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原理是什么意思)
肝血,糖尿病人最好的营养液,1个方子补足肝血,身体越来越好!
很多人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机体亏空的太厉害了,尤其是气血亏虚,那么气血亏虚呢,势必会牵连到脏腑,随着患病时间的逐渐延长,往往会牵连到肝脏。
中医认为,肝是脏腑的将军,主导者气血的疏泄,负责储藏和调节血液,把血液分配到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滋养全身,糖尿病人一旦肝血亏虚了,往往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抽筋、睡眠直接下降等问题,更主要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会提高,比如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等这些并发症,其实都跟肝血亏虚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经常说,肝血,是糖尿病人最好的“营养液”,肝血充足了,那么其他全身的各个部位都会得到充分的滋养,糖尿病人身体的不适症状也会得到改善,而且并发症呢,也会节节败退。中医刚好有一个养肝补肝血的方子,叫作补肝汤,在临床治疗当中,经常作为基础方来应用。
我门诊上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这位患者呢,有糖尿病快十年了,就诊前三个月左右,发现双脚有麻木刺痛的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晚上睡眠,而且还经常抽筋,半夜的时候经常被疼醒,发现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吃了甲钴胺,但症状还是存在。患者面色暗、有斑点,体型偏瘦,舌暗红苔少、脉细数,那么他呢,其实就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了。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就以补肝汤为基础方,这个方子呢,实际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再加入木瓜、酸枣仁和炙甘草组成的。首先,方子里用到了熟地黄、白芍、当归和川芎这几味药材组成了四物汤,主要就是补肝血,行气活血,之后呢,再加入木瓜,舒筋活络缓急,可以缓解糖尿病人下肢的麻木刺痛、乏力抽筋等问题,之后再加入酸枣仁,养心安神,提升睡眠治疗,炙甘草调和药性。那么为了增强对抗并发症的作用,我在补肝汤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水蛭、地龙等药材,活血化瘀、逐瘀通络,再加入了菟丝子、续断等药材,补肝肾,强筋骨,祛麻止痛,还加入了黄芪、党参这些补气的药材,扶正固本。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双脚麻木刺痛、抽筋等问题逐渐消失,睡眠质量提升了,可以一觉睡到天亮,而且感觉四肢也比以前有劲儿了,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得到了及时的遏制。
大补肝汤的妙用——头晕目眩3年有余,中医辩证施治7天显效
眩晕症病因很多,以前治疗起来,总是要么从痰饮的思路想,要么从肝风治,开的方子总是思路不够清晰,效果有时候好有时候不见效。不过自从又听了一遍我师父讲的《辅行诀》后,对眩晕症又有了新的思路。
那日,有人在网上问诊:
病案简析主诉:经常头晕,发病时浑身无力,站不稳。发病起因是三年多前,吹风所致,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发病时胃口差。晨起口苦,嘴唇干,打嗝、反酸、胀气、口气,恶心,经常胃不好,胆汁反流。大便黏马桶,放屁臭。睡眠深,白天困,易疲倦。睡觉时盗汗、头昏、咽痒,心慌,胸闷气短,背后拘紧 ,腰痛,爱吃辣。
舌尖红胖大,苔白,略厚。
辩证: “口苦口干、恶心、眩晕,脾胃不好,胆汁反流“。相信很多人都会第一反应是小柴胡,因为《伤寒杂病论》上条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其实,小柴胡调的是少阳的升降枢机,但是此人虽有一些少阳的表现, 可她还有心悸、盗汗、胸闷气短,腰痛,疲劳的症状,很明显是一个虚症。
结合各种症状,可以判断此人的眩晕,是因为肝阳虚所致痰水阴邪内生,蒙蔽清窍,导致眩晕。所以我最后开了大补肝汤,吃了一周后,病人反应明显好转。
医者按我们知道,“命门之火即相火,生于命门,寄于肝胆,游行于三焦。”所以这人很多胆气不降的表现:“恶心、胆汁反流,晨起口苦”,但是我们中医讲的是整体辩证,必须结合所有的症状表现,我们要把所有的症状能够串起来,才能抓住真正的病机。不能只看局部的一些症状就妄下判断,初学者往往喜欢着眼于局部,比如:舌象啦,口苦咽干啦,就直接开方,结果往往是瞎猫碰死耗子,碰到了就是“神医”,碰错了就没了方向。
中医诊断的顺序要讲:“理、法、方、药 “,辩证必须先要把“理“讲通了,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才能开方,选药。现在我们很多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思路还没理清楚,就急着选方子开药了,特别很多初学中医的妈妈们,看到孩子发烧了,喉咙痛了,就要么乱用发汗药,高级一点的,要么就乱用下法,认为是食积。其实用错药,还不如不用药,对孩子的伤害来的更小。大家还是要把辩证的方法给学会了,理清思路,才能开方。
我们翻开《辅行诀》这本书里,这个“大补肝汤”主治:
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若结者方。
桂枝 五味子 干姜 旋覆花 代赭石 竹叶 大枣
非常干净利落的一张方子,用《辅行诀》的思路就是靠桂枝干姜味辛来补肝,五味子味酸, 大枣甘缓,旋覆花味咸、竹叶味苦属火除痞补心,代赭石为木,镇肝降逆。
天有五气,药有五味,对应五脏,《辅行诀》就是延用了《汤液经法》的思想,用五气、五味、五行生克的原理来辩五脏病,虽然整本书里只有二十几张方子,确实学习五脏辩证的一本好书。上面的方子有《伤寒杂病论》里方子的雏形,可以作为学习《伤寒杂病论》的补充。最近用了里面几个方子,效果颇为不错,故此记录下来。
#健康2021#
补肝活血法营养神经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湖南省名中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陈泽奇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
