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 糖尿病(茭白糖尿病高血压能吃吗)
几块钱的茭白,是“控糖高手”?医生:多吃有5好处,不懂太可惜
茭白,也叫茭瓜,在不少人眼里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蔬菜。产量高,价格便宜,长得也不张扬。
可谁能想到,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茭白,在血糖控制这件事上,居然是个“高手”。有时候,真不是贵的东西才有用,便宜的茭白,反而能把血糖“拿捏”得明明白白。
很多人一听控糖,就想到药,想到复杂的饮食计划,想到医生说的一大堆听不懂的东西。其实啊,有时候生活里这些随手可得的食材,才是最实用的帮手。茭白就是这么一种。
先说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茭白到底适不适合糖尿病人吃?
答案是:不仅适合,而且值得多吃。但怎么吃、吃多少、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茭白的含糖量很低,100克的茭白里,糖分只有1克出头。这点糖,对血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茭白的膳食纤维很丰富,尤其是那种不容易被肠道消化的“非水溶性纤维”,它就像个“拦路虎”,能让你吃进去的糖分吸收得慢一点,血糖上升得也就没那么快了。有研究发现,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除了控糖,茭白其实还有不少“隐藏技能”,说出来你可能都没想到。
比如说,它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不少糖尿病人都有水肿的困扰,脚肿、脸肿,早上起来眼皮都睁不开,其实跟体内代谢紊乱、排水不畅有很大关系。茭白里钾元素不少,是种天然的利水食物,吃点茭白,排尿顺畅了,整个人也轻松不少。
再一个,茭白对肠道健康也有好处。它的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在肚子里“扫地”,把不该留下的东西统统带走。对那些便秘老犯、肚子胀气的人来说,茭白简直就是个“通道清洁工”。
尤其是年纪大了以后,肠道功能下降,靠吃药不如靠饮食调整,吃几口茭白,可能比喝几包益生菌都管用。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到,茭白的热量非常低。一整根茭白,热量才20来卡,就算一顿吃仨,也比一小块蛋糕热量低。这对控制体重的人来说可是个大好消息。
体重一上去,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血糖也容易“坐电梯”一样往上飙。而控制住体重,等于从源头上给血糖“减压”。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句茭白的“饱腹感”。别看它热量低,吃起来却挺有“嚼头”,容易让人觉得饱。那些高油高糖的食物,吃着爽,吃完饿得快。而茭白这种“耐嚼”的食物,在肚子里“泡”时间长,能让你少吃点别的东西,间接也就帮着把血糖稳住了。
茭白再好,也不是“万能钥匙”。有人吃茭白吃得多,嘴里淡出鸟来了,还说“怎么没味儿”,这其实是方法不对。茭白适合清炒、凉拌、煮汤,最好别拿油煎、炸、爆炒,尤其是糖尿病人,吃油多了,反而加重胰岛负担。
还有一个小细节很重要:茭白一定要挑嫩的。老茭白里面纤维太粗,对肠胃不太友好,而且口感也差。这就像是吃竹笋,谁都爱吃嫩的,老的嚼半天也咽不下去。去菜市场的时候,选那种个头适中、颜色浅白、摸起来挺实的就差不多了。
再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点。茭白有天然的“清火”作用。夏天一到,火气重的人特别多,嘴巴起泡、喉咙干、睡不好,这些都跟内火旺有关系。
茭白清凉、润燥,吃几次下来,整个人都不那么“燥”了。尤其是那些一热就烦、一烦就控制不住嘴巴想吃冰激凌的人,不妨试试茭白,既解馋又不伤身。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茭白是不是寒性食物,吃多了会不会拉肚子?
这个问题问得好。茭白确实偏凉,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的朋友,吃的时候要注意量,别一顿吃太多,可以和点姜、蒜一起炒,或者煮汤的时候加几片陈皮,这样就能“中和”一点它的寒性,不容易让肚子受不了。
有研究发现,茭白里还有一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叫“酚类化合物”,它能帮助清除身体里的“坏分子”,也就是自由基。自由基这东西,平时感觉不到,但它在体内“搞破坏”,会让血管老化、细胞出问题。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有血管并发症,茭白这种“抗氧化小能手”吃点也没坏处。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说起来都挺好听的,真有那么神吗?
