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无糖奶粉(糖尿病人无糖牛奶)
糖尿病患者奶粉怎么挑?这几个要点让你不踩雷!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格外谨慎,奶粉作为营养补充品,选对了能助力健康,选错了却可能影响血糖稳定。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奶粉产品,糖尿病人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奶粉?接下来就从奶粉的成分、类型等方面详细解读,帮助糖尿病患者找到合适的营养伙伴。
一、糖尿病人选择奶粉的关键原则
1.选择奶粉首先要关注糖分含量
普通奶粉中往往含有较多乳糖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的快速上升。因此,糖尿病人应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奶粉,这类奶粉通常采用代糖如木糖醇、麦芽糖醇等替代蔗糖,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2.蛋白质也是挑选奶粉的重要考量因素
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修复身体组织,对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身体机能十分关键。一般来说,奶粉中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有牛奶蛋白、羊奶蛋白,其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且易于消化吸收。选择蛋白质含量适中且品质优良的奶粉,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3.脂肪含量与类型也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的问题,所以要尽量选择脂肪含量较低,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少的奶粉。不饱和脂肪酸如ω-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在选择奶粉时,如果含有适量的这类脂肪酸,能在补充营养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适合糖尿病人的奶粉类型
(一)无蔗糖奶粉
无蔗糖奶粉去除了奶粉中的蔗糖成分,降低了奶粉的含糖量。它通常会保留牛奶中的天然乳糖,但含量相对较低,同时添加一些代糖调节口感。这种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血糖的影响,适合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消化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不过,即使是无蔗糖奶粉,糖尿病患者也不能过量饮用,需严格控制摄入量。
(二)低脂高钙奶粉
低脂高钙奶粉减少了奶粉中的脂肪含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同时增加了钙的含量。钙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饮用低脂高钙奶粉,既能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又能补充足够的钙,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增强骨骼强度。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专门研制的。这类奶粉在营养成分上进行了优化,不仅严格控制糖分,还调整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使其更符合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点。此外,还可能添加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调节血糖,同时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三、挑选奶粉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挑选奶粉时,糖尿病患者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除了关注主要的营养成分,还要留意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部分奶粉可能会添加香精、色素等添加剂,过多摄入可能对健康不利,应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产品。
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即使是低糖或无糖奶粉,只要含有乳糖,饮用后也可能出现肠胃不适,这时就需要选择无乳糖奶粉。另外,对于合并有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奶粉时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四、奶粉的正确饮用方法
选对奶粉后,正确的饮用方法也很关键。糖尿病患者喝奶粉不宜空腹,空腹饮用可能会使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等,这样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稳定血糖。饮用频率和饮用量也需控制,一般每天饮用1-2次,每次用量按照产品说明,不要随意增加,以免摄入过多热量和营养成分,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选择奶粉需要综合考虑糖分、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结合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奶粉类型,并掌握正确的饮用方法。市场上适合糖尿病人的奶粉有多种选择,只要遵循科学的挑选原则,就能挑选到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的奶粉,为健康生活助力。
糖尿病人喝牛奶、奶粉就会升血糖?营养专家说出正确的选择
众所周知,牛奶、奶粉都是健康之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推荐的每天成年人应饮用300~400ml的奶制品,可很多人听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牛奶、奶粉,否则会升血糖?
糖尿病人喝牛奶、奶粉就会升血糖?
随着市场的需求,奶制品的选择多种多样,如全脂牛奶、脱脂牛奶、低脂牛奶、鲜牛奶、纯牛奶、酸奶、有机牛奶、植物性奶等等,虽然都是牛奶,可最不建议大家选择的是植物性奶(核桃奶、巧克力奶、杏仁奶等)。
如果你平时都喝这样的奶,仔细看后面的配料表成分,就会发现排第一名的水,还有大豆、燕麦、杏仁等多种成分,针对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饮用这样的饮品,由于其中的香精、糖、人工添加剂等成分,既会增加机体代谢负担,还会对病情不利。
而除了植物性牛奶以外,在无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下,不妨选择纯牛奶、鲜牛奶,若有血脂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脂奶或脱脂奶,适量饮用不会升高血糖,还有助于机体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另外,有大量研究发现,在饭前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喝牛奶,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不仅如此,一边吃饭一边喝牛奶也能够降低餐后血糖,只不过其效果不如餐前喝牛奶得好。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正确选择牛奶的基础上,不妨在加餐或者饭前喝牛奶,是控制病情的好选择。
再来看看奶粉,同样的奶粉也是奶制品之一,不光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孩子,同样的成年人也能饮用。
可市面上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增添奶粉的口感,往往会在奶粉里添加较多糖的成分,如蔗糖、乳糖、玉米糖浆、果糖等等,大家要分清楚哪些糖是有益的。
若是乳糖,无论成年人还是婴幼儿都不用担心,特别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乳糖是容易消化吸收的糖类,能为宝宝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肠胃钙的吸收。
可除了乳糖,要是你在奶粉后面的配料表中看见了果糖、蔗糖、玉米糖浆等成分,只会增加奶粉的甜度,长期进食还会增加宝宝蛀牙、龋齿,以及成年人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
所以 ,如果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奶粉的话,一定要注意后面的配料表成分,选择无游离糖的无糖奶粉。
#头条开新年#
糖尿病人喝牛奶、奶粉就会升血糖?营养专家说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不少糖尿病人来说,日常饮食中的每一口都可能牵动着血糖的“神经”。
尤其是面对牛奶和奶粉这样的常见食物,很多人心里都会打个问号:“我还能喝吗?会不会让血糖飙升?”