“最近我接诊了一位47岁的患者,他两年来一直腰背痛,严重时难以入睡。一开始,他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于是通过热敷和按摩来缓解,但效果不大。直到因痔疮病发住院,术前检查发现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他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而腰痛正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湖南省名中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陈泽奇教授提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期症状隐匿,比如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灼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非常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关于糖尿病,很多人只知道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这“三多一少”症状,却不了解它会带来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25%~90%。据统计,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10%~1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人,患病率则大于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凉、麻、痛等“感觉异常”症状。随着神经病变侵袭身体各处,危险接踵而至。当糖友皮肤出现感觉异常,失去对温度和疼痛的敏感性,可导致一系列意外。例如,糖友泡脚时,可能因感觉不出温度而烫伤,再加上没有明显痛感,烫伤会进一步加重;如果走路时脚不慎被铁钉等异物扎伤,却因痛感“失灵”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导致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糖尿病足。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病变更为危险。例如,有些糖友会发生心肌梗死,但由于自主神经严重病变,患者感受不到憋闷、剧痛等不适,无法及时发现,容易酿成严重后果。神经病变还可累及消化系统,导致胃轻瘫,表现为胃蠕动减弱、食物排空延迟、恶心、呕吐、腹胀等。此外,胃肠植物神经受损的糖友常有频繁腹泻、便秘,或是两者交替出现,患者常因此睡不好,严重者甚至会大便失禁。若泌尿生殖系统神经受损,患者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长期尿潴留还易引发泌尿系感染,男性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阳痿。
糖友的神经为何如此容易受伤?陈泽奇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导致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随之变差,神经得不到营养,自然会出问题。糖友常见的手指、脚趾发凉,就是血液循环不佳导致的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部分患者还会觉得手脚发麻,或者有类似穿戴了手套、袜子的感觉,说明神经损伤更为严重。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陈泽奇表示,近年来,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多集中于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凋亡、糖脂代谢紊乱、血管因素、胰岛素及免疫因素等方面。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流方法是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修复神经、抗氧化、止痛等,临床效果有限,且长期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多。相较而言,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模式有一定优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消渴”合并“痹证”“痿证”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这两方面的功能对气血运行和分布是相辅相成的。多饮、多食、多尿持续的时间久了,肝肾精亏导致肝血不足。“肝之华在爪甲”,血虚不能濡养爪甲,表现为干枯脆薄;肝开窍于目,目失血养则眼花、视力减退等;肝主筋,筋失血养则肢体麻木、动作失灵、手足震颤、抽搐拘挛、屈伸不利等,这些表现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相符。陈泽奇教授团队经过大量临床流行病学和古今中医药文献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与中医肝血虚证候有许多相同之处,且发病机理与肝血虚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根据中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理论,糖尿病日久可损伤肢体脉络,进而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此,陈泽奇提出了“补肝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并自拟一个方剂——加味补肝汤。补肝汤原方出自中医名著《医宗金鉴》,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木瓜、酸枣仁、炙甘草组成,是滋养肝血的代表方剂。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众多医家经验,陈泽奇在补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丹参、全蝎活血化瘀,葛根、天花粉生津降糖,故定名为“加味补肝汤”。此方自1999年应用于临床,疗效良好。陈泽奇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清检测等,对400余例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具有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的作用。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陈泽奇教授表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严重降低了糖友的生存质量,神经损伤进行性加重会使病情缠绵难愈,患者需要反复住院,部分药物费用昂贵,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血糖。患者平时需要遵医嘱服用降血糖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疼痛、四肢发凉、无力、感觉减退等神经病变症状明显的患者来说,不妨用中医药方法改善不适。推荐中药熏洗法:取桂枝45克、吴茱萸45克、独活45克、土茯苓45克、甘松40克、陈皮30克、木瓜30克、秦艽30克、骨碎补30克、追地风30克、透骨草30克、赤芍20克、苍术15克、细辛15克,加适量水浸泡2小时,然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淹没药物)煎煮半小时,晾温,倒入合适的容器中熏洗相关部位即可。熏洗频率为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14天为一个疗程。结束一个疗程后间隔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建议治疗6个疗程。注意熏洗前切勿空腹,熏洗前后应适量饮水。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