咱们不吹不黑,茭白不是药,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它确实是个能帮上忙的食材。而且它不像那些“神奇保健品”那样,动辄几百上千,茭白几块钱一斤,家家都吃得起。有这么好的东西摆在眼前,不吃是不是太可惜了?
吃茭白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建议。别老一个做法换来换去,今天凉拌、明天炒肉、后天煮汤,这样不容易腻,而且搭配着吃还能吸收更多营养。比如跟胡萝卜炒,补点维生素A;跟豆腐煮汤,补钙;跟瘦肉清炒,增加点优质蛋白。一根茭白,搭点心思,就能变出花样来。
说到底,茭白的价值,不是它多贵重,而是它实在。它不像一些“网红蔬菜”,光有噱头没营养。茭白是真正的“老实人”,默默干活,不声不响地帮你稳住血糖、清理肠道、利水消肿、控制体重、降点虚火。这样的食物,值得咱们多看一眼,多吃几口。
如果你家里有糖尿病人,或者血糖总是忽高忽低,不妨从下次买菜开始,把茭白加入购物车。你会发现,改变生活,有时候真的就是从一根茭白开始的。
参考文献:
[1]刘芳,李雅静,王静.膳食纤维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4,32(03):180-184.
[2]张琳,黄志强.不同蔬菜对人体血糖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29(10):50-53.
[3]陈慧,周艳红.茭白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4,45(08):120-123.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茭白的家常吃法有哪些?女人吃茭白好处多多、祛疤排毒、美容养颜
茭白,也叫脚白笋,水笋,菰笋,茭笋,茭瓜,茭白子。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茎。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随江西任氏果业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茭白的家常做法有哪些
茭白的家常做法有哪些呢
茭白的质地鲜嫩,味甘实,营养价值极高,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与荤共炒,其味更鲜。
1、茭白炒鸡蛋:茭白清洗干净,去皮切丝,鸡蛋打入碗中,放适量盐,炒锅加油,放入鸡蛋快速炒熟,盛出待用。再起油锅,放入茭白丝,煸炒,加入食盐,炒拌两下加入鸡蛋,翻拌均匀,即可出锅。
2、茭白炒香菇:茭白清洗干净切片,新鲜香菇去根切片,香葱切段备用。起油锅,放入香葱煸炒出香气,放入香菇煸炒,炒至香菇焦黄,而后放入茭白,快速翻炒,放入盐,作料,继续翻炒,最后加入些许蒜末调味,出锅。香气扑鼻而来,垂涎欲滴。
3、茭白腊肉焖饭:茭白清理干净,削皮切丁,腊肉切丁,洋葱切丁,热锅起油,煸香蒜末,香葱,倒入腊肉丁,翻炒出香味,加入茭白丁,洋葱丁,翻炒,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料酒,作料翻炒均匀后倒入电饭锅内,加入清洗干净的大米,摁下煮饭键就可以了。腊肉香味在加上茭白的鲜香,想象一下就流口水了有没有。
茭白的营养与功效
茭白的营养与功效是什么?
茭白口感清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茭白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
《本草拾遗》中说,“去烦热,止渴,除黄目,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可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对湿热体质的面部起疖、大便粘滞等有改善作用,比较适用于湿热体质。
茭白具有减肥,降血脂,退黄疸,通乳汁,解酒,治疗水肿效果都很明显,对于女性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多吃茭白可缓解病情。但肾病患者不宜多吃,经常使用会加重病情。
茭白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
茭白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
1、茭白不宜与豆腐同食,二者同食易形成结石,茭白中含有草酸和难溶性草酸钙,与豆腐同食易形成结石。
2、茭白不宜与蜂蜜同食,茭白与蜂蜜性质偏寒,两者同食,容易引起疾病复发。
泌尿系统结石、阳痿滑精以及脾胃虚寒、腹泻便溏患者忌食,女性月经期间忌食,痛风患者不宜多食。江西任氏果业脚白笋,水笋,菰笋,茭笋,茭瓜,茭白子、菰笋、菰瓜、菰首、茭耙、高耙、高笋、髙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茭白又火了!医生发现:经常吃茭白的人,用不了多久,或有7改善
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蔬菜,真的能带来如此多的健康改善?茭白,这种在南方夏季餐桌上极为常见的水生蔬菜,近来频频出现在各类健康节目和营养科普文章中。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否真的如传言那样具备“七大功效”?还是只是被过度“神化”的一股饮食风潮?
