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胖 瘦(糖尿病胖瘦有关系吗)

李药师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发现糖尿病时身体消瘦,最近又开始发胖咋回事?2个原因值得关注

得了糖尿病身体会变消瘦,但在控制血糖后,体重反而会有所上升,甚至变胖,是很多朋友都碰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如果经过科学理性的分析,我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糖尿病为何会出现身体消瘦?

很多朋友都知道“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则是指体重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都与我们体内的血糖代谢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的能量过剩,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导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会导致渗透性的利尿,超过肾糖阈还会经由肾脏排出多余的糖分,这种问题就会导致多尿,而血糖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的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于是人体就会缺乏活动代谢所需的糖分,使得人体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糖尿病人就自然会出现饥饿,口渴,想吃甜食,喝甜饮料的现象,因此,往往是“多饮多食”,但还是觉得饿。

糖代谢的异常,同样也会导致身体消瘦的问题出现,这个原因与体内的糖分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明确的关系,体内的糖分无法充分利用为身体功能,身体需要能量时,就需要分解脂肪等物质来补充体内的能量供应,因此,有些糖尿病人,除了吃的多喝得多,还会出现身体消瘦的反常状况。这种反常却往往是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如果您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应该注意尽早的去检查下血糖水平,确认是否是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比于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再去检查血糖,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则更为重要,毕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是身材偏胖的情况,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未得到控制,血糖利用特别差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身体的消瘦,有时候当出现身体异常消瘦时,糖尿病的病程往往已经不短了。如果能在这之前,就发现血糖代谢异常的问题,甚至在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的糖尿病前期就发现血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尽早的对血糖代谢进行饮食、运动方面的生活调理干预,才是更好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做法,能够大大减少新发糖尿病的控制难度和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身体又发胖是怎么回事?

很多因为糖尿病出现消瘦的朋友,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身体却可能会出现发胖的问题,发生这样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来简单的一一分析下。

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 有的朋友在糖尿病前期或新发糖尿病时,会严格的控制饮食,但如果不能合理的严格控制,只是尽量的少吃,饮食中人体所需的正常营养,比如蛋白质,脂质等摄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再加上高血糖的影响,就更容易出现身体消瘦的问题,而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的朋友,后续正确的调整了饮食结构,在保持充足营养供应的前提下,尽量控制饮食的能量摄入,同时血糖也逐渐的趋于稳定,这样的情况下,体重会进一步的有所恢复,也是很正常的。还有些朋友,因为用药把血糖控制下来了,原来积极控制的饮食调理,也不控制了,继续放开肚子大吃大喝,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再次出现肥胖的问题,同样也是有可能的,而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推荐的,毕竟控制好体重,也是血糖控制的关键之一。

身体出现发胖,用药方面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方面。首先,糖尿病的控制药物有多种多样,糖尿病初期出现身体消瘦,可能与所服用的降糖药物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药物,在用药期间,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如果在糖尿病病程控制初期,选择这些药物,出现身体消瘦也是正常的一种用药反应;而有的药物,如胰岛素制剂,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这些药物都是有导致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风险的,比如说,在糖尿病初期服用的是二甲双胍,再加上饮食的控制出现了体重的减轻,而在病程控制过程中,饮食上增加了摄入量,同时为了调理餐后血糖,加用了格列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合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再肥胖的问题;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胰岛素的应用,胰岛素制剂是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同样的在胰岛素的应用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体重增加的问题。

总体上来说,对于在糖尿病控制过程中,体重增加的问题,如果是在体型严重消瘦的情况下,出现的增重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在糖尿病控制过程中,出现了肥胖的问题,就更加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了,因此,如果在糖尿病控制中,出现了肥胖问题,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控制,一方面注意饮食调理,控制摄入,另一方面加强运动锻炼,加强能量消耗,同时注意药物影响,通过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对体重的不良影响,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格外注意的。

晴天霹雳,患有糖尿病却莫名越来越瘦的人,你可能要面对这种危害

糖尿病,听起来像是“血糖高”的老问题。但当一个人明明血糖控制得还行,却突然瘦得厉害,甚至裤腰一圈一圈往下掉,那问题往往就不只是糖的问题了。体重骤减这事,在糖尿病人身上,绝不是“好事”,有时候,是坏消息的前奏。

血糖高,身体瘦,这种组合,其实没那么稀奇。但如果瘦得不正常,比如没节食、没运动、没生病,却掉秤得像断了线,那就要警惕了。有时候,身体在悄悄自我消耗,而你却还以为是“代谢变好了”。

糖尿病人变瘦,如果是主动控制饮食,搭配规律运动,那是值得鼓掌的。但不该瘦的时候瘦了,尤其是肚子没小多少,反而脸颊塌了、肌肉缩了,就像气球放气,说明身体在用“非常手段”维持生命状态。

胰岛素是个关键词。不仅仅是降血糖,它其实也是个“合成激素”。简单说,它像个工头,指挥着身体把吃进去的东西,变成脂肪和肌肉。如果胰岛素不够,或者作用不好,身体就没法好好利用营养,反而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这个时候,身体就像个穷得叮当响的工地,没材料盖房,只好把旧砖墙拆了烧火。肌肉、脂肪、甚至内脏的蛋白质都成了燃料。

瘦得快的人,别急着高兴。尤其是那些患糖尿病的人,突然体重往下掉,饭量还挺好,甚至胃口比以前更大,那更要小心。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或“肌少症”的信号。