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关乎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大问题。
牛奶和奶粉到底是不是“糖友们”的禁区?该选哪种?怎么喝才更安心?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个看似简单但暗藏门道的话题,说清楚、讲明白。
很多人一听说牛奶里有“乳糖”,就立刻联想到“糖”,进而认为它一定会让血糖升高。这是一种误解。
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属于一种天然糖类,确实进入体内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但它的升糖速度其实并不快。根据国际上常用的血糖生成指数(GI)标准,纯牛奶的GI值大约在30-40之间,属于低GI食物。
这意味着,它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起白米饭、白面包、甚至一些水果都要慢很多。
而且牛奶是“糖”,它更是蛋白质、钙、维生素B2和D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钙的吸收率,在牛奶中可以达到30%以上,远高于很多蔬菜。
糖尿病人不能光看GI值,还要看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牛奶,其乳糖含量和成分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喝后血糖的变化。
不少糖友认为奶粉比牛奶“更不健康”,其实这要分情况来看。
普通成人奶粉或者全脂奶粉中,为了口感或营养强化,的确有可能添加了较多的糖分,包括蔗糖、麦芽糊精等,这些成分会让血糖迅速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仔细阅读营养标签而大量饮用,的确存在风险。
但也有一些专为糖尿病人设计的“脱糖奶粉”或者“低GI配方奶粉”,在配方设计上会减少简单糖的添加,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比例,帮助减缓升糖速度。
奶粉并非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怎么选、选什么。对于糖友来说,挑选奶粉时要避开添加糖分的品种,尽量选择配方简单、蛋白质含量高、碳水相对较低的类型。而不是一味地“谈奶色变”。
喝牛奶是否升血糖,其实跟牛奶本身有关,还跟你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和什么一起喝密切相关。
有人喜欢早晨空腹喝一杯牛奶,这种情况下乳糖进入体内后很快被吸收,血糖容易上升。但如果你在早餐中加入一些全麦面包、鸡蛋或者坚果,牛奶的吸收速度就会变慢,对血糖的冲击也会减弱。
再晚餐后喝一杯温热的脱脂牛奶,不会让血糖飙升,还可能提升睡眠质量。研究表明,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促进褪黑素分泌,是天然的“助眠剂”。
牛奶不是“坏人”,关键是我们怎么对待它。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与乳制品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Care)杂志的研究指出,适量摄入低脂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发酵乳制品如酸奶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也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克液态奶或等量乳制品,糖尿病人并未被排除在外。只是在实际选择上,要更注重乳制品的脂肪含量和糖分添加情况。
临床上,我们也看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规律摄入牛奶或奶粉后,血糖控制并未恶化,反而由于整体营养状态改善,体重更稳定,胰岛素抵抗也有所缓解。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喝的是“对的奶”,不是奶茶、不是加糖的调味乳,而是真正的、成分清洁的牛奶或配方科学的奶粉。
在我们的临床接诊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怕升血糖”,多年不敢碰牛奶,结果出现了骨质疏松、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这种现象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尤为严重。一方面是信息渠道有限,另一方面是对乳制品的长期误解,使得糖友们错过了一个本可以稳定膳食结构的好帮手。
我们甚至可以说,牛奶不是糖尿病的敌人,而是“被误伤”的盟友。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不能喝奶,而是要学会选对奶、喝好奶。社会层面的健康教育和家庭层面的饮食干预,要同步跟上。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想把牛奶或奶粉重新纳入日常饮食,请记住这几句话:
第一,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避免高脂肪带来的胰岛素抵抗负担。
第二,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奶粉,认真阅读营养标签,不要相信“高钙”就一定适合你。
第三,不要空腹喝奶,最好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一起摄入。
第四,控制总量。一般来说,一天250-300毫升液态奶已经足够,不需要过量。
第五,关注喝奶后的血糖反应。可以在喝完牛奶1小时和2小时后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这比任何“经验之谈”都更真实。
糖尿病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
喝不喝奶,不应该成为焦虑的源头,而应是科学选择的一环。只要你掌握了方法,牛奶依然可以是你餐桌上的老朋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莉,刘慧,王玉华.乳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11):1221-1226.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王志勇,李建东.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5):32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