不少人对茭白的印象还停留在“口感鲜嫩、清炒好吃”的层面,却并不清楚它所蕴含的营养价值。甚至还有人误以为,茭白是“寒凉之物”,吃多了容易“伤脾胃”。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茭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钾离子、多种植物蛋白和生物黄酮类成分,对调节肠道功能、控制血压、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医生的临床观察中,确有部分中老年患者在规律食用茭白之后,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呈现稳定趋势。
中医将茭白归类为甘寒之品,入肺、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暑、利尿通淋、润燥止渴之效。炎热时节食用,尤为适宜。古籍《本草纲目》亦记载其“解酒毒,利大小便”。这使它在夏季养生中有着独特地位。
医生指出,长期食用茭白,有助于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特别是老年人或久坐上班族,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极易形成排便困难。而茭白中的粗纤维不但促进排便,还可作为益生元,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茭白含有较高比例的钾元素,对高血压人群尤为有益。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调节血压水平。医生建议在减盐饮食基础上,适量增加富钾蔬菜的摄入,可辅助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茭白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缓细胞衰老,提升免疫活性。这对中老年人群而言,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抗氧化物质摄入充足者,其肿瘤、慢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下降。
不少医生注意到,茭白对控制餐后血糖也有一定帮助。这是由于其升糖指数低,且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速度,降低胰岛负担。对于糖尿病前期或血糖波动人群,茭白是颇为理想的食材选择。
肝脏代谢负担大、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在饮食调理中也可适量摄入茭白。其清利之性有助于排除体内湿热,缓解肝气郁结。部分医生还将其推荐给饮酒频繁、熬夜常见的都市人群,作为辅助护肝的饮食方案之一。
从临床经验来看,茭白在体重管理方面同样表现不俗。其水分含量高、热量极低,易产生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摄入。医生建议,减重期间可将茭白作为正餐蔬菜的首选,搭配豆腐、菌菇类食材,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茭白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体质的人群大量食用。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腹泻体质者应慎食寒性食物。医生建议此类人群可将茭白与温性食材同煮,如加姜丝、陈皮同炒,中和其寒性,避免脘腹不适。
市场上部分茭白存在“膨大剂催生”的问题,消费者应选择外形自然、质地紧实者。医生提醒,应尽量选购本地当季茭白,清洗时注意去除表皮残留农药,避免摄入有害物质。蒸煮、炖煮等温和烹饪方式更利于保留其营养成分。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营养行动”的背景下,茭白的营养价值逐渐被重新认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指出,应提倡多样化蔬菜摄入,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与植物化学物的水生蔬菜,茭白即在其列。
医生强调,茭白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但作为膳食调理的一部分,具有积极作用。其“七大改善”包括:润肠通便、降压控糖、护肝解毒、抗氧清热、控体重、养肤润燥、提升免疫,在食疗应用中潜力广泛。
某些地方民间还有“茭白水煎服解酒毒”的经验方流传,但医生提醒,此类偏方需谨慎对待,不可替代规范治疗。特别是肾功能异常、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食用。
医生建议,每周摄入茭白23次,每次100150克为宜,避免过量。尤其是夏季高温,茭白可与绿豆、冬瓜同煮,既清热解暑,又利水消肿,是中老年人群夏季养生的理想搭配。
在当前“营养干预疾病”的理念推动下,医生呼吁大众重视日常饮食对慢病管理的影响。茭白作为一种“被低估”的蔬菜,其作用值得进一步科普推广。合理食用茭白,不仅可以提升饮食质量,更是迈向健康生活的一小步。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王红,李兆申.水生蔬菜茭白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健康价值研究[J].食品科技,2023,48(2):112-116.
[3]张燕,刘国强.茭白摄入与肠道菌群健康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4,32(5):310-314.
你喜欢吃茭白吗?吃完之后有没有感觉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点赞、转发本文,让更多人认识这道“平凡中的营养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