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黑棘皮病(糖尿病黑棘皮症怎么治疗)
脖子上出现这个东西,是糖尿病的表现!赶快重视起来
脖子——它是躯干部最细的地方,支撑着人体最重要的头部,所以脖子的健康也需要重视。
那么,在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脖子上一圈黑,看上去脏兮兮的,像是没洗干净一样,与面部还有四肢的皮肤形成明显的色差。
就像这样
▼
看到这图片,吓得小编赶紧照了个镜子,瞅一瞅自个的脖子。
或许你会想:咦~~这个人怎么这么邋遢,平常都不洗脖子的吗?
其实,可能不是Ta不注意卫生,而是怎么洗都洗不掉……
脖子黑黑的是啥?
脖子背面的黑叫——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并不是不讲卫生没有洗干净脖子上的黑,而是你都快搓掉皮了,都洗不下去。
黑棘皮病,曾经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但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目前也相对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的加深,以乳头状或者天鹅绒样的增厚为特征的色素沉着斑块。
黑棘皮症常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部,严重者在手肘、膝关节内侧都有,原因主要是受体内过多的胰岛素刺激局部皮肤的黑色素沉淀,跟没洗澡、晒黑都没有太大关系。
黑棘皮病是最早期糖尿病的表现:
黑棘皮病往往预示着身体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极有可能进展为糖尿病。
这是由于肥胖、糖尿病人群往往存在着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内在代谢问题,过高的胰岛素水平导致体重的进一步增加,心、脑、肾的负荷增加,加重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
时间久了,胰岛的功能就会不断地受到损害,血管也会有比较严重的损害。当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代偿胰岛素抵抗的时候,机体就会发生糖尿病。从这个意义上讲,黑棘皮病是最早期的糖尿病的信号。
这种病和肥胖有很大关系。发病还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虽然,黑棘皮病不痛不痒,本身没有严重危害,可因为它特殊的发病原因,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其他问题,得重视。
一、糖尿病
黑棘皮病又有“糖尿病颈圈”之称。很多糖尿病的朋友身体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内在代谢问题,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促进皮肤增生变厚,影响下丘脑分泌促黑色素激素,进而导致黑棘皮病的发生。
二、肥胖
因为体重肥胖而导致的黑棘皮病被认为是假性型疾病,主要是因肥胖影响到代谢紊乱和糖代谢异常。一般情况下减重后可以明显改善。
三、内分泌疾病
对于女性而言,如果长期月经不稳定、雄激素过高,则增加了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风险。而黑棘皮症则是这种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
四、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能会外现皮肤病变,包括颈部、腋窝等部位的黑棘皮病,多发性的皮赘和皮疹。
五、药物
有些药物也会产生黑棘皮症的副作用,比如如糖皮质激素、注射胰岛素、口服避孕药、蛋白酶抑制剂等。
出现黑棘皮症,应该怎么办?
