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对记忆力(糖尿病记忆力减退吃什么药)

上海医大医院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记性变差、走路不稳?专家:可能不只是年龄问题!

许多糖友发现,确诊糖尿病后除了血糖波动,还出现了记性变差、走路不稳、反应迟钝等现象。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实则是糖尿病引发的脑小血管病在作祟。医生提醒:这种并发症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需要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

一、血糖失控如何损伤大脑?

脑小血管就像遍布大脑的"毛细血管网",负责为脑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长期高血糖如同持续腐蚀的酸性物质,会逐步破坏血管内壁,导致三个严重后果:

  • 血管壁增厚变脆,管腔狭窄
  • 血流速度减缓,供氧不足
  • 神经细胞缺氧坏死,形成微小梗死灶

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

  • 短期记忆衰退(常忘记钥匙、手机位置)
  • 平衡能力下降(平地行走易打晃)
  • 反应速度变慢(对话需反应时间延长)
  • 情绪调节障碍(易怒或抑郁倾向)

二、科学运动打破恶性循环

运动是改善脑供血的关键措施,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

有氧运动处方(从基础到进阶)

  • 初期方案:餐后30分钟平地快走(心率控制在120次/分左右)
  • 进阶方案:①延长至40分钟/次 ②改为缓坡快走(坡度5-8度)
  • 维持方案:餐后60分钟缓坡快走

抗阻训练(激活大脑与肌肉联动)哑铃推举三部曲:

  • 初级:坐姿哑铃上举(3组×8-12次)
  • 进阶:哑铃画圈下落(增加动作协调性)
  • 维持:单臂写数字训练(激活认知功能)

平衡训练(预防跌倒关键)

  • 单腿站立训练:扶墙站→叉腰站→空中画钟表逐步延长至单腿站立1分钟
三、必须警惕的"运动禁区"

以下情况需暂停运动并就医:

  • 中风后3个月内(神经功能未恢复)
  • 血压≥180/110mmHg(出血风险高)
  • 血糖>16.7mmol/L或<3.9mmol/L
四、安全运动注意事项
  • 佩戴运动手环监测心率(安全值=170-年龄)
  • 运动前后各留5分钟过渡期(防血压骤变)
  • 选择防滑运动鞋(预防跌倒)
  • 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对低血糖)

特别提醒: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需避免跳跃、倒立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的动作。建议每3个月进行1次平衡功能评估,及时发现运动能力变化。

通过"有氧 抗阻 平衡"的三维运动方案,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更能有效保护大脑健康,打破"血糖高→血管损→认知降→血糖更难控"的恶性循环。建议糖友们建立运动日志,记录每日运动时长、强度及身体反应,及时与康复医师沟通调整方案。

*文章仅供科普,具体诊治及用药须基于医生处方并遵医嘱进行。

守护记忆力|了解糖尿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作为糖尿病患者

您是否时常觉得记忆力下降

是否在解决问题时慢半拍

那有可能是糖尿病在作祟!作为罪魁祸首,糖尿病除了可以导致心脑血管、肾功能损伤等诸多并发症,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造成记忆力的下降、注意不集中,甚至出现性格改变增加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

这就是容易被糖友忽视的病症

认知功能障碍!

什么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根据疾病的发生、进展程度可将糖尿病认知障碍分为:无症状的临床前期 、轻度认知障(MCI)期 、痴呆期。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原因?

1).胰岛素抵抗:证实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

抗的患者表现出较差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记忆延迟、注意力和计算区域等认知域。

2).高血糖:研究发现,老年人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增加痴呆的

患病风险。在糖尿病患者中持续高血糖环境一方面引起的缺氧代谢加重酸中毒,损害缺氧脑细胞,进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另一方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积累,并通过多种机制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3).低血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会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增加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率。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低血糖发作是进行性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4).脑部大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慢性脑缺血、低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这些病变会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

如何筛查及诊断?

