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怡开糖尿病(怡开糖尿病药)

中证网 0
文章目录:

千红制药:怡开和肝素原料药均有看点

[摘要]

业绩快报超预期公司发布2014年业绩快报:2014年公司主营收入8.15亿(同比-5.36%);净利润2.46亿元(同比 31.53%),EPS0.77元,超出我们此前预期(0.75元)。

其中:Q4单季利润达到达到6171万元,同比增速达到42%,单季净利润增速进一步加快。

肝素原料药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自身积极因素在15年将体现分产品来看,我们预计:2014年“怡开”增速约在30%以上,原料药为负增长。

收入增速较慢的原因在于:公司调整原料药(主要是肝素类和胰激肽原酶)订单结构,主动放弃掉低毛利的订单,转而承接单位金额小而毛利率更高(包括)的订单。我们看到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其原因在于:1、订单结构的调整使得原料药毛利率明显提升,2、肝素原料药景气度使得原料药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同时15年更加乐观的正向因素正在出现:门冬酰胺酶的原料药正在报FDA的认证,15年下半年有望开始出口销售,胰激肽原酶的下游客户逐步增多(对韩国市场的开拓有可能在15年有突破),低分子肝素原料药的占比继续提升。

我们总体判断15年原料药业务毛利增速不会低于14年。

胰激肽原酶(怡开)进入糖尿病指南突破长期制约瓶颈胰激肽原酶作用机理清晰(改善微循环),靶点明确(水解激肽原),安全可靠(内源性生物制药,副作用小,长期临床经验),是医保目录中唯一注明可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公司“怡开”具备单独定价权,在胰激肽原酶的市场中获得第一位的份额(高达75%),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该产品目前仅在天津,江苏,北京等地重点销售。14年胰激肽原酶进入了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使得“怡开”突破了用药限制,未来有望放量增长。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14-16年EPS0.77/1.00/1.30元,对应PE31/24/18。

公司核心产品“怡开”突破长期增长瓶颈,同时公司积极寻找外延式机会,因此我们维持“买入”,一年期合理估值30-35元(15年30-35倍)。

风险提示“怡开”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服药后多久能见效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许多病人的疾病诊断明确,治疗对症,只因医生少说了一句话,没有告诉病人服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有疗效,不少祛病心切的病人,吃药一两天无效就停药、加量或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复诊,以致造成精力、费用的浪费和治疗的延误。

广州一五七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朱俏萍指出,药物发挥药效的过程有长有短,短者数分钟,长者需数周或更长。因而知道服药后多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是非常必要的。

  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见效时间2-4日,有的需要1周。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片、利血平等需7-10天。吲达帕胺,1周见效,4-8周有效率达84%。安体舒通,用后3天血压下降。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降血压需1周见效,水肿消退需1-2周。卡托普利,约3天见效。

  冠心病用药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时,见效与疗效消失时间均较缓慢,需7-10天,在未到疗程时,不要任意加大剂量,以防中毒。鲁南欣康,2周后有52.1%的患者心绞痛消失,26.7%%的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22.2%心电图改善。潘生丁,3周后见效。地奥心血康,1-2周后心绞痛减轻。

  降脂药

多数降脂药血浓度高峰在服药后1-2小时,但检验血脂下降,尚需2-4周。这是因为血脂浓度的高低与饮食关系密切。只有当药物降脂作用大于饮食升脂作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血脂才会下降。

  降糖药

降糖药的作用因受饮食和内生血糖等因素的影响,其疗效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如强效降糖药优降糖,初用时病人一天则有效,3-5天血糖下降明显。中效降糖药如达美康,约7天血糖下降。短效降糖药如诺和龙、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虽然可降低每餐饭后血糖,但总体血糖下降尚需3天左右。拜糖平、倍欣是抑制和延缓糖吸收的,可降低餐后血糖,但由于饮食控制严宽不同,很难用一次餐后血糖高低来判定药物疗效。上述的药物见效时间是指总体血糖下降时间,常用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表示,不是指瞬间血糖。胰激肽原酶(怡开)无降糖作用,却是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需要3个月见效。

  微量元素药物

如锌、铜、铬、硒等微量元素,其缺乏是缓慢的,补充也应是渐进的。因而见效时间也比较慢,如用吡啶酸铬治疗或预防糖尿病,亚硒酸钠治疗或预防克山病,碘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常需要4周以上见效。