黑色棘皮症其实不算一种疾病,相对于治疗,黑棘皮病更重要的是预防。首先要控制体重,日常多运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会和碳酸饮料等食物要少吃。
黑棘皮病及时就诊,及时治疗,是可以改善的。
资料:高质量生活家
编辑:孙诗佳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脖子发黑怎么洗也洗不净?不是脏!这点黑皮竟然和糖尿病有关系
“医生,我的脖子上有一圈黑黑的脏污,用沐浴液、香皂都搓不掉,还有点粗糙,用力搓擦都快破皮,是怎么回事?”皮肤医生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还有人直接形容它“黑的像老螃蟹,简直不敢露出脖子”。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往往会采取一些方法,比如去死皮膏、美白精华液等等,但往往也没有效果。
最近,武汉一名胖男孩涛涛因为脖子变黑来到了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涛涛的颈部和双侧腋下的皮肤都呈黑色,最终诊断为由于肥胖引起的假性黑棘皮症。
怎么回事?皮肤黑还和糖尿病有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疾病是怎么回事吧。
假性黑色棘皮病是肥胖青少年多发病。肥胖导致血糖代谢障碍,胰岛素过多,引起皮肤增生。黑棘皮病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褶痕处色素沉着,多发生在皮肤皱褶比较多的部位,比如腋下、肘前、颈部、腹股沟等部位。
黑棘皮病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呢?黑棘皮病发病缓慢,无明显疼痛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近些年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如果任其发展,患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糖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甚至得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患黑棘皮症的肥胖儿童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究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有促增殖的作用,高浓度胰岛素刺激皮肤,使得棘层细胞和纤维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接收了过度刺激而过度生长,从而导致皮肤黑棘皮症的发生。
然而,黑棘皮病其实并不可怕,也绝非不治之症,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去除病因,解决肥胖问题。在护理上,医生建议,患有假性黑棘皮病的孩子具有更高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家长应高度重视。“最好停止食用高热量的快餐食品,不喝饮料,不吃饼干等甜食,保证每天30分钟以上的体育运动。”肥胖纠正后,黑棘皮病可自愈,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下降。
此外,肥胖的孩子如果出现脖子、腋下等部位皮肤发黑、粗糙等情况,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并定期到内分泌科复查。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吴晞进行科学性把关。)
胖娃脖子变黑 当心糖尿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并非老年人“专利”,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其中以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1型糖尿病为主,但和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儿童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专家提醒,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常常为人忽略,1型糖尿病更有四成是到了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情况才发现病情,建议每年儿童体检中增加血糖检测项目。
儿童糖尿病1型占九成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秀珍介绍,1型糖尿病占了儿童糖尿病的九成。2017年中国约有4100名15岁以下新发病例,这一数字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我家孩子又不胖,怎么会得糖尿病呢?”不少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会问这样的问题。实际上,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无论胖瘦都有可能患病。
李秀珍介绍,1型糖尿病往往起病很急,而且会有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就是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本来已经能一夜无尿的五六岁孩子,如果突然又容易尿床了,有可能就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但是这些信号往往会被家长所忽略,而当孩子逐渐出现消瘦、疲乏、精神萎靡,还可能会有腹痛、恶心、呕吐和便秘等情况,又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或神经方面的疾病。
1型糖尿病 四成到“中毒”才发现
假如糖尿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起心脑血管、肾、眼睛和神经病变;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情况,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严重酸中毒时会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症状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在我国,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被确诊。
李秀珍介绍,1型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肠道病毒感染可能是其中一个诱发因素,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1型糖尿病。但只要规范治疗、管理好病情,不仅对寿命不会有大影响,在校表现也不会比其他孩子差。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的孩子终身都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胖孩子脖子腋窝发黑 高度怀疑糖尿病
随着儿童肥胖率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和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
李秀珍介绍,和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儿童病例多数年纪较大,往往有家族史,体重超重或肥胖,比1型糖尿病会更早地出现慢性心脑血管并发症。她特别提醒,假如家长发现肥胖孩子腋窝、颈部、腹股沟出现“老泥”状但洗不掉的“黑渍”,也就是专业医生所说的黑棘皮病,就要高度怀疑2型糖尿病。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以及分泌相对缺乏,而胰岛素抵抗是黑棘皮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建议: 儿童体检加测血糖
“儿童血糖管理相对于成人来说,难上加难。”李秀珍解释,儿童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难以保障;低年龄的孩子对心跳加快、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的感知比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意外;还有一些孩子不可预知的行为和饮食习惯会导致医从性问题。
李秀珍指出,家庭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糖尿病患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糖,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孩子,每天的饮食从量到质都要具体规划,而且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以及进行血糖监测,有的孩子害怕病情被学校知道,会自己躲在厕所里进行。她同时呼吁学校和老师们对糖尿病患儿给予更多关怀。
“糖尿病早期可以没任何症状,而仅仅表现为血糖、尿糖升高。但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常规体检,基本上都不查血糖这一项。建议家长给孩子每年检测血糖,或者家中老人有血糖仪的家庭,也可以在家中给孩子测测。”李秀珍说。(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