赞]触发超级点赞支持一下,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