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严重吗)

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 0
文章目录:

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科学补充3种营养,积极改善视力

60多岁的李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由于家族遗传因素她40多岁就确诊有2型糖尿病,所以很早就开始口服降糖药,但是她由于饮食控制较差,所以血糖一直不是很稳定,但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李阿姨退休后就喜欢搓搓麻将,一打就打到半夜,但是最近1周李阿姨感觉自己老是发生眼干、眼胀,并且感觉明显是视力减退,特别是晚上比较明显,打牌的时候也是感觉连拍都看不清楚,刚开始李阿姨感觉是因为打牌累了导致。但是突然有一天李阿姨发现自己的左眼完全看不见了,所以她感觉非常害怕,于是来到医院进行检查。来到医院眼科后,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 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发现张阿姨的眼底黄斑区域发生局部出血,并且伴有明显的黄斑变性,于是第一时间将其收治入院,并且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经过紧急的手术治疗后李阿姨的眼睛保住了,视力也在逐渐恢复。

等李阿姨情况好转后,医生告诉李阿姨她患上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住院后发现李阿姨的血糖控制很差,于是将其长期口服的降糖药调整成了胰岛素,同时给她开具了对症治疗的滴眼液和几种类似维生素的药物,李阿姨看到这几种药物很是疑惑,问医生难道维生素也可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吗?医生解释道这几种维生素虽然不是治疗改善视力的主要药物,但是科学服用对于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应,减缓黄斑退行性改变具有一定作用,并且不需要长期服用。李阿姨听到医生的解释后具按照医嘱规范服用药物和注射胰岛素,视力果然逐渐恢复了。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0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亿,是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的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34%,是糖尿病最严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导致患者致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本质是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根本原因在高血糖状态对于眼底、视网膜等区域的血管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而诱发的眼部疾病,尽管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以下3种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高血糖状态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会打破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平衡,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而类似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的生成明显减少,继而导致大量的氧化物累积在体内,导致一系列的病理性反应,其中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尤为明显,这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诱发视网膜发生出血或者渗血

2、高血糖状态诱发视网膜神经病变

视网膜上面存在大量的视觉细胞,是人体视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病理研究表明持续性高血糖状态会对视网膜上的内皮细胞、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视觉细胞接受和传递视觉信号的能力减弱,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夜盲症等临床表现,严重的视觉细胞损伤甚至会直接导致视网膜脱落坏死,导致永久性失明

3、高血糖状态诱发慢性炎症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仅是眼部微血管病变,同时也涉及了视网膜神经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于高血糖所诱发的慢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炎症环境,反复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后,视网膜上会发生神经元的死亡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这是诱发视网膜黄斑水肿和变性的重要原因;其次,慢性炎症也会对眼部微血管造成损伤,导致微血管发生增生性反应,导致眼部微循环发生障碍,诱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这4种维生素可以辅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缓慢发生的疾病,刚开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大多是眼干、眼涩、视力下降、夜盲症等,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最终导致视力受损或者丧失,因此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言,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风险尤为关键,而下列4种维生素常被用于辅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维生素D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其不仅对于骨骼代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广泛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之中,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炎、抗氧化等多重的药理学作用

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是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其对于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这4个方面。首先,维生素D可以辅助调控血糖。维生素D可以与于胰岛β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调节胰岛组织依赖性钙结合蛋白作用,调节细胞内钙改变,使细胞内钙维持最佳水平,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

其次,维生素D具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中线粒体耗氧量,从而提高细胞的耐受性,防止氧化应激对于内皮细胞、视觉细胞的损伤

第三,维生素具有抗炎性。维生素D可以调节性T细胞功能,从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对于眼部血管和神经的刺激;

最后,维生素D对于视网膜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抑制血管增生反应。维生素D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层和光感受器中广泛存在,科学补充可以有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并且维生素D可以抑制眼底新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血管增生,保证眼部微循环的正常功能。

