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重要(糖尿病重要指标包括哪些)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防治糖尿病 家庭管理很重要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全家齐行动,共同防治糖尿病”,围绕着这个主题,金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日前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多少为宜?胰岛素推注完毕后,针头要留置在体内多久后再拔出?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开启后最长可以保存多久?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油和盐的摄取量应为多少……竞赛的题目大多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6名该科室的糖尿病患者与家人组队参赛,答题现场的气氛十分踊跃,正确率也比较高。

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永姣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好好管理。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照顾中,除了医护团队的专业医疗管理外,家庭的支持很重要。家庭的关心呵护是患者战胜疾病的一种力量,而家人后勤保障做好了,也可以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支持及低血糖救助等多个方面为患者防治糖尿病进行积极配合。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有必要和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一起参与患者日常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很多是老年人,他们的体质较弱,容易出现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在家人的帮助下,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及监测,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参加知识竞赛的患者中,有多名已经打了多年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得比较好。通过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家庭对糖尿病是比较了解的。张永姣说,科学用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很多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不高、记性又不好,很容易发生漏服、误服的情况,从而引发险情。

前不久,她就接诊了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他在今年3月曾因患糖尿病入院,出院时医生为他制定了强化治疗方案,白天晚上需要打不同的胰岛素。该患者不认识字,本该晚上打的胰岛素打完了,他就把白天打的胰岛素也用于晚上注射,直到出现低血糖症状才到医院治疗。张永姣说,这样随意服药是非常危险的。“白天和晚上注射的胰岛素是完全不同的,白天注射的胰岛素是超短效的,作用时间为4至6个小时,如果放到晚上打就会导致患者低血糖,情况严重的话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是我们最怕遇到的情况,因此在开处方的时候,我们都反复交代老人及其家属按医嘱用药。”

在该院内分泌科的病房里,80岁的叶爷爷是张永姣比较关注的一个患者。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家属又不能24小时陪伴,早饭后经常忘记打胰岛素。尽管医务人员时常关心,但由于没有规范用药,叶爷爷的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张永姣建议糖尿病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这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管理和监督。气温逐渐走低,很多人的食欲好起来了。如何在享受健康美食的同时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就需要学习并掌握糖尿病饮食原则,根据患者体形、劳动强度计算总热量,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科学烹饪,平衡膳食。天冷了,很多人的运动量也减少了,但糖尿病患者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葡萄糖和脂肪消耗。如果没有家人的监督和鼓励,运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糖尿病患者需要勤测血糖,为了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冬季测血糖要比其他季节次数还多一些,这也需要家人的督促。

天气转冷,很多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认为这个季节就没有必要把胰岛素放到冰箱里了。医生提醒:没有开封的胰岛素必须放在冰箱里冷藏(温度在2℃至8℃),已开封的胰岛素不宜放回冰箱,就在室温下保存。如果打了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还是不理想,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一下。有些患者总是在一个部位打胰岛素,会导致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医生指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一旦确诊糖尿病,除了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外,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要做好早期筛查,有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专家:糖尿病患者“护心”和“控糖”同样重要

糖尿病治疗“心”变革媒体沟通会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与会专家答记者问。 娟子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董子畅)糖尿病治疗“心”变革媒体沟通会1日在北京举行,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控制,到了晚期病情加重,治疗起来就很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同时,要额外关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1.14亿,并预计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可增加至1.51亿。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同时伴有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

67岁的老李患糖尿病快8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马马虎虎,在一次聚会,酒过三巡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大汗淋漓。送到医院检查提示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凶险。

纪立农表示,临床上不少像老李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起初以为仅仅是突发心脏病,到医院就诊后才了解,其实“病根”是在糖尿病。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过去20年,全世界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但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率却是总人群2倍且仍在增长中。”纪立农指出,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仍处于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高风险中,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糖尿病为什么会容易“伤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介绍说,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长年的高血糖让血液粘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发糖尿病并发或伴发心脑血管病变;其次,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着许多相互关联的易感基因,也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同样是低血糖好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容易诱发心梗。

“单纯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有限。”母义明说,“我们在使用降糖药物时,不仅要关注其降糖效果,更希望它具有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风险的作用。”(完)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糖尿病患者应把保护心、肾当作重要任务

资料图片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3亿,位列世界第一,每八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指出,心肾并发症已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糖尿病人群慢性肾病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3.1倍。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把保护心、肾当作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任务。

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5倍、心血管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1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解释,糖尿病和肥胖共同存在的人群约占70%,身体内大量堆积的脂肪,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造成病情恶化,过剩的能量还会在代谢过程中大大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使糖尿病病人本已累及最严重的两个器官雪上加霜。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注重肥胖控制,久而久之,心、肾越来越不堪重负,直至发生心衰、肾衰。

糖尿病人的心肾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的心肾疾病有着极大的不同。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增高是前锋,先破坏血管内皮,胆固醇随后攻城略地,在血管形成斑块,使胆固醇的危险性加倍。同理,高血糖会将高血压对血管的攻击性增强两到三倍,糖尿病让所有对心血管有害的因素都变得更加危险。同时,心脏功能减退和肾脏功能减退两者之间还会相互影响,一旦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就会加重心肌梗死的风险;一旦肾衰,心脏的负荷就更加严重,继而导致心衰。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感觉到症状,没能形成对心肾并发症的警惕,殊不知三年至五年后,心脏、肾脏负荷带来的长期影响就会显现。

邹大进强调,预防糖尿病心肾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值及血糖的波动性,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检查一次微量白蛋白尿,当尿液中出现大量且持久的泡沫,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出现了肾功能损伤。

药物对于血糖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不能随意停药或加减剂量。若病情稳定,用药后各项指标正常,所服药物剂量稳定,可以凭处方在网上或就近药店购药,并遵医嘱坚持治疗。若病情不稳定,应该及时去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管控。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即有两个或以上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又吸烟,要更加注意科学管理,坚持治疗,同时改变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患者家属也应时常关注患者的服药、检查情况,提醒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坚持用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