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痒怎么办(糖尿病人痒痒怎么治疗)
糖友皮肤痒到抓狂,照着做这几点,告别瘙痒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症状。据统计,约有30% - 70%的糖尿病患者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明皮肤表面看起来完好无损,却像有无数小虫子在叮咬,从轻微的刺痒到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让人坐立不安。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又该如何摆脱这种折磨?下面就为您详细解答。
一、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罪魁祸首”
(一)血糖波动
长期高血糖会使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导致神经纤维变性而失去功能。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就会出现异常感觉,引发瘙痒。同时,高血糖还会改变皮肤的渗透压,使得皮肤细胞脱水,变得干燥,进而加重瘙痒症状。而且,血糖波动过大,忽高忽低,也会刺激皮肤神经,引起瘙痒发作。
(二)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功能。例如,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减少,无法有效滋润皮肤,汗腺分泌汗液不足,不能及时湿润皮肤,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容易诱发瘙痒。
(三)微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微小血管,导致皮肤的血液循环不畅,营养供应不足。皮肤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修复和再生能力下降,变得脆弱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瘙痒。此外,微血管病变还会影响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皮肤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一旦感染,也会引发瘙痒症状。
(四)其他因素
除了血糖相关因素,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异常,体内毒素排泄不畅,也会在皮肤表面沉积,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同时,一些患者因为糖尿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二、科学应对,告别皮肤瘙痒
(一)严格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缓解皮肤瘙痒的根本。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稳定血糖。
(二)做好皮肤护理
1. 清洁适度:洗澡水温不宜过高,37℃ - 40℃为宜,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刺激皮肤,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加重干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 - 15分钟,避免过度搓洗皮肤,以免损伤皮肤角质层。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沐浴露。
2. 保湿护肤:洗澡后,趁皮肤还湿润时,及时涂抹温和的保湿乳液或润肤霜,锁住皮肤水分,保持皮肤滋润。(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科医生张新宝)日常也可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多次涂抹保湿产品,尤其是在手部、足部、小腿等容易干燥的部位。
3. 穿着舒适: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紧身、粗糙的化纤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防止刺激皮肤加重瘙痒。
(三)调节生活习惯
1.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 - 8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控制血糖和缓解皮肤瘙痒都有帮助。
2. 调节情绪:长期的皮肤瘙痒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情绪波动又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3. 避免搔抓:皮肤瘙痒时,搔抓虽然能暂时缓解痒感,但会导致皮肤破损,容易引发感染,还可能使瘙痒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拍打、冷敷等方式代替搔抓来缓解瘙痒。
(四)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皮肤瘙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皮肤红肿、水疱、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判断瘙痒的原因,可能会进行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皮肤过敏原检测等相关检查。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外用止痒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对于合并感染的情况,还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皮肤瘙痒虽然恼人,但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做好皮肤护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告别瘙痒困扰,重新享受舒适的生活。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皮肤瘙痒问题,科学应对,拥有健康的皮肤和生活。
糖友皮肤瘙痒太难受,做好这几点,告别“痒痒痒”
进入数九寒天后,天气寒冷又干燥,是皮肤瘙痒症的高发季。这种病症对普通人来说,吃点抗过敏药,涂点止痒药膏很快就好了,但对于糖友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
皮肤瘙痒症有什么样的症状
皮肤瘙痒症可有全身性或局部性。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最初由一处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
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肛门、腋窝等部位,其次是头皮、腰背及下肢。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损害,严重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糖尿病为啥容易发生皮肤瘙痒
因为高血糖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会改变皮肤状况,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皮肤弹性减退、表皮纤薄,汗液减少,体表干燥,皮肤神经末梢痒阈值降低,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可诱发皮肤瘙痒;
糖友的免疫力低下,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细菌、真菌等)感染而引起瘙痒。
除此之外,冬季寒冷易导致皮肤干燥,老年人皮肤老化,频繁的冷热交替刺激或化纤衣物的摩擦及饮酒食辣,也与皮肤瘙痒有关。
糖友发生皮肤瘙痒不容忽视
