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感染(糖尿病引起感染健康教育)
注意!糖尿病会传染,内分泌科主任王煜:教你四招预防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
而且,更恐怖的是,糖尿病是会“传染”的。瑞典科学家曾发现:由于相同的生活方式,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2~30倍。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是不可逆的过程,甚至还会出现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尿病病足等并发症……
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今天四川名医微坐诊为大家请来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煜,让她来帮我们解答关于糖尿病的疑惑。
哪些人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王医生介绍,以下5类人群很容易被糖尿病找上!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分娩过巨大婴儿的妇女
如果婴儿出生时大于等于8斤,妈妈就会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如果婴儿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妈妈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腹部肥胖人群
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都属于腹部肥胖。腹部肥胖者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患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年龄超过45岁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多慢性疾病都会找上门来,糖尿病也不例外。
据王医生介绍,糖尿病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这主要跟年轻人爱宅在家,进食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的生活习惯有关。除此之外,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影响人的内分泌代谢,进而加大患糖尿病的概率。
那么,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应该怎么预防糖尿病呢?
这些预防方式,你知道多少?
1、改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坚持早起早睡。
2、均衡营养结构。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3、加强监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4、每天保证运动量。通过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是怎么发展形成的?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素乱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首先,会出现胰岛分泌障碍或胰岛素抵抗等状况,但血糖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然后,会出现胰岛功能失代偿,会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空腹血糖仍偏高等现象,即糖尿病前期。
接下来,是没有症状的糖尿病,并慢慢出现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体重减少的症状。
最后,糖尿病长期不控制,出现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病人在冬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保暖。糖尿病病人抵抗力比较差,千万别受凉感冒了。
2、注意血糖的监测。冬天比较寒冷,很多糖尿病人运动量达不到,血糖会波动。如果血糖增高异常,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
最后,王教授特别提醒,糖尿病病人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果不吃药不打针,血糖居高不下,对脏器的危害可能会加重。
另外,得了糖尿病就不要盲目乱吃保健药啦,没有效果的~还是要相信专业医生的建议噢。
图片来源:123rf
编辑:离离
感染对糖尿病人有什么影响?主要有这4大危害
临床之中感染问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这不仅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原发疾病的治疗。所以糖尿病人除了需要控制血糖之外,也有必要在生活中预防感染,否则感染带来巨大影响之后,甚至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感染症状对糖尿病人有什么影响?
1、增加发病概率
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发病概率其实并不高,只要能够控制好血糖,基本上症状都会得到缓解,但如果出现了感染症状,往往就会增加发病的概率。感染症状会导致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变得明显,一旦发病除了感染问题之外,患者还需要注意血糖浓度升高带来的各种副作用。
2、影响血糖控制
在感染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是非常容易升高的,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了感染,就会影响到血液中的成分以及代谢系统功能,而在血糖升高之后,细菌也会在高浓度的葡萄糖组织中更容易生长,因此在感染之后,疾病就会迅速的发展,并且糖尿病也更加难以控制。
3、影响身体抵抗力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抵抗能力虽然比较低,但依然可以抵抗大部分的疾病,而如果出现了感染问题,抗病能力则是会大大降低。首先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感染的时候,代谢容易紊乱,并且如果在感染的过程中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粒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并且白细胞功能也会受到损伤,所以抗体生成的速度降低,甚至感染症状难以治疗。
4、容易引起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果诱发的感染问题,还可能会引起血管病变,这是因为在感染之后,会加重局部组织和血管的负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会逐渐影响到血管功能,所以在感染的干扰之下,厌氧菌持续生长就会引起组织变性甚至是破损。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足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如果是后期的糖尿病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需要注意感染问题的,因为比起正常人来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的原因更容易感染,而且在感染之后原发疾病和感染疾病都难以控制,所以才需要积极的进行预防。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感染现象,首先就要了解感染的类型以及发展程度,及时控制才是最好的。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感染可能引起或者加重糖尿病,那糖尿病人出现感染该怎么办?
虽然在我读书时曾见过无数糖尿病足的相关图片,但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糖尿病足患者因感染缺血导致脚趾腐烂变黑残缺不全,在注射了吗啡后依旧痛苦呻吟时,那个场面依然是相当触目惊心。天啊!原来糖尿病病人的感染会是这么恐怖!