2、叶黄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叶黄素的本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四萜类化合物,是视网膜黄斑区域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人体视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促进细胞代谢、抗炎抗氧化、促进神经修复等多重作用

叶黄素可以通过以下3条途径辅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首先,叶黄素可以修复受损的视觉细胞,改善视觉功能。叶黄素是组成视网膜黄斑区的色素之一,其可以有效促进视觉神经细胞对于光线的感知能力,并且可以修复视觉,对于维持和改善视觉神经细胞的组织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叶黄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叶黄素可以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氧化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与慢性炎症反应对于视网膜和眼底血管的损伤

最后,叶黄素可以滤过有害光线叶黄素可以高效的滤过阳光中的紫色和蓝色光线,减少阳光照射对于眼睛是损伤,保护视力功能。

2、维生素E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强烈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其对于维持细胞完整性,促进细胞分裂等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生殖系统疾病、皮肤本病等,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衰老、促进皮肤黏膜修复、促进生殖细胞分裂等多种作用,用途十分广泛。

维生素E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改善。

首先,维生素E可以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保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减少血管的渗透性,从而有效减少眼底血液的渗出,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其次,维生素E对于视觉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生素E可以有效维持视觉神经细胞胞膜的完整性,减轻炎症损伤,从而有效保护视觉神经细胞的功能性

最后,维生素E具有强抗氧化性。维生素E是人体内最强的抗氧化剂,其可以迅速降低由于高血糖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并且可以抑制多种炎性因子是释放,进而保护正常的视觉系统不受损伤。

三、科学补充维生素D、叶黄素和维生素E应注意4点

虽然维生素D、叶黄素和维生素E都是维生素,每天都需要定时补充,但是这3种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维生素,补充不当或过量都会导致在体内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建议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尽量依从以下4个原则。

第一、注意3种维生素每日的补充剂量

根据2020年中国营养协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需要补充维生素D约0.1μg、叶黄素6-10mg、维生素E10-14mg,这种常规剂量往往是不需要额外补充的,只需要通过饮食即可满足需求,但是对于明确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这种剂量就不够了,往往需要通过药物进行额外补充。

临床上建议明确诊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每日补充0.25μg-0.5μg维生素D、20mg-30mg叶黄素和100mg-200mg维生素E,连续服用1-3个月,即可达到改善改善视网膜功能,保护视力的效果,但是这种剂量远远超过正常人体需求,因此必须注意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第二、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尽量从食物中摄取3种维生素

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除了避免高糖高脂类饮食外,还要注意从食物中补充所需的维生素,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体自身需求,而且可以减少患者对于药物的过度依赖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维生素D是人体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激活后转化而成,但是这种内源性的维生素D产量较小,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该尽量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避免眼部损伤,所以不推荐采用这种方法。外源性的维生素D主要来自于食物,其中海鱼类产品中含量较高,如鱼油、鱼肝油、鱼子酱等都是补充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但是需要适量摄入,防止尿酸升高;其次,动物肉和动物制品中也含有维生素D,如牛肉、鸡肉、牛奶、鸡蛋、羊奶、鸭蛋等,但是补充时一定要注意血脂变化,避免诱发高脂血症。

叶黄素主要存在与绿叶蔬菜中,其中菠菜、油麦菜、胡萝卜、西兰花等蔬菜中含量丰富,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蔬菜,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而且可以补充叶黄素;其次,小麦、玉米、稻谷等杂粮中也含有大量的叶黄素,但需要注意摄入剂量,避免过度摄入发生血糖波动;最后,大量的水果中也含有叶黄素,如葡萄、樱桃、蓝莓等,可以适当摄入,但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维生素E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种子以及一些坚果类的食物,如花生、核桃仁、松子、葵瓜子等,适当摄入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但过度摄入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其次,菠菜、辣椒、葡萄、西红柿、蓝莓等水果蔬菜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高,可以选择适当摄入,但摄入水果时需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最后,动物的肝脏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但是摄入动物肝脏会导致血脂异常,诱发高脂血症,因此不作为首选,建议尽量从水果中摄入维生素E。

