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糖尿病(专治糖尿病的泡酒药方)
糖尿病人福音,八十二岁老中医教你最简单的治疗糖尿病的办法
#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前段时间,云脉中医诊所来了一位糖尿病的患者,俞老给其切脉问诊后,给患者扎针调整,其中有一针扎在小腿地机穴上,之后俞老给患者制定了艾灸方案,也要求艾灸地机。随后小编问俞老此处何解?
俞老告诉小编地机这个穴位与人体的血糖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带大家认识这个穴位的奇特之处。
01
首先这个穴位的名字就蕴含深意,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至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故名地机。
《针灸大成》在记载本穴位于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为足太阳脾经之郄穴。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精不足,女子症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
在近现代,中医通过实践中发现,本穴有调节血糖之效。为什么地机穴能降糖?
我们都知道,地机是脾经上的穴位,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给,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加强全部肠胃的运化功效。而糖尿病,原本就是脾病,因此地机穴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02
对于广大糖友们来说,通常采用步行、跑步、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锻炼控制血糖,但是这些方法常易使人疲劳,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的糖友,不妨采用中医按摩或者艾灸的地机穴,作为日常养生保健的外治法,以缓解病程,也能达到降糖的效果。
地机穴取法:
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直下4横指即是。
按摩可用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按压1 分钟,每天进行1~2 次。艾条可灸本穴5~10分钟。
注意!!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每次艾灸此穴时间不宜过长,一是易生内热,二是糖友对温度不敏感,易烫伤皮肤,增加感染风险。
每一座高山,不可能一步攀登,到达顶峰!每一条河流,不可能一步跨越,到达彼岸!每一片森林,总是要披荆斩棘,才能穿越!生活需要坚持!糖友们只要用心练,坚持按摩,糖尿病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亲手去试试吧。
专治糖尿病的医生,用这10个方法控制血糖,也适合你哦
糖尿病专家给自己控制血糖的敲门,同样适合普通糖友,一起来学学习吧!
1.自己做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不仅美味可口,也对血糖有益。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乔尔•佐斯恩(Joel Zonszein)说:“我尽量和家人在家里吃饭,很少去外面就餐。远离手机、电视和电脑,和妻儿在餐桌上边吃饭边聊天,其乐融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通过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中的9.9万名男女参与者的就餐习惯进行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每周在家吃饭不到6顿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在家就餐2次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3%。
2.每周锻炼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锻炼的好处之一就是它能降低血糖。美国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注册糖尿病教育工作者詹妮•勒布朗(Jenn LeBlanc)本身是名1型糖尿病患者,她说:“像跑步这样的有氧运动能使血糖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因为它消耗了更多的葡萄糖。相比之下,无氧运动燃烧葡萄糖的效果较慢,几个小时后才能显现出来。
两种运动相结合,效果更好。”
3.早餐避免吃淀粉类食物
身体在早晨进入激素超载状态,帮助你醒来,这被称为“黎明现象”。它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分泌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黎明现象会给糖尿病病人带来麻烦,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反应无法适应血糖的激增。
密歇根大学的内分泌学助理教授斯科特•索莱曼普尔(Scott Soleimanpour)也是名1型糖尿病患者,他建议患者早餐避免吃淀粉类食物,而是食用低碳食物,再配上煮鸡蛋和水果。
4.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饭菜
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饮食延迟了身体吸收糖的速度,以防止血糖水平迅速上升。斯科特•索莱曼普尔医生认为,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延长饱腹感的时间,抑制吃零食的冲动,还能避免血糖波动幅度过大。
5.每天花10分钟来放松
压力是当代人忙碌生活方式的一个副作用。如果你不花点时间减压,当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时,血糖就会上升,以应对生成的过量激素。
勒布朗建议糖尿病病人每天抽出10分钟练习冥想,或是听舒缓的音乐。
6.睡前1小时测量血糖
索莱曼普尔医生就是这样做的。他说:“糖尿病患者一天中最容易低血糖的时间之一是晚上。
如果睡前测得的血糖读数低于正常水平,就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果睡前血糖过低,建议服用葡萄糖片。”
7.把果汁换成真正的水果
佐斯恩医生说:“鲜橙子的含糖量远低于橙汁的含糖量,而且前者的膳食纤维含量多。当你吃整个水果而不是喝果汁时,糖的吸收速度要慢得多。”
与果汁相比,木瓜、柚子和浆果的含糖量低,碳水化合物少,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8.在餐馆吃饭前先研究菜单
虽然一些连锁餐厅在菜单上标注了食物的热量,但了解其他的营养成分也很重要。索莱曼普尔医生说:“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准备,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以及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食物的数量会对血糖有什么影响。”
9.每次进食前都测血糖
索莱曼普尔医生认为做常规血糖检查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吃饭或吃零食之前。“饭前检测血糖,就能很好地了解血糖的范围,避免餐后血糖水平大幅度升高,以免引发并发症。”
10.在超市购物时远离垃圾食品的货架
血糖读数可以揭示出很多饮食信息。佐斯恩医生在超市里购物时,绝不把购物车推到存放糖果和加工食品的货架旁。
他说:“我在商店里只买合适的食物。如果买了碳酸汽水和冰淇淋,很难控制住吃掉它们的欲望。做到“眼不见,心不烦”,就不会让垃圾食品对你形成诱惑了。”
您学会了吗?
来源:https://www.thehealthy.com/diabetes/type-2-diabetes/diabetes-doctors-keep-blood-sugar-control/
作者:甜蜜的烦恼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