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奇异果(糖尿病能吃奇异果?)
糖尿病可以吃奇异果吗?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是可以食用奇异果这种水果的,因为奇异果含有很少的糖类,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没有多大的伤害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适当的吃一些水果对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去食用,对于病情的影响会小一些。
奇异果这种水果我们在生活中是食用比较多的,因为奇异果是比较甜的一种水果,而且它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奇异果这种东西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糖尿病可以吃奇异果。奇异果果实含糖量低,是营养最丰富全面的水果之一,对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影响不大,具有高度医药疗效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具有滋补强身、清热利水、生津润燥等功效,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新型的扶正祛邪剂,对老年保健有益。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奇异果,每100克奇异果含糖约为14克,在水果中含糖量是比较低的,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奇异果果实含有维生素B1、C、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钠、钾、镁、氯、色素等多种成分,其蛋白质中氨基酸丰富,可以补充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的营养。但还需注意的是奇异果不能与牛奶同食。因为奇异果中的维生素C易与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不但影响消化吸收,还会使人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所以食用富维生素C的奇异果后,一定不要马上喝牛奶或吃其他乳制品。
这5种看起来很甜,却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水果,不懂吃可惜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纠结:明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一口水果都不敢碰,就怕血糖“蹭”一下飙高?
尤其是碰上夏天,西瓜、桃子、荔枝、芒果一个个香甜多汁,光是看着都嘴馋,可一想到它们的“高糖”标签,立马打住了手。
可问题是,真的所有甜的水果,糖尿病患者都得敬而远之吗?难道甜,就等于不能吃?是不是只要吃了水果,血糖就立刻失控?哪怕只吃一小口也会出问题?
很多人其实都被“甜”这件事误导了。水果甜不甜,跟是不是能吃,根本不是一个判断标准。关键在于它的升糖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I值,以及它的膳食纤维和果糖比例。
有些水果,看起来甜,其实血糖反应很温和;而有的水果,尝起来不那么甜,却升糖快得惊人。水果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区”,合理选择、适量吃,反而对身体有不少好处。
所以问题来了:哪些水果既满足口感,又不会“惹祸上身”?不是所有甜水果都得拉黑,有些吃了不仅没事,甚至还能帮你稳定血糖,补充营养,提升生活质量。问题就卡在你是不是选对了。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那些看起来很“欺负人”,但其实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5种水果。只它们经常被误会,被忽视,甚至被排除在购物车之外。吃对了,是享受;吃错了,是犯错。
第一个要说的,是人见人爱的蓝莓。就是那种小小一颗、咬开酸酸甜甜的蓝紫色小果子。很多人一听蓝莓,就想到“贵”,但其实它贵得有点道理。
蓝莓的花青素含量很高,而这种天然抗氧化物,被研究发现对胰岛素敏感性有一定正面影响。也就是说,吃点蓝莓,不仅不会乱血糖,还可能有助于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当然不是说越吃越好,关键是要适量。每次一小把,几颗解馋,又健康又不怕。
胰岛素这三个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再熟悉可怕的是,它不是你能控制的,但你可以通过饮食慢慢影响它的表现方式。
蓝莓就是这样一种“好果子”,外表甜美,内在温和,GI值也不高,属于真正的“甜而不腻,甜而不炸”的代表。
再来说一种更让人意外的——樱桃。对,那个看起来比蓝莓还甜的小红果。很多人一看它的糖分表,哪敢碰?但樱桃的GI值比你想象得要低得多。
它的果糖比例高,而果糖在代谢上并不像葡萄糖那样直接推高血糖,而且樱桃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血糖吸收的速度。也就是说,一小碗樱桃下肚,它是慢慢“释放”的,不会让血糖像坐火箭一样飙升。
膳食纤维这个词,很多人听过,但没真正重视。其实它是糖尿病饮食的好帮手,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它像个“缓冲垫”,让糖吸收得没那么快,血糖也就稳得住。别再一看到水果就紧张地避开,关键是看它的“配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有点“争议”的水果——苹果。很多人会说,苹果哪能算甜?那是你没吃红富士。
可问题在于,苹果的GI值真不高,而且它富含一种叫果胶的物质,这种可溶性纤维可以调节肠道环境,还能延缓葡萄糖吸收速度。
也就是说,苹果并不简单,它是那种“吃了不亏”的水果。而且方便、易保存、接受度高,拿它作为饭后水果,或者两餐之间的加餐,挺合适的。
果胶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作用却一点不小。它像个“黏合剂”,把糖分慢慢送进血液,而不是一股脑地倾泻进去。别担心苹果甜,它的“甜”是被包裹起来的,是你身体可以慢慢接受的那种。
再来说说奇异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猕猴桃。一打开,那鲜绿的果肉、黑色的小籽,酸酸甜甜的味道,别提多诱人了。
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而且含有丰富的钾和膳食纤维,最关键的是,它的GI值非常低,属于低GI水果的典范。
哪怕你觉得它吃起来很甜,那也是因为它的果酸和果糖比例协调,口感上“欺骗”了你,但血糖却很“安分”。