糖友皮肤瘙痒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甚至引发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出现皮肤瘙痒症后由于“痒病难忍”,不由得全身上下被抓挠成了“片片红”,却仍无法止痒。而一旦抓破皮肤,由于糖友高血糖的影响,皮肤再生能力与抗感染的屏障作用均降低,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容易出现各种皮肤感染;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皮肤感染是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足部的皮肤感染,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甚者致残、致死。
冬季这样预防皮肤瘙痒
§. 控制好血糖、血压
血糖稳定是预防皮肤病的主要措施,但在控糖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血糖,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治疗并发症。
§.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些糖友在确诊病情后,总是焦虑和烦躁,这样除了容易让血糖不稳外,焦虑状态也会诱发和加重瘙痒。因此,糖友一定要调节好心理,学会分散注意力,减少情绪波动。
§. 洗澡不宜过频,水温不宜过高
过热水频繁洗澡能使皮肤失去天然水分,导致皮肤干燥;
最多一周2次左右即可,每次洗澡时间10-15分钟,水温不能过高,保持和身体的温度差不多就可以;
避免用毛巾过度擦洗皮肤,洗浴中心的搓背不适合糖友。
另外不要使用清洁力度比较强的沐浴用品,否则皮肤表面的油脂层被清除,会加速皮肤干燥,导致瘙痒出现。
可以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浴产品,并且在洗澡后及时涂上含凡士林、硅油、羊毛脂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霜或保湿乳,以避免皮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而造成干燥瘙痒。
§. 选用合适的衣着
糖友应当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穿旅游鞋、布鞋或软皮皮鞋。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注意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 注意保暖防冻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糖友要注意四肢皮肤的保暖、保湿,以防出现冻疮,必要时涂抹冻疮膏之类的护肤品。另外冬天如果在空调房间久待,需要在房间放一盆水,给室内加湿。
§. 饮食调理
在生活中,注意多饮水,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不抽烟,不饮酒,不吃桂皮、茴香、八角、胡椒、红参、羊肉、狗肉等辛辣燥热食物。
糖友发生皮肤瘙痒怎么办
§. 积极控糖
如果空腹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多数时候,血糖降下来,皮肤瘙痒就会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禁止抓挠
出现皮肤瘙痒尽量不要用手搔抓、摩擦和用刺激性药物止痒,以避免皮肤损伤和皮肤感染等严重后果。
§.合理用药
如果单纯因为皮肤干燥而瘙痒,可以适当地涂抹一些富含保湿因子、尿囊素等成分的保湿乳来缓解,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皮肤瘙痒严重者,可以外用冷却剂和局部麻醉止痒药物药,如复方樟脑洗剂、炉甘石洗剂等。
严重广泛的瘙痒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具体可咨询皮肤科医生(注意不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
如果局部因搔抓出现了感染,要及时采取措施,局部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或外涂安尔碘等消毒剂。严重感染可能需要全身用药使用抗生素,有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处理,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
§.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不外用激素类药膏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卤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因为经常使用激素类药膏除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影响外,由于激素会改变皮肤的状态,使皮肤变得菲薄,并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抓破后更易引起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可能与这4种原因有关,试试4种食疗方
皮肤瘙痒是糖尿病常见、多发的一种并发症。此类症状出现的时候和普通皮炎表现一样,往往让患者感觉到部位奇痒,老想用手去挠。这样很容易导致皮肤感染。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因为皮肤很痒而去拼命用手去挠痒,而且这些皮炎的症状有时可能还会是反反复复的,比较折磨人。
导致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周边神经末梢容易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使其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2、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3、糖尿病人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也会造成皮肤瘙痒。
4、根本原因,是患者对自身血糖控制不当所致。由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异常的敏感,如天气寒热变化、衣服对皮肤摩擦、接触化纤衣物、吃辛辣食物、饮酒等都可以诱发皮肤瘙痒。所以患者要注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患者要改善胃肠功能,提倡清淡饮食,多食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高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油菜、西红柿、黄瓜、冬瓜、萝卜、胡萝卜、菠菜、苹果、荔枝、香蕉等。这类食物能缩短废物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改善肠道功能而消除便秘,缓解瘙痒。忌食辣椒、酒、大蒜、芥末、胡椒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腌制品、巧克力等也应少食。海鲜类食物可能刺激皮肤产生剧痒,故应忌食。严禁吸烟、饮酒,不饮或少饮咖啡、浓茶。同时患者应该保持乐观情绪,合理的进行运动。保证血糖在正常范围,就会减少皮肤瘙痒。
此外,还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予以适当的区别。若皮肤瘙痒,色红,搔之或遇热更甚,口干心烦者,则应多食清凉的蔬菜和水果;如皮肤干燥、擦之脱屑、瘙痒不绝,遇风寒病情加重者,宜食用一些温散之品,如黄芪、大枣、生姜、葱白、桂枝等。
4种食疗方可选用:
(1)取绿豆20克,鲜藕300克,鲜薄荷叶3片。鲜藕洗净去皮,绿豆用水泡软后,装人藕孔,蒸熟切片,鲜薄荷叶切碎,撒于其上,调味后凉拌食用。
(2)将新鲜猪皮刮除皮下脂肪层,加黄芪、怀山、太子参,加水煲汤饮用。
(3)取地肤子30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2次。
(4) 准备鲜菠菜200克(切碎)、银耳15克(水发去根),加水煮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