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榨汁(糖尿病榨汁机食谱大全)

糖友圈大圣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喝果汁有方法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果汁产品,口感甜美,包装更是艳丽,越来越吊起消费者胃口,但是对于糖友来说,果汁其实是“糖衣炮弹”,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

高糖果汁不能喝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果汁产品,品种味道甜美,外观包装鲜艳,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不管超市多大或者多小,都可以见到果汁专柜上色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

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市面果汁属于危险食品,容易破坏血糖的稳定。这是因为:市面果汁大多用糖精、香精、果汁浓缩液配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糖、甜味剂、酸味料、香料等成分进行调味,这不仅影响到果汁的营养质量,而且大大增加了果汁的含糖量。所以,商品果汁饮料,糖友们要尽量少喝。

选用“低糖”水果榨汁

选来榨汁的水果含糖量决定了果汁的含糖量。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医师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食用含糖量低的果汁。”

一般“低糖”水果指每100克含糖量低于9克左右的水果。比如西瓜、橙子、柠檬、葡萄、桃、李、杏、草莓、樱桃、橄榄等,都属于低糖水果。糖友可以每日选用100克左右。有些水果每100克中含糖高于20克,比如柿子、哈密瓜、黄桃、红枣、红果等,就要少吃点了。

另外,建议大家选择“代水果”蔬菜榨汁。比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100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热量极少。即使多喝了点西红柿汁或黄瓜汁,您也不用担心血糖会升很高。

时令水果榨汁更健康

据了解,现在的反季节水果主要是通过特殊手段改变生长环境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而栽培出来的品种。比如,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果农提前把还没有成熟的水果摘下来,再用乙烯将它们催熟销售。这样的水果,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吕利医师认为:“暑夏盛产西瓜时,就推荐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热、发汗多,还可以补充水分。”

富含水分而又适宜糖友榨果汁的水果,有苹果、橘子、梨、葡萄、柠檬、香瓜等。

自制果汁不要添加蜂蜜

自己榨的鲜果汁,味道没有市面果汁甜。有些朋友就会想到添加蜂蜜来增加甜度,这样的果汁会比较好喝。

实际上,蜂蜜血糖生成指数Gl为73.0,每100克有321千卡热量。在果汁里添加蜂蜜等于是给果汁加了糖。这样就会像市面果汁添加甜味剂一样成为高糖食品,不利于糖友食用。糖友在自制果汁的时候,不要添加蜂蜜或白糖等食品。

喝果汁也要测量血糖

饮用自己动手榨的健康鲜果汁时,最好对照一下水果的热量对应表.(一般新鲜水果每200克含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21克、热量90千卡)同时要检测这种果汁对自己血糖带来的变化,如喝之前测一下血糖,喝后两小时测一下血糖,对比两者,看这种果汁,这个数量,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样就可以选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水果来榨果汁了。

温馨提示:

果汁是由水果鲜榨的,所以,果汁就取代了食用水果的位置。最好把果汁放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而且要计算热量交换份。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所以每天最好只喝一杯鲜榨果汁(200克水果左左右)。

听糖尿病音乐、了解糖尿病饮食问题请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

古人也得糖尿病,是的!古郎中用5个食物榨汁,不花钱的降糖药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人专属的疾病,古人也会得。

只不过古代没有血糖与糖尿病一说,古人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那是因为糖尿病常常有多饮多食多尿的表现,古人将这种表现归结为消渴。

上消者多饮,中消者多食,下消者多尿。

《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20)》明确将糖尿病列为消渴。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这是诗人雷渊的《梨花得红字》

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症,想象着山梨熟了,甘甜冰凉美味,生津止渴。

据说,司马相如多次以身有消渴为借口推辞当官。

可见古人早已有糖尿病,那他们是怎么治疗的呢?