低GI这个概念,不是噱头,而是真正对糖尿病管理有帮助的指标。它决定了一个食物让你血糖升高的速度,低GI的食物,就是那种“慢性子”,吃了不慌,血糖也不慌。
奇异果就是“慢性子”里的甜代表,过瘾又不惹事,挺适合糖尿病人当作小零嘴。
最后要说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柚子。你没听错,就是冬天常见的那种又大又沉、剥起来麻烦的柚子。很多人以为它淡淡的味道没什么糖,其实它吃起来也挺甜的,尤其是红心柚。
可真正让它“上榜”的,是它的天然苦味物质,比如柚皮苷,被研究认为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而且它的GI值也低,吃起来爽口、清新,不像其他水果那样“腻”。
天然苦味物质这个词,可能听起来像某种“负担”,但其实它们很多时候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让身体更有警觉性,代谢更高效。
柚子这种水果,不仅水分足、饱腹感强,吃的时候也不容易一口接一口地停不下来,反而适合慢慢剥、慢慢吃,这种节奏对血糖控制也是一种帮助。
说到底,水果再健康,也不能一股脑地吃。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水果,而是吃水果的方式。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怎么搭配,这些比水果本身更重要。
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水果,而不是饭后一边吃水果一边喝汤,再来几块饼干。又不要喝果汁,哪怕是自己榨的。少了膳食纤维,糖分一下子全进去了,升糖速度就完全挡不住了。
合理搭配才是关键。水果不能替代正餐,也不能作为主食去吃。吃水果前后如果能搭配点蛋白质或者含脂肪的食物,比如吃一小块低脂奶酪或者几颗坚果,也能进一步减缓糖的吸收速度,让血糖变化更平稳。
蛋白质的作用在这里就特别重要。它不仅是营养的基础,还能帮我们“托住”血糖,不让它一下子冲上去。所以别小看“水果 坚果”这种组合,它比你单吃水果更安全、更持久。
说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意识到: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吃对水果、吃对时间、吃对数量。那些看起来“甜死人不偿命”的水果,其实未必那么危险;那些你以为“没味道”的,可能才是血糖的“隐形杀手”。
饮食管理不是“禁食”,而是“精吃”。与其一刀切地拒绝所有甜味,不如学着去理解甜背后的“逻辑”。选对水果,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补充营养,稳定情绪,对整体健康都有益处。
而这份“理解”,恰恰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该有的“自我修养”。别让一个“甜”字,剥夺了你对生活的热爱与选择的权利。你不是不能吃,而是该聪明地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2):93-121.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升糖指数数据库(2021年发布版)[EB/OL].
猕猴桃和奇异果到底有什么区别?你可别买错了
猕猴桃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秋冬不可错过的水果。可是,对于猕猴桃大家总是有很多疑问:
进口的奇异果是不是比国产的猕猴桃好?
该挑软的买还是硬的买?
为什么我家猕猴桃放了两个星期还没有熟……
甚至有这样的流言:
真是「桃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猕猴桃表示很委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猕猴桃的那些事。
奇异果和猕猴桃,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区别就是……没什么区别,都是猕猴桃。
猕猴桃属是一个大家族,无论是我们常吃的猕猴桃还是奇异果,都是「中华猕猴桃」这个分支的品种。
当年,新西兰人在中国发现了猕猴桃这种好吃的水果,就偷偷带了一些种子回去,培育出了黄色果肉的品种,叫做「奇异果」。
去国外镀了层金,有了个洋气的名字,奇异果的身价也蹭蹭往上涨,一个就能多卖好几块。
而我们本土的猕猴桃,虽然有绿色、红色、大的、小的……好多好吃的品种,但总是感觉「土土的」,心疼……
而且,很多国产猕猴桃的 VC 含量其实比进口产品高,只是农民伯伯们没做广告罢了。
如果以后再有人说奇异果比猕猴桃更有营养,可别上当啦。
可以带皮吃的,小小的软枣猕猴桃
▼
图片来源:网友提供
既然无论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是猕猴桃,那应该怎么挑才能物美价廉呢?
猕猴桃,得挑硬的买
有些水果必须在生硬状态摘下来卖,否则软烂无法运输。市面上大部分猕猴桃就是这样,买回家后,需要催熟。
那些因为受到碰撞而局部变软的果实,往往都是一小块变软有酒味甚至腐烂,剩下的部分还很硬而酸涩。
所以,挑猕猴桃的第一步:不要选已经变软的猕猴桃。特别是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的猕猴桃,最好别买。
猕猴桃可以这样选:
- 挑通体坚硬、没有碰伤的猕猴桃;
- 无需果实巨大,但形状必须饱满。
特别是猕猴桃的基部和头部比较丰满,说明它已经长到最大啦。
硬硬的猕猴桃,该怎么「催熟」?
很多人都有的困惑:
为什么猕猴桃买回来放了两个星期都不变软……
这是因为,猕猴桃需要接到一个「该成熟啦」的信使,才会启动成熟过程。而提前被采摘离开果树之后,接收不到这种信使,它们就一直保持生硬的状态。
那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用其他熟水果产生的「成熟信使」,来人工催熟猕猴桃!你可以这么做:
买回家之后,取 2 天能吃完的量,和有香气的熟水果(苹果香蕉芒果都可以)一起放进密封塑料袋中,室温下闷 2~5 天。
过两天隔着袋子,轻轻按一下猕猴桃的基部(有个圆疤的果蒂部位)。感觉微微变形,但还不太软,就赶紧拿出来,吃起来正好合适。放一天也可以,但别等到很软再拿出来,就过熟了。
猕猴桃买太多,一下子都「催熟」很可能吃不完,建议分成不同的袋子,隔两天装一袋,错开催熟时间。
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吃到成熟适度、酸甜可口的猕猴桃啦!
猕猴桃营养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
- 猕猴桃富含钾和维生素 C,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
- 膳食纤维含量高,也适合有便秘困扰的人;
- 升糖指数比较低,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吃。
不过,消化不良和容易腹泻的人就得少吃点猕猴桃了。
一方面,研究证实猕猴桃能促进大肠的运动,另一方面,猕猴桃中的蛋白酶和草酸对口腔和消化道有刺激,特别是没熟的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