在尽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后,还需进一步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阶段、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共识给出了建议的糖尿病患者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流程图:

预防及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多项研究显示,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和运动、增加脑力活动、良好的生物钟节律等)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

2.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住院频率增加,但既往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因此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设定。对于认知功能良好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0-7.5%,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8.0%-8.5%。

3.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能有效缓解疾病进展的疗法,现有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临床获益有限,因此早期控制血糖对延缓认知障碍尤为重要。

总结:

1.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升高,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尽早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3.针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设置。

4.糖尿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可以选择有助于认知功能改善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GLP‑1RA(如利拉鲁肽)等。

文:内分泌科 荆莹玉

图:内分泌科 荆莹玉

编辑:宣传科 毕 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疾病早期能逆转,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糖尿病、高血压……很多人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就是“一旦拥有,终身相伴”。但是,这些疾病早期是可以被逆转的,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2型糖尿病:有些早期可以逆转

糖尿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旦患上就再难摆脱的慢性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无法逆转。

上海市代谢与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邹大进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可实现病情缓解和逆转。糖尿病逆转分三种:

(1)部分逆转:不用任何药物至少一年,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

(2)完全逆转:不用任何降糖药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5.7%,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

(3)长期逆转:完全缓解状态持续超5年。

实现逆转,要先治胖,后降糖!研究显示,减重5个月后,第一时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并在研究两年期间一直维持。同时,胰腺的脂肪也明显减少。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公斤的人约57%可完全逆转2型糖尿病。因此,符合条件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制订体重管理计划。

高糖的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应当尽早强化降糖治疗,把血糖降到合适的范围,尽快缓解糖毒性。①

高血压:新发高血压3个月内有机会逆转

新发现高血压,血压没有超过160/100毫米汞柱,且没有症状,没有任何糖尿病、心脑肾等血管疾病,那么就可以暂时不吃药。因为高血压也与生活习惯有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高血压早期是有3~6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善的“黄金期”。

对于这部分高血压,可以暂时不吃药(具体还需要根据自己病情咨询医生),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加强运动来控制血压,比如饮食上要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同时控制体重,坚持运动,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减少压力等等方法。确实有一部分人血压能降到140/90以下;这部分人没有吃药,如果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血压不高了,那么这部分人的血压就算是根治了。②

李蔚海 摄

阿尔茨海默病:无症状期能逆转

“无症状期诊断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贾建平教授在2022年9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直播节目指出,我国现有5000多万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其中1500多万是痴呆患者,无症状期的诊断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良好的窗口期,这时进行及时干预,是逆转的关键。

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做个常规筛查认知,如果主观感觉比前两年记忆力下降明显,需要去医院做认知评估。

特别是记忆力日渐衰退、语言沟通能力出现困难、情绪和个性有改变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信号值得关注。一旦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征象,一定要去医院的记忆门诊就诊。③

动脉斑块:早期有可能逆转

动脉斑块能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张瑞岩2022年10月在健康时报微信表示,尤其是早期软斑块的阶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使身体代谢发生变化,对斑块产生逆转作用。④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心脏科主任郭艺芳2022年6月在“郭艺芳心前沿”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想逆转动脉斑块,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也就难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发生发展。如果胆固醇降低幅度足够大、水平足够低,已经形成的斑块完全可能缩小甚至消失。⑤

脂肪肝:早期可以逆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2020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肝脏具有代谢、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解毒、造血、凝血等诸多功能,其再生能力很强,把健康的肝脏切掉80%,仍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体积,但如果肝脏生了病,就失去了再生能力。

早期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像之前著名的“暴走妈妈”,就是为了儿子在短时间内逆转了脂肪肝。但一旦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就不再可逆,并且会影响肝功能,因此一定要及时控制。⑥

子宫内膜癌:部分早期或能逆转

没生孩子就得子宫内膜癌,如把整个子宫切除,女性将永久丧失生育能力。通过控制雌激素可实现逆转治愈。但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都能用药逆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大量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白带会发生异常。正常健康的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的。如果出现脓性、血性和水样的白带和癌症相关。

通过一种药物治疗,可以不切除子宫,还能控制住肿瘤,甚至治愈。就是用另外一种激素——孕激素去对抗雌激素,超量的雌激素就是子宫内膜癌的“粮食”,控制雌激素就是给肿瘤“断粮”,从而实现逆转和治愈。

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能用孕激素来治疗,必须全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1)肿瘤在早期,只停留在内膜层面;

(2)临床判断为比较好的类型的高分化内膜癌;

(3)对相关药物不过敏;

(4)无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5)无精神心理异常等问题。①

本文综合自:

①2021-09-28健康时报《这些病早发现可逆转》

②2021-12-17健康时报《有些高血压可逆转》

③2022-09-21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节目《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④2022-10-06健康时报微信《血管钙化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血管斑块可以解决!》

⑤2022-06-15微信公众号“郭艺芳心前沿”《颈动脉斑块能够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⑥2020-09-18健康时报《院士眼中的健康经》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