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血压食谱(糖尿病高血压食谱三餐大全)

名院名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高血压,双重“杀手”如何破局?糖友要牢记这些要点!

#名院名医##高血压##糖尿病#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值160/100毫米汞柱,血糖值8.5毫摩尔/升,这种高血压和糖尿病“结伴而行”的现象越来越多,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

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弹性下降;而糖尿病会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长期超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当这两个疾病同时出现,会对身体产生以下危害:

1.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压和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发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管狭窄、堵塞,继而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病率是单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数倍。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4~6倍。

2. 肾脏不堪重负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高血压会增加肾脏的压力负荷,糖尿病会损害肾脏的微小血管,二者共同作用,会快速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3. 眼睛陷入危机

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又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会加速这一病变的发展。

合理药物与生活方式“双管齐下”

1.合理用药

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培哚普利、氯沙坦等。

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保护肾脏和心脏,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若单药控制不佳,可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②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它不仅可以降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优先考虑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在降糖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服用降压药,还是降糖药,都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用药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控制饮食: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尽量少吃腌制、油炸等不健康食品;控制主食量,多食用蔬菜、全谷物、豆类食物,避免食用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日常饮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②适量运动:每周进行5~8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球类运动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同时改善心血管功能,帮助控制血压。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③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加重病情。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④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⑤调节情绪: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衡南县云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碧莲】

【编辑:92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选择降压药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2.78亿[1],平均每4个成人就有1个患者。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人数,9,750万,占高血压患者总数35.1%,也就是相当每3位高血压患者中就有1人合并糖尿病[2]。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经常相伴而行的“姐妹病”。有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风险比单一疾病患者至少高2倍[3]。因此,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好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困局

相比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面临更多难题:

1. 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但更难控制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放宽至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5/85 mmHg。

然而,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硬化,从而升高血压;而血压增高又会使血糖进一步增高,加重胰岛素抵抗。恶性循环之下,影响了血压和血糖的有效控制。

  1. 靶器官损害风险更高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等因素影响,其发生心肾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也会使眼底病变的风险倍增。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还需兼顾靶器官的保护。

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临床常用到的是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降压药。两者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风险。

但这两类药物在降压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单药降压的时候,它们的降压幅度有限,约为10-15mmHg。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所以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联合用药。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基础上,联用地平类,是临床比较经典的组合搭配。

不过,诸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这类单通道降压的地平对肾脏并不友好。它们主要是单通道降压,主要扩张入球小动脉,几乎不扩张出球小动脉,相当于进水口开得很大,但出水量不变,就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升高,损伤肾脏。所以,它们并非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最优选择。

相比之下,新一代的贝尼地平片对肾脏更加友好。以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例,它主要通过三通道降压,不仅降压效果更好,还能保护肾脏心脏。

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什么是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更优选?

  1. 三通道协同降压,保护心肾功能

作为新一代地平类降压药,卡优能贝尼地平片拥有独特的三通道(L/N/T三亚型)阻滞机制。其中,L通道,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起到降压作用;N通道,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在降压过程中发生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而T通道,主要发挥的作用是降低肾内压,从而达到尿蛋白减少,保护肾脏的作用。

  1. 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泌无不良影响

有相关研究发现,贝尼地平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4]。同时,贝尼地平主要通过阻断钙通道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途径没有直接冲突。因此,不会干扰或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释放。

此外,贝尼地平还可以促进尿酸的肾排泄,抑制骨骼肌中次黄嘌呤的生成,从而改善尿酸代谢,对痛风合并高血压人群也很友好。

3、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

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几乎不影响糖脂代谢

最后提醒:高血压糖友,"精准联合" 才是关键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代谢紊乱和器官保护需求。这时候盲目追求 "单药 ",反而可能陷入 "药效打折、风险叠加" 的陷阱。记住两个原则:

别让药物 "单打独斗":根据血压水平和并发症情况,合理联合用药,既能强效达标,又能协同护肾;

选对药物 "精准护靶":像卡优能贝尼地平片这样的三通道药物,通过 L/T/N 通道的协同作用,实现 "降压、护肾、护心" 三重目标,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用药的高血压糖友。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 北京:中国循环杂志社, 2023.
  2. Wang L,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3:100976. (DOI:10.1016/j.lanwpc.2023.100976)
  3.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 14 (02): 92. ↑
  4.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等.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8): 3453-3475 3482. ↑

糖友遇上高血压,专家教您科学管理

2025年6月,我国糖尿病和高血压领域的专家联合发布了《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防治建议。这两类疾病常常“结伴而行”,若不加以控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严重后果。那么,糖友该如何管理高血压呢?

一、为什么糖友要特别关注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就像一对“坏兄弟”,互相加重危害。约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而高血压又会加速血管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和肾病的风险。因此,糖友不仅要控糖,还要严格管理血压。

二、血压控制目标是多少?

根据《共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但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如果年纪较大或合并其他疾病,医生可能会制定更宽松的目标,避免降压过度。

三、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

- 饮食:低盐、低糖、高纤维: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酱油、加工食品。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鱼、豆类),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

-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很适合,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避免久坐,每隔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

- 减重:减轻5%-10%的体重就有显著益处:超重或肥胖的糖友,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能明显改善血压和血糖。

- 限酒戒烟:酒精会升高血压,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女性减半。吸烟会损伤血管,务必尽早戒烟。

四、降压药怎么选?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不达标,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常用药物包括:

- 普利类(ACEI)或沙坦类(ARB):优先推荐,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脏。

- 地平类(CCB):适合老年患者或合并动脉硬化的糖友。

- 利尿剂:可能用于部分患者,但需注意血糖和血钾的影响。

注意: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或停药!

五、定期监测很重要

- 在家自测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 定期复查:每3 - 6个月检查血糖、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早发现并发症。

六、特殊情况需个体化管理

- 老年人:降压目标可能放宽至<140/90 mmHg,避免血压过低导致头晕或跌倒。

- 合并肾病或心脏病:需更严格的血压控制,药物选择也需调整。

总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管理需要“双管齐下”: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保障,定期监测不可少。通过科学管理,糖友完全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本文基于2025年《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