  激素类药物

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用甲状腺素;更年期综合征,用尼尔雌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用强的松等,都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2-4周后方能见效。如甲亢用他巴唑治疗,它只能抑制甲状腺素合成,不能加速排泄,只有等过多的甲状腺素自然代谢后,疗效才能出现,需2-4周见效。

广东科技报 李振辉

编辑 姚赞原

“糖友”警惕眼中风 糖尿病眼病的药物治疗

人眼的结构就像一台微型照相机,在相当于底片的位置,人眼球内有一层叫做视网膜的眼底组织,眼中风就是由眼底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出血造成的。视网膜是接受光线刺激完成视觉功能的重要结构之一,它上面的神经细胞必须依赖视网膜上散布的血管系统来供给养分以维持正常运作。任何短时间的营养中断,都会造成视功能不可弥补的损失甚至永久性的失明。当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或出血时,整个视网膜因为得不到血液供应而缺氧、营养中断,从而导致视力突然丧失,即为眼中风。眼中风来势凶猛,是眼科的急重症之一。

就像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样,视网膜动脉阻塞就类似缺血性眼中风,而视网膜静脉阻塞则类似出血性眼中风。眼中风包括视网膜动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冬季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往往是眼中风的高发时段。眼中风的发病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关系密切,因为这些疾病均可使视网膜血管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血液流经此处时受到阻碍,形成血栓,造成眼底部发生急性缺血或出血,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现:自己忽然近视了,看远看不清,看近反而很清楚,事实上,这是得了糖尿病眼病了。于是,患者去配眼镜,刚配上还挺好,没过几天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此时,如果分别查几次血糖,肯定有高峰、有低谷,这就是波动性血糖增高。当血糖急剧升高时,患者可突然由正视眼变成近视眼,或原有的老花眼症状减轻;而血糖降低时,又可恢复为正视眼,或又需要佩戴老花镜。这种频繁的波动遇到气候骤冷或者情绪波动时,就很容易演变为眼中风。

“糖友”警惕眼中风预防最重要

眼中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发作时要及时就诊并注意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往往发病突然,患者的眼睛虽然没有疼痛感,但视力会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光感。在发病前可能会发生一过性的视力丧失并会自行恢复的情况。视网膜动脉一旦阻塞,会导致相应的视网膜缺血、缺氧而水肿,视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一般来说,中央动脉阻塞发病后1小时内如果得到缓解,患者的视力可以得到恢复,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有大量血管扩张剂、抗栓和溶栓药物以保护视细胞、减轻视功能损害,必要时也可用高压氧舱治疗。但如果超过4小时,视力就难以恢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也会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但发病速度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比较为缓慢。分支静脉阻塞和半侧静脉阻塞,同样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别轻易把视力下降当做正常现象,应该积极就诊。

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注意保暖、平稳心态、防止情绪波动,这样就可以预防眼中风发生。

糖尿病眼病的药物治疗

1、胰激肽原酶

又称胰激肽释放酶,商品名有丽珠广乐和怡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在生物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1次120—240单位,1日3次,空腹服用。患有脑出血和其他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禁用。

2、羟苯磺酸钙

商品名为导升明、利倍思、多贝思,可减少“三高”,即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性、血液的高黏稠性以及血小板的高聚集性。从而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和间隙形成,阻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调节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增强红细胞的柔韧性,降低红细胞的高聚性,增强纤维蛋白酶的活性。

用药剂量与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着异而定。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为单纯性视网膜病变1期和2期的患者可每次口服500mg,每日2次,治疗3~6个月以后复查眼底,以观察疗效。若病情好转,可改为每日1次,长期服用,以预防再发。本药的不良反应很少,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疲乏无力、嗜睡、眩晕和头痛等。本药虽不能通过胎盘,但在怀孕头3个月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具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A可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强弱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维生素C预防白内障。白内障的形成是由于晶体的氧化所致,维生素C即可抑制这种氧化作用,每日服用维生素C三片(每片100毫克)就可起到保护效果。

4、金菖胶囊

金菖胶囊能持久地扩张周围血管,使封闭的毛细血管重新开放,使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恢复弹性。也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造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囱开不合,赢瘦骨蒸,行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