糖尿病和感染是相互影响的两兄弟,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又可能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在胰岛素问世以前,感染曾经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虽然目前有所下降,但是感染仍在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占首位;糖尿病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有3.7%以感染为诱因;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高达36.8-55.9%,住院患者中,甚至更高。
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浓度均较高,这为那些“居心叵测”的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温床。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能力较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变形、趋化、吞噬能力受损;血管变异,组织氧浓度降低,进而影响了依赖氧的白细胞的杀菌能力;糖尿病患者呈负氮平衡,免疫球蛋白、补体生成减少等原因,感染往往就成为糖尿病人的“噩梦”。
好比家里招贼后还没有任何武器对付入侵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坏家伙把家里破坏殆尽。因为细胞代谢异常,再加上组织修复能力减退,所以导致感染迟迟不能恢复,危害相继到来,甚至可能还会是汹涌而至。
1.肺部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糖友患肺炎的几率是健康人的6倍,结核的几率是健康人的4-8倍。我国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高达23.3-44.5%,位列合并感染之首位,这与昏迷、慢性消耗、长期卧床等密切相关。
2.尿路感染
因为糖尿病患者尿路中尿糖浓度较高,利于细菌繁殖,所以,糖友并发尿路感染几率高达32.6-90.5%,以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最常见,约10-20%系无症状性菌尿,部分甚至可以发展为败血症,所以非常值得警惕。
3.胆道感染
国内报道糖尿病并发胆石症为31.5%,合并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发生穿孔,死亡率较高,为非糖尿病患者的5-22倍。
4.皮肤感染
皮肤和黏膜本来是防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可是由于糖友尿液汗液富含糖分,因此皮肤较薄部位如隐私部位、乳房下、皮肤褶皱处等,均特别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以及出现毛囊炎、疖、痈等。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让广大糖友闻之色变,其致残致死率极高。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伤口经久不愈,频繁发烧,局部恶臭,疼痛难忍,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骨髓炎,需要截肢,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6.坏死性筋膜炎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可以造成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迅速坏死。
7.牙周病
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牙周病。
糖尿病人出现感染该怎么办?首先,诊断明确后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感染那么凶,所以其临床治疗用药具有明显特殊性:
选择高效、广谱、敏感的杀菌剂,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
为保证感染部位有足够的药物浓度,短期内大剂量比长期小剂量给药效果更好。较为严重的,要静脉给药。
考虑患者肝肾功能状态,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不宜大量长期联合用药,尤其广谱抗生素,否则可能造成二重感染。
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感染,还要考虑抗菌药物和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糖水平。
总之,对待糖尿病并发的感染治疗起来要稳、准、狠,快刀斩乱麻,一旦发现,决不姑息。
糖尿病一旦出现感染,治疗起来都会非常棘手,医生一般都会做好临床宣教,防患于未然。只有自身房屋坚固了,才能预防“强盗”的光顾。
防治糖尿病感染的主要手段就是控制血糖,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血糖控制好了,并发症发病几率大大降低,完全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怎样控制血糖水平呢?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缺一不可,而且同样重要,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除了这些,我们再补充一点生活中需要注意的Tips:
要做好自我放松和情绪调节,例如利用深呼吸和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不良心态等均有助于血糖控制。
积极预防感冒、拉肚子等情况,在食欲不好或消化不良时,及时根据饮食情况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脱水会引起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时,喝水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还可以冲刷尿道,但是合并心脏病患者的要注意合理控制饮水量。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到人多拥挤密闭的环境,减少机会性感染。
注意足部卫生,保持清洁,预防擦伤,做好滋润不干裂,及时处理鸡眼、足癣、胼胝、老茧等。足部避免烫伤、抓伤,无论出现多小的伤口,或者出现颜色、温度觉、触觉异常时都绝不能轻视。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后避免长期卧床,要勤翻身拍背,预防吸入性肺炎。必要时注射肺炎球菌疫苗。
监测血糖,无论空腹或者餐后血糖,根据饮食以及运动的量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记录,预防低血糖发生。
做好这些,广大糖友面对感染时就不用过于惧怕,才能与糖共处,仍甜蜜无忧!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作者:张丽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感染科医师
投稿邮箱:reading@chunyu.me(欢迎医生及科普工作者踊跃投稿)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