第三、注意3种维生素的补充时间,疗程不宜过长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而言,虽然高血糖状态可能会持续存在,而眼底的病变可能也会是不可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补充这3种维生素,因为这3种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维生素,长期大剂量摄入可能在体内造成累积,进而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明确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连续补充1-3个月,然后对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视力、视网膜结构等关键指标进行复查,如果已经出现视力明显改善,则可以停止服用药物,更换为食物补充或者选择相应的复合维生素保健品进行补充

第四、注意补充维生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最大剂量为20μg,长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容易导致血钙水平升高导致钙磷代谢发生异常,导致骨质增生、泌尿系结石、骨关节疼痛等多种不良反应;其次,部分患者在大剂量摄入维生素D后容易导致多种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但大多数无需进行处理;最后,极少数患者服用维生素D后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嗜睡、头昏等,但多症状轻微。

叶黄素每日补充的最大剂量为40mg,长期大剂量补充叶黄素容易导致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的症状,导致眼睛、皮肤发黄,甚至出现小便发黄的症状,但是无需处理,停药后可以恢复;其次,长期大剂量叶黄素容易导致肝功能损伤,导致肝酶异常增高,如此出现则必须停药,并且予以护肝治疗。

维生素E每日补充的最大剂量为400mg,部分患者服用维生素E后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但大多数无需处理;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E容易诱发出血,女性容易导致月经异常,这是因为大剂量摄入维生素E会影响维生素K的摄入,导致凝血功能出血异常,因此在服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刷牙出血、皮下瘀血等,必要时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K。

四、总结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渐上升,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保护视力,延缓视网膜病理性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补充维生素D、叶黄素和维生素E是辅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其次,这3种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维生素,不能长期大剂量的服用,建议服用1-3个月即可,同时注意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果视力明显好转这可以更换为饮食补充,或者调整为对应的复合维生素进行 补充。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及早护眼防病变#

糖尿病眼部病变要小心,4件事建议做到,常喝1款茶有助于修复

糖尿病患者往往集中精力应对血糖波动、控制饮食,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潜在的危险: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虽然常常被忽略,却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之一,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而这一切,往往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因此早期预防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眼病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预警信号?又该如何有效防治?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血液中的糖分会不断地影响眼睛的健康,尤其是眼底的微血管。

当血糖过高时,血管内壁容易出现损伤,长期累积下去,微血管可能出现阻塞或渗漏,导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眼睛中最为精密的部分,它负责将外界的光线转化为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往往伴随着视力逐渐模糊、眼花、甚至严重的视力丧失。尤其是糖尿病持续多年或血糖控制不当时,眼部病变的风险会大幅提高。

在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眼部病变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共同调节眼部的气血供应。如果肝肾不足,眼睛的养分供给不足,就容易引发眼部问题。

而过高的血糖,正是导致这些功能失调的一个外在原因。因此,及时调理肝肾、增强气血,成为防治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眼病的常见表现

糖尿病眼病的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视力模糊

这是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不清,特别是早晨醒来时视力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清醒后稍有改善。

眼花或视物扭曲
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出现眼花、视物重影或物体变形的情况。尤其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眼部疼痛或不适
尽管糖尿病眼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沉重、疼痛、干涩等不适感。这是眼部微血管受损的表现。

视野丧失或视网膜出血
眼底病变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盲点,甚至出现部分视力丧失的情况。如果眼底微血管出血,患者还可能看到眼前有漂浮物或“黑点”出现。

这些症状,尤其是前两种,常常被患者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眼睛,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预防与保养

糖尿病患者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一些基本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减缓眼部病变的发生。

严格控制血糖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眼病的第一步。长期高血糖不仅加剧眼部病变,还会引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保持血糖稳定,避免剧烈波动。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按时服用药物,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眼部病变的风险。

