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视频(糖尿病并发症视力模糊吃什么药)
微视频 | 糖尿病并发症竟如此严重
来源:【长城网】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如果没有特别不舒服的症状,就可以不治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刘宽芝告诉大家,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之所以没有那么多不舒服的症状,是因为血糖控制住了。但是,如果擅自停止服药或停止注射胰岛素,血糖会大幅波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才是糖尿病带来的最可怕的影响。糖尿病都会引发哪些并发症呢?一起来看专家的详细解答。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血糖达标就高枕无忧?医生:这个并发症可能正在“泡坏”你的肾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现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故常被比喻为“沉默的肾脏杀手”。我国20%-40%(数据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该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而言,了解糖尿病肾病、掌握预防与应对方法至关重要!谷医堂旗下华务星辰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徐婷医生结合中西医视角,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揭开这一并发症的防治关键。
糖尿病肾病,早期为何难发现?徐婷介绍,我们的肾脏如同精密的“过滤器”,每天过滤大量血液,保留蛋白质、红细胞等有用物质,并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排出。但长期高血糖,会通过改变血流速度、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多种方式持续损伤肾脏的精细过滤系统,导致它变厚、变硬、破损,失去正常过滤功能。
早期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滤过膜已受损,患者也可能毫无不适,仅能通过相关检测发现尿液中出现本不该有的某些物质。随着病情进展,“滤网”漏洞扩大,当患者出现明显泡沫尿、水肿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甚至需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另外,糖尿病肾病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最终 心血管疾病成为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死因。
但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并非毫无踪迹,只是早期信号容易与其他问题混淆。徐婷医生提醒,若出现尿液细密如啤酒沫且久不消散、从不起夜到每晚2-3次、面色苍白伴精神萎靡、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压突然波动等身体状况,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需高度警惕。若出现水肿、尿味刺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则可能肾功能已濒临衰竭,此时干预难度大幅增加。因此,早期识别信号是延缓病情的关键。
肾脏的健康状态,关键信息藏在尿液里。徐婷医生解释,由于肾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当早期损伤出现时,其"漏"出的不该出现的物质或"回收"失败的物质,会更直接、更早地反映在尿液成分的变化上,血液中的异常往往滞后。因此,通过尿液相关检测,能灵敏捕捉早期信号。
临床上常建议进行尿常规、血肌酐等检测,但若要更敏锐地捕捉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细微损伤,需要通过更前沿的精准检测。例如,华务星辰的尿液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可同时评估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状态,更早发现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G 等肾小球损伤信号,以及 α1 - 微球蛋白、β2 - 微球蛋白等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为干预争取宝贵时间。糖尿病病史超五年、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友,需重点关注此类检测项目。
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徐婷医生指出控稳血糖、盯紧血压、定期筛查是三个关键方向,她倡导“中西医协同”,即西医通过精准检测早发现、早干预,中医则通过辨证调理改善体质。例如日常可食用黄芪、山药、枸杞等补益脾肾,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并计入每日饮食总热量。最后,徐婷医生呼吁糖友们千万别因“没症状”就掉以轻心,守护肾脏健康,就是守护生命质量。
通讯员瞿嫦虹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糖尿病的这个并发症,你可能没听过!治疗方法更是出乎意料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摄影记者 王永胜
视频剪辑 彭影
通讯员 胡梦 文娜
“没想到啊,折磨我们这么久的问题,病因竟然是糖尿病;更没想到,用这么出乎意料的方法,症状明显好转!”日前,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两位患者先后通过粪菌移植,改善了糖尿病胃轻瘫症状。
胡运莲主任正在给患者做治疗
65岁的黄女士,最近总是恶心呕吐,吃不下饭;58岁的女士,这几年总是被拉肚子和便秘交替折磨。两人四处求医,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很是痛苦。最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通过几次粪菌移植治疗,她们不仅症状得到缓解,就连长期控制不佳的血糖也逐渐正常。
治腹泻,没想到连血糖也给控制住了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胡运莲
65岁的黄女士患糖尿病20多年,因为平时不在意,血糖控制得不算好。近段时间,黄女士隔一阵子就会吃不下饭,一吃东西就恶心、想吐,并且间断地伴有腹胀、腹痛、体重减轻或者便秘,这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无独有偶,58岁的朱女士也是一名“糖友”,近年来也总被排便困扰,有时一天要去十余次厕所,大便质稀色黄,排便前没有腹痛、腹胀,但排便很急迫,甚至还没来得及去厕所就发生了尴尬状况,但有时拉完好几天又会便秘。朱女士也曾在各个医院就诊,口服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的效果欠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女士的女儿听说湖北省中医院的“粪菌移植”技术可以治疗腹泻,于是带着母亲找到了该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主任胡运莲。胡运莲详细分析病情后,诊断朱女士为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粪菌移植技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的同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于是,朱女士在接受了2次洗涤菌群移植后的第二天,腹泻情况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1至2次。很快,医生们还发现,朱女士的血糖也控制住了,并且胰岛素的用量也在逐步降低。
菌群移植,糖尿病胃轻瘫治疗新手段
“很多糖友或许不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即糖尿病胃轻瘫,这是‘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胡运莲介绍,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患者表现主要为肢端麻木感、针刺感,有的表现为感觉减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袜套;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很容易被忽视。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亚型之一,包括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性便秘等,症状多为早期饱腹感、反流、便秘、腹痛、恶心,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便秘患者给予通便药物(乳果糖等)及口服益生菌治疗等,但效果不甚理想。
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备制粪菌液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胃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长期高糖刺激下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除了对肠道黏膜、神经、免疫等影响,还会通过血液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人的脑部神经系统及胃肠自主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产生腹泻、腹胀等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因此,“菌群移植”技术成为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新手段。
工作人员准备转运备制好的菌液
胡运莲介绍,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即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经过实验室洗涤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因此,当糖尿病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尤其是当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呕吐、腹泻时可尝试粪菌移植,对治疗胃轻瘫所致的呕吐、顽固性腹泻有较好的效果。”胡运莲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