《温病条例》中有一方,用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被称为“五汁饮”,我们来了解一下。

《温病条例》: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甘微酸,凉,入肺、胃经,清肺胃之火,也就是中上焦之火,可治上消和中消。

梨甘凉,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故能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

《唐本草》:"主热嗽,止渴。"

《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荸荠

味甘;性寒,肺;胃经。荸荠,就是我们吃的马蹄,甘甜甘甜的,有喉咙痛,口渴,咬几个下去就不渴了,喉咙也好多了。

它能够清热生津;化痰。治疗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消渴。

《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马蹄和梨一样是凉的,胃寒,有寒痰等不宜食用。

芦根

苇根又称芦根,甘,寒,归肺、胃经。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它能清肺热,又能清胃热,善于治胃热呕吐。在我们这里要用鲜芦根。

《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

《天宝本草》还认为其有清心益肾的作用。

《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夜梦颠倒。"

甘,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此外藕还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平时吃点酸辣藕片,真的是能够增进食欲。

《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病后热渴。"

《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清心、肺、胃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总结:将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能够生津润燥,五汁饮中诸味多为果蔬,药食两用。

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五汁饮。(《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期)

#健康养生##健康科普大赛##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人常喝这5种饮料,医生建议:不仅解渴,稳定血糖也有帮助

"口渴不能喝饮料",这句话成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心头痛。炎炎夏日,看着家人畅饮各种饮品,而自己只能抿一口白开水,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

很多糖友甚至感叹:"得了糖尿病,喝水都得小心翼翼。"但北京协和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表示,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有饮料选择的自由,有些饮品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稳定血糖。

那么,哪些饮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这些饮料为什么能帮助稳定血糖?喝多少量才不会影响血糖控制?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健康密码。

在探讨具体饮料前,我们先了解一个基本事实:糖尿病患者需要足够的水分摄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南建议,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当血糖升高时,肾脏会试图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多余的糖分,这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脱水状态。

很多糖友担心饮料会影响血糖,只敢喝白开水,其实这种想法过于保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表明,适当选择低糖或无糖饮料,不仅可以增加水分摄入的多样性,还能补充部分有益营养素,对血糖控制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5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饮品,这些饮品不仅能解渴,还可能对稳定血糖有所帮助。

第一种:菊花茶

菊花茶是中国传统的保健饮品,深受老百姓喜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中医专家指出,菊花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菊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菊花中的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该研究对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天饮用菊花茶(3克干菊花)的实验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6mmol/L,优于对照组。

菊花茶的饮用方法也很简单:取3-5克干菊花,用90℃左右的热水冲泡,加盖焖3-5分钟即可饮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内分泌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喝1-2杯菊花茶,最好在两餐之间饮用,不要加糖。

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偏寒的糖友应适量饮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同时,服用降压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用菊花茶,因为菊花有轻微降压作用,可能与降压药产生协同效应。

第二种:苦瓜汁

"良药苦口",这句话在苦瓜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苦瓜以其独特的苦味闻名,却是糖尿病患者的好朋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研究发现,苦瓜中含有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称为"植物胰岛素",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023年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苦瓜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降糖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等。

该研究对150名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干预,每天饮用100ml新鲜苦瓜汁的实验组,在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4%。

制作苦瓜汁时,可以将新鲜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入适量水一起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考虑到苦瓜的苦味较重,可以添加少量黄瓜或西芹一起榨汁,减轻苦味,提高口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提醒,苦瓜虽好,但也不宜过量。每天饮用苦瓜汁不宜超过200ml,且最好在餐前30分钟饮用,以发挥最佳降糖效果。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第三种:桑叶茶

桑叶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被誉为"凉茶之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证实,桑叶中含有一种称为"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成分,这种物质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餐前饮用桑叶茶的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峰值比不饮用者平均低1.7mmol/L。这一结果表明,桑叶茶确实具有一定的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制作桑叶茶也非常简单:取5-8克干桑叶,用沸水冲泡,盖上杯盖焖10分钟左右即可。北京协和医院的营养师建议,桑叶茶最好在餐前15-30分钟饮用,以充分发挥其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桑叶茶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正在服用降压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此外,孕妇和经期女性应避免饮用桑叶茶,以免影响健康。

第四种:乌龙茶

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风味独特,深受茶友喜爱。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乌龙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茶黄素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血糖的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2024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长期适量饮用乌龙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饮茶者。该研究分析认为,乌龙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来发挥降糖作用。

冲泡乌龙茶时,水温以90-95℃为佳,第一泡冲泡时间约30秒,之后每泡可适当延长时间。浙江大学茶学研究所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饮用乌龙茶的量控制在3-5克干茶叶(约300-500ml茶水),最好在两餐之间饮用,避免空腹或睡前饮用。