定期检查眼睛
即使没有出现视力问题,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有糖尿病多年病史的人。眼底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及时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增强肝肾功能

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眼部病变与肝肾虚弱密切相关。

因此,增强肝肾功能,调节气血,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或饮食补养,来改善肝肾功能,保持眼部的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休息等,都是保持眼部健康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现代人,应注意眼睛的休息,避免眼疲劳过度,保护眼部血管的健康。

一款茶饮助力糖尿病眼部修复

除了常规的控制血糖、增强肝肾功能外,日常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天然的食材来帮助眼部修复和保养。例如,枸杞菊花茶便是一款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茶饮。

枸杞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眼部微血管的健康。而菊花则具有清肝明目、舒缓眼疲劳的作用。

将这两种材料搭配在一起,不仅能有效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还能缓解眼部的炎症和不适。长期饮用,对防止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种茶饮不仅有助于眼部健康,还有助于提高整体免疫力,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饮用,能够有效改善视力模糊、眼疲劳等问题。

糖尿病眼部病变虽然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但如果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做到早期预防与调理,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其发展。

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眼睛、调养肝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糖尿病患者保护眼部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时,适量饮用一些天然茶饮,如枸杞菊花茶,也能起到辅助修复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珍惜这扇窗,保护好眼部的健康。让我们通过科学的调养,保持健康的眼睛,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张涛. (20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 中华眼科杂志, 57(6), 432-435.

【2】李华, 王军. (2020).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探讨》. 中国糖尿病杂志, 28(9), 517-520.

【3】陈艳. (2019). 《中医药在糖尿病眼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刊, 25(11), 1076-1079.

忽视糖尿病眼病,男子双眼视网膜脱离险失明!专家提醒:糖友务必重视眼底检查

极目新闻通讯员 裴霓裳

一年前发现眼底异常却未重视,44岁的“糖友”蒋先生(化姓)双眼视力急剧恶化,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

44岁的蒋先生患糖尿病已10年,一年前,他开始感觉双眼有黑影遮挡,视力下降并伴有视物变形,虽然当时检查已发现眼底异常,但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今年6月中旬,蒋先生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被建议手术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湖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该院眼底病专科主治医师韩梦瑶博士接诊检查发现,蒋先生双眼裸眼视力仅剩0.02。更为严重的是,散瞳检查显示,其右眼后极部可见环形增殖膜牵拉视网膜,左眼上方视网膜血管弓处也可见增殖膜牵拉,已导致视网膜脱离并累及负责中心视力的黄斑区。结合其10年糖尿病史,以及半年糖尿病足、半年糖尿病肾病病史,蒋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双眼2型糖尿病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患者视网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玻璃体腔内可见由新生血管破裂导致明显积血混浊。”韩梦瑶博士介绍。考虑到蒋先生的复杂病情,眼底病专科会诊后制定了分步治疗方案:首先需通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活动、控制出血风险,随后才能进行关键的玻璃体切除手术复位视网膜。

6月13日,韩梦瑶博士为蒋先生施行了右眼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术,有效控制了新生血管。6月16日,由该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医师张睿主刀,成功为其右眼实施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待右眼病情稳定后,蒋先生又于6月20日接受了左眼抗VEGF注射术,并于6月23日完成了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6月27日出院时,蒋先生的眼部病情平稳,情况良好。

眼内注药准备中

“长期以来,许多糖尿病患者更关注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肾脏等并发症,而对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往往轻视甚至忽视。”韩梦瑶博士指出,健康的视网膜血管如同完好的水管,能为视网膜输送充足的氧气和养分。而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小血管在长期高糖环境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渗漏和出血,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可引发视物模糊、黑影等症状,甚至导致失明。她强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能并发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问题,最终可致失明。

韩梦瑶博士特别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越高。她呼吁,糖友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高血糖对视力的巨大危害,做到早期接受专业的眼底检查、坚持定期随访、及时干预治疗,切莫因疏忽大意而延误病情,错过挽救视力的黄金时机。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眼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