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急性糖尿病胰腺炎(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

湖南医聊 0
文章目录:

小伙患急性胰腺炎后又确诊糖尿病,背后原因值得警醒!

#湘潭头条##湘潭爱尔仁和医院#

家住湘潭雨湖区的小江(化名),今年35岁,身高1.72m,体重76kg,看上去非常壮硕,可就是这么壮的汉子,身体却频繁发生问题。

前年在一次与好友聚餐后突发腹痛,家属把他紧急送往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就诊,经检查诊断是急性胰腺炎,随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进一步检查还发现血脂特别高,血糖也高,好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腹痛消失,病情稳定,血脂、血糖也得到了控制。

但出院后,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底子好,并未遵循医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抽烟饮酒,而且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

近期一段时间,小江总觉得自己口干并且伴有多饮、多尿等典型糖尿病症状,所以再次来到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就诊,经检测空腹血糖18mmol/L多,果不其然被确诊为糖尿病。

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汤红光主任表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他“三高”,三高不控制又导致他陷入如今的局面。幸运的是,他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受影响,但餐时胰岛素分泌已经明显受损,不过,现在开始正规治疗也不晚,改善生活方式、减重,把血糖、血脂、血压都控制达标,病情也能长期保持稳定。

胰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血糖。胰腺炎与糖尿病是一对难以割舍的“冤家”。糖尿病与胰腺炎有相似的原因和共同的发病基础,此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首先,糖尿病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慢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细胞大量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年轻患者的故事成为警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很重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湘潭爱尔仁和医院 张烨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糖尿病与急性胰腺炎

胰腺是内、外分泌功能整合的器官,其胰岛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保持体内血糖的稳态起重要作用,因此,胰腺疾病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局部炎症反应,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极为严重的急腹症之一,其致病原因为患者机体胰酶因多种因素于胰腺内被激活,从而造成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或坏死,最终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急性胰腺炎对血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急性胰腺炎时约 50% 的患者可有血糖升高的表现,既往多认为血糖代谢紊乱是疾病中的一过性表现,因此,患者出院后血糖的监测与管理并未得到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然而更多的学者随访发现,并非所有患者的胰腺功能均可完全恢复正常,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急性胰腺炎后期仍存在血糖稳态的持久改变。有学者对排除了胰腺手术史的 AP 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提示 AP 患者在首次发作后,得糖尿病前期和(或)糖尿病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相比明显增高,发作5年以后风险翻倍,可能与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因急性炎症、坏死所致的功能丧失或不全有关,临床特征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表现为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出现紊乱,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部分 AP 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而这些同样也是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因素,AP 的发生可能会造成易感人群罹患糖尿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此类患者首发 AP 后应更重视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 AP 后合并糖尿病的可能,充分对导致高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引导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体育锻炼、饮食控制、戒烟戒酒等),加强血糖、血脂水平监测,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识,预防相关代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2型糖尿病与急性胰腺炎都是主要发生于胰腺的疾病。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机体会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胆道感染,且糖尿病患者常存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胰管内压力增大、胰液排除障碍和胰酶过度激活,进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因此认为糖尿病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 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紊乱的同时往往合并有血脂异常,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高三酰甘油(TG)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直接相关,过高的TG 被胰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直接损伤胰腺细胞,激活胰蛋白酶原,引起胰腺自消化,脂质颗粒聚集会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糖尿病不仅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有关,而且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尤其是与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且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比例增加。

有研究发现,合并 AP 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酮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例高达42.86%,明显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人群。急性胰腺炎会造成患者胰腺组织的破坏,减少胰岛素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患者的胰高血糖素,从而加重糖尿病,并诱发酮症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是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能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应做好血糖和血脂的控制,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来说一说急性胰腺炎

豪饮过后,一阵剧烈的腹痛!难道是胰腺炎?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都会有急性发作的持续、剧烈的上腹疼痛,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或者发热。

急性胰腺炎的患病率为40-60新发病例/100000人/年——使得胰腺炎成为胃肠疾病患者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大约8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其特点为炎性水肿导致的胰腺肿大。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疾病为轻度,可在3-5日后恢复且无并发症或器官衰竭。然而,20%的患者有中重度或重症急性胰腺炎且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或器官衰竭。急性胰腺炎的总体死亡率大约为5%,相比于坏死性胰腺炎,间质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较低(17% vs 3%)。

此祸如何酿成?

下面总结一些可能引起胰腺炎的原因:

  • 胆石

胆石可引起壶腹部机械性梗阻。尚不清楚胆石通过诱导胰腺炎的机制。目前已提出两个因素可能为胆源性胰腺炎的触发事件:一个是胆石通过时壶腹部暂时性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另一个是结石或水肿(由结石通过导致)引起的壶腹部梗阻。

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次数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当患者的胆源性胰腺炎初次发作时施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酒精

长期以来,酒精被认为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酒精对胰腺的影响是剂量相关的:一个人喝的酒越多,风险就越大。大约10%的长期酗酒者发生临床上急性的胰腺炎发作,在美国,大约30%的急性胰腺炎病例是由酒精引起的。胰腺损伤的确切机制、影响酗酒者发生胰腺炎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只有小部分酗酒者发生胰腺炎的原因尚不清楚。

  • 吸烟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吸烟都被认为是饮酒者急性胰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则强调,吸烟是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尚不清楚。

  • 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1000mg/dL(11mmol/L)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发作,但是尚不清楚这种情况下炎症的发病机制。1%-4%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可能是由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获得性原因包括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雌激素或他莫昔芬治疗、糖皮质激素过量、肾病综合征和β受体阻滞剂等。

  • 侵入性操作后

在接受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患者中,有35%-70%发生无症状性高淀粉酶血症。若高淀粉酶血症伴有严重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则一般可诊断为ERCP术后胰腺炎。

除了上诉因素外, 高钙血症、基因突变、药物、妊娠、感染、创伤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未完待续。。。。

作者:张放北京协和医院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放放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