需要提醒的是,乌龙茶中含有咖啡因,对咖啡因敏感或有失眠问题的糖友应避免在下午4点后饮用。同时,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患者应适量饮用,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第五种:苹果醋饮料

苹果醋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健康饮品的新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发现,苹果醋中含有大量有机酸(主要是醋酸)和多酚类物质,这些成分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天饮用15ml苹果醋(稀释成150ml饮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8周后空腹血糖平均降低了0.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了1.2mmol/L。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醋酸可能通过延缓胃排空速度、抑制淀粉酶活性等机制来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

使用苹果醋时,千万不要直接饮用原液,应将15-20ml苹果醋加入200-250ml水中稀释后饮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餐前饮用稀释的苹果醋饮料,每天不超过2次。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醋呈酸性,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应慎用。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也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用苹果醋。

除了以上5种饮料外,还有一些其他值得糖友们尝试的饮品:

无糖豆浆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显示,豆浆中富含植物蛋白和异黄酮,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自制无糖豆浆,每天一杯(约250ml),最好在早餐时饮用。

西红柿汁也值得推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发现,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友可以选择鲜榨西红柿汁,不加糖,每天不超过200ml。

黄瓜汁清热解暑,水分充足,几乎不含糖分,是夏季理想的解渴饮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营养师推荐,糖尿病患者可以将黄瓜去皮榨汁,加入少量柠檬汁调味,既解渴又不影响血糖。

在选择饮料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料温度要适宜。过冷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过热的饮料则可能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消化科专家建议,饮料温度以15-40℃为宜,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饮用时间也很关键。一般来说,降糖效果明显的饮料(如苦瓜汁、桑叶茶、苹果醋饮料)最好在餐前15-30分钟饮用;而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如菊花茶)则不宜在睡前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提醒,无论何种饮料,睡前2小时内都应减少饮用量,以免增加夜间排尿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饮料制作方法也值得关注。自制饮料优于市售饮料,可以控制原料质量和避免添加糖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学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新鲜原料自制饮料,避免使用浓缩汁或调味剂。如必须购买市售饮料,应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无糖或低糖版本。

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某些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效果。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理学研究指出,茶类饮料中的鞣酸可能会与某些药物结合,降低药效;而含有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汁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饮料选择,最好在服药前后1小时内只饮用白开水。

饮料多样化也很重要。单一饮料可能导致某些成分摄入过量或不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轮换饮用不同种类的健康饮料,以获取多种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饮料选择也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完全缺乏,血糖波动较大,饮料选择应更加谨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不含糖分的饮料,如菊花茶、乌龙茶等,避免苦瓜汁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的饮品,除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考虑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的专家提醒,孕期应避免含有中药成分的饮料(如桑叶茶),也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血压的饮料(如菊花茶)。无糖豆浆和适量稀释的苹果醋饮料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复杂,饮料选择需更加个体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建议是,老年糖友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饮料,特别注意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饮料对血压、肾功能等的影响。

年轻糖尿病患者往往社交活动较多,难以完全避免饮料诱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少年糖尿病门诊的建议是,年轻糖友可以适当放宽饮料选择范围,但需学会计算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必要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糖尿病患者选择饮料时,还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观察饮用前后的血糖变化。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建议,糖友可以在饮用新饮料前测量血糖,然后在饮用后1-2小时再次测量,观察血糖变化。如果血糖上升幅度超过2.8mmol/L,说明该饮料可能不适合自己,应减少饮用量或更换其他饮料。

总结来说,糖尿病患者并非只能喝白开水,适当选择上述健康饮料,不仅可以增加生活乐趣,还可能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但需要记住的是,再好的饮料也只是辅助手段,规范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才是血糖管理的基石。

控制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了解并掌握这些健康饮料知识,可以让糖友们在炎炎夏日也能畅享清凉,不再为解渴发愁。记住,科学选择饮料,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守护健康的底线,让生活既"甜"且健康!

参考文献:

李明华等.《常见饮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156-162.

张芳等.《菊花提取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23,48(4):234-240.

王建国等.《苦瓜活性成分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7):312-318.

赵立等.《乌龙茶多酚类物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12-118.

陈光等.《醋酸对餐后血糖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营养学报,2023,45(6):423-429.

刘志伟等.《桑叶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内外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23,39(4):245-251.

杨明等.《饮料温度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23,43(5):378-383.

张丽等.《茶多酚与常用降糖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2):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