酮症,是个听上去陌生但非常狠的词。它的意思是:身体没法用糖,就开始疯狂烧脂肪,副产品叫“酮体”。酮体一多,身体像被灌了一堆酸,血液酸化,全身系统都开始出问题。

而肌少症,是更隐蔽的敌人。肌肉悄悄流失,走路没劲、上下楼梯不稳、手脚变细、背也开始弯。这不是老了,是身体在“偷吃”自己的肌肉。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肌肉代谢紊乱,血糖高让蛋白质分解加速,相当于在慢慢“吃自己”。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当回事。觉得瘦点挺好,轻松,衣服也好看了。可惜身体的账单不是马上结算的。等心脏跳得慢了,腿没劲了,牙咬不动了,才开始怀疑是不是哪里错了。

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特别是忽高忽低,还会让代谢节奏大乱。就像一个锅炉,火忽大忽小,不仅效率低,锅也容易炸。这时候,内脏功能开始受累,脂肪肝、肾损伤、甚至营养不良被悄悄种下。

胰岛功能衰竭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风险。很多2型糖尿病人,以为自己靠口服药就行,其实长时间高负荷运行,胰腺早就累瘫了。等到身体实在扛不住,开始暴瘦,那可能就是胰岛素分泌彻底掉线了。

更糟的是,有些糖尿病人其实已经慢慢向1型或“胰岛功能枯竭型”过渡,但因为不做检查,不重视体重变化,等到确诊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视网膜病变已经看不清了,肾功能下降得连泡泡尿都没注意,脚麻到穿错鞋都不知道。

还有种情况更要警惕——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虽然听起来吓人,但现实中确实存在。

糖尿病人长期慢性炎症状态,再加上代谢紊乱,肿瘤风险会升高。尤其是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早期常常就是“体重莫名下降”。

有时候,癌症不是大张旗鼓地出现,而是悄无声息地“吃掉”你的肉。等人发现变瘦了,但肚子却鼓了、脸色蜡黄、饭量下降,那往往已经不是早期了。

糖尿病人如果变瘦,一定不能只看体重秤。得看身体状态,看肌肉有没有减少,看是不是乏力、易饿、晚上尿多、情绪低落等。如果这些也跟着变化,那就不是“瘦得健康”,而是“瘦得危险”。

要想分清是好瘦还是坏瘦,关键得看有没有“肌肉质量”的丢失。这比体重更重要。肌肉是人体的“代谢引擎”,没了它,血糖、脂肪、能量全都乱套。

检测方法也不难。现在不少医院都能做体成分检测,能看到肌肉量、脂肪量的变化,比单纯称体重更靠谱。而传统的血糖监测之外,更重要的,是定期查肝肾功能、血脂、C肽、酮体等。

如果发现瘦得不对劲,千万别自己乱补。一窝蜂吃高热量、高蛋白,可能反而让血糖飙升,造成代谢风暴。这时候,得靠专业营养师和内分泌医生,制定科学的“增肌”方案。

而不是靠“多吃点”来解决问题。

运动也不是光靠跑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抗阻训练才是关键。这类运动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合成,减缓肌少症的进展。走路、快走、深蹲、哑铃,反而比有氧跑步更实用。

而且饮食也得讲方法。不是吃得多就有用,而是得吃得“对”。蛋白质要足够,碳水要分散,脂肪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很多糖尿病人怕吃肉,其实适量瘦肉、鱼、蛋白粉,反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关键在于“平衡”,而不是一味地控制。

睡眠也不能忽视。长期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加重,肌肉流失速度也会加快。别小看“失眠”这事,它是身体在报警。

那些看起来“情绪低落”的糖尿病人,也要警惕。情绪和代谢是双向影响的,抑郁状态会影响饮食、睡眠、运动,进而恶化血糖控制和身体状态。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突然开始变瘦,不管瘦得多还是少,只要不是你主动控制出来的,都值得认真对待。身体从不说谎,它只会用“变化”提醒你。

别把“瘦”当成理所当然。对糖尿病人来说,真正的健康,不是体重轻,而是肌肉够、能量稳、血糖平

参考文献:

[1]张宇,刘春林.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3):178-182.

[2]陈志刚,王小兰.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10):813-817.

[3]王明,赵芳.糖尿病患者体重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2):1452-1455.

以上内容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文章,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会发胖,有些糖尿病人却骨瘦如柴?医生这么说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一少”就是体重减轻,所以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糖尿病人都会比较瘦。但在现实当中,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比较肥胖,只有小部分患者会消瘦,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会发胖?

大部分患者首先是因为肥胖引发的糖尿病,而且占了2型糖尿病的绝大多数。

肥胖会增加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脂肪酸水平能够干扰葡萄糖代谢的多个环节,导致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还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脂毒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又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所以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或不能被利用,就会引起糖尿病发生。

另外,体内过高的血糖不能被分解利用,部分又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加重肥胖,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却骨瘦如柴?

导致糖尿病人消瘦可能有以下原因:

1.I型糖尿病或血糖控制欠佳

葡萄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机体就会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故患者会越来越瘦。另一方面,由于高血糖引起机体增加排尿,血糖随尿液大量流失,也会造成患者失水而体重减轻。

2.饮食控制过严

糖尿病虽然需要控制饮食,但有些糖尿病人对饮食控制过于极端,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营养缺乏,也会引起身体消瘦。

3.降糖药物的作用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艾塞那肽等类型的降糖药物,都具有减轻体重的效果。这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然非常适合,但对于原本并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这些降糖药物也可选用,但可能会使体重进一步降低。

4.合并疾病

如果是糖尿病合并甲亢、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情况,由于营养高消耗或肿瘤进展导致疾病加重,患者也会消瘦明显。

总的来说,有研究同时发现,与体重正常或消瘦的糖尿病人比较,肥胖糖尿病人的合并症更多,预后更差。所以,肥胖糖尿病患者应把减轻体重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当然,过于消瘦的患者朋友,也要注意保证营养摄入,排除可能的并发疾病,保持良好健康状态。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