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期(糖尿病2期症状有哪些)
- 1、糖尿病不用终身服药?2型糖尿病逆转5个关键方法,越早做效果越好
- 2、让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哪种“饮食模式”最好?2025最新综述揭晓
- 3、糖尿病不用终身服药?2型糖尿病逆转6个关键方法,越早做效果越好
糖尿病不用终身服药?2型糖尿病逆转5个关键方法,越早做效果越好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糖尿病,居然不用终身吃药?这事搁以前说出来,怕是会被说成是“忽悠”。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发现正在揭开这个旧观念的“面纱”:有些2型糖尿病,真的可以逆转!
不是短暂的控制血糖,而是实打实地把药停了,血糖还稳得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彻底康复”,也不是说吃两根黄瓜、走三圈广场舞就能痊愈那么简单。那到底哪些人有机会不靠药物控制血糖?具体怎么做才可能逆转?这些问题,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
说到2型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血糖高了,吃药呗”,然后就这样一吃吃十年。可你知道吗?2型糖尿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谈条件”的病。只要你愿意配合,它未必非得让你一辈子吃药。
在临床中,有些人刚查出糖尿病时,血糖刚超标一点点,医生建议先试试饮食和运动控制。
结果三个月后,血糖居然降回正常了,药都没用上。这种情况看起来像是“误诊”,其实不是,而是因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胰岛功能还有“回旋余地”,血糖“失控”只是暂时的。
就像一个发动机,刚开始有点卡顿,只要你及时加油保养,它还能恢复动力。问题是,大多数人发现糖尿病时,已经拖了好几年,胰岛功能损坏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想逆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那我们就得先明白:2型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不是光靠“糖”惹的祸,而是一场胰岛素的“内斗”。人体内的胰岛素,是负责把血糖“赶进”细胞的搬运工。
可当细胞“罢工”不愿意开门(医学上叫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就只能拼命分泌,结果时间一久,胰岛“累瘫了”,糖尿病就来了。
所以2型糖尿病的本质,并不是胰岛素不够,而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能让身体重新“听话”,不就等于把病根解决了?
有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中年男子,身高175cm,体重90多公斤,查出糖尿病时血糖已经飙到14。他没急着吃药,而是狠下心来减肥,三个月甩掉15公斤。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血糖降到6.5,胰岛素水平也恢复正常,连医生都感到惊讶。
这不是个例。研究显示,体重每减少10%,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明显提升,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能在减重后实现药物停用。
当然,减肥从来不是件轻松事。很多人喊着“明天开始控制饮食”,结果晚上就点了烧烤配奶茶。想逆转糖尿病,嘴上说说可不行,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除了减肥,饮食结构的调整也至关重要。不是简单地“不能吃糖”,而是要控制总碳水摄入量。这包括主食、甜食甚至水果。很多人以为水果是“天然无害”的,其实一个大苹果的糖分就相当于一碗米饭,天天啃苹果,血糖能不高?
而有些看起来“健康”的饮品,比如酸奶、果汁,其实糖分爆表。想控糖,得先学会读懂配料表,挑选低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才靠谱。
除了吃,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运动。不是说散步十分钟就完事,而是要做到规律、有氧加抗阻相结合的运动方式。每天快走30分钟,隔天做点力量训练,比如深蹲、哑铃,哪怕是在家里做俯卧撑,都好过天天坐着刷手机。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让细胞更愿意“开门”接纳血糖。
你动得越多,胰岛素就越轻松,血糖自然也就稳了。
除了这些常规方法,有一个被忽略但效果惊人的手段——间歇性禁食。不是断食几天那种极端方式,而是像“16:8”这种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的模式。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胰岛素分泌频率,帮助胰岛“休息”,减轻负担。
当然,这种方法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年纪大、有基础病的朋友,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对部分中青年、胰岛功能尚可的人来说,却可能是打开逆转大门的一把钥匙。
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改善睡眠和情绪。你可能想不到,长期睡不好、压力大,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晚上熬夜刷剧、白天工作焦虑,其实都是在偷偷“喂养”糖尿病。
优质睡眠和心情稳定,是控制血糖的隐形法宝。
说到底,2型糖尿病不是“绝症”,也不是“慢性死刑”。它更像一个“生活习惯的警告器”,你如果不当回事,它就天天报警;你一旦认真调整,它反而会“自动静音”。
但要记住,逆转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你下决心、持之以恒地去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只求“吃点药压一压”。
而且,逆转≠痊愈,即使你暂时停药、血糖正常了,也不能掉以轻心。稍微松懈,它就可能卷土重来。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缓解或进入“糖尿病缓解期”,而不是“彻底治愈”。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该努力逆转糖尿病?其实也不一定。
对一些年纪大、并发症多、胰岛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来说,稳定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反而更现实。
所以说,“逆转”不是目标,而是机会;不是义务,而是选择。如果你才刚刚确诊,胰岛功能还行、体重也偏高,那你就抓住这个窗口期,试试看。越早行动,越可能成功。
反过来,如果你已经患病多年,吃了好几种药,但血糖仍然不稳,那也别灰心。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胜利。没有人规定糖尿病患者不能过上好日子,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和它“好好相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刘艳,黄嘉,张聪.减重对2型糖尿病逆转的影响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04):289-293.
[3]王磊,李晓东.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4,32(02):127-130.
让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哪种“饮食模式”最好?2025最新综述揭晓
2021年,“2型糖尿病缓解”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众多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它明确指出,部分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减重策略,完全有可能实现阶段性停药(不依靠降糖药就能将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维持在<6.5%且超过3个月)!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毫无疑问,在这一过程中,“饮食控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力。
然而,现实情况却让很多患者感到困惑。
市面上宣称能帮助控制血糖甚至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的饮食模式种类繁多---例如强调总热量控制的“热量限制饮食”、大幅削减主食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讲究进餐时间规律的“间歇性断食/轻断食”,以及推崇健康脂肪和蔬果的“地中海饮食”等等。
面对如此多样的选择,究竟哪一种“饮食模式”最能有效地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停药/缓解”的目标呢?
这无疑是最为关心,也最迫切需要明确答案的核心问题!
对此,2025年7月,《中华糖尿病杂志》刊发了一篇由我国学者撰写的最新高质量综述。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并分析了该领域大量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其核心目的正是为了科学、客观地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
《【综述】缓解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证据及进展》
【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当前效果最确切客观来说,在诸多的饮食模式当中,基于“热量限制”理念的干预方案,尤其是其中的“【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是当前被认为最有把握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停药/缓解”的单一饮食策略。
从概念上来看,所谓“热量限制饮食”其核心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有计划地控制每日饮食的总能量(即总卡路里),制造能量缺口,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而“【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则是“热量限制饮食”中的一种特殊且高度结构化的形式。
它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段时期内(至少是初期的几个月)彻底停止摄入常规食物,而是用一种科学配方的【代餐产品】来完全替代一日三餐。
当然,这类【代餐产品】往往经过了医生与营养师的精确设计,确保提供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同时还将每日的“总热量”严格控制在了非常低的水平(通常在825-853 kcal之间),以快速实现显著的体重下降。
目前,已经有高质量且强有力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在实现“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方面的效果。
比方说,2018年开展的DiRECT研究: 该研究在英国确诊不足6年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为白人群体)中实施。
干预方案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持续3-5个月):采用严格的“极低热量【液体全代餐】饮食(每天825-853千卡)”。
- 第二阶段(6-8周):逐步过渡恢复日常饮食,引入固体食物,指导健康饮食结构。
- 第三阶段(24个月):长期的体重维持期,提供饮食支持和定期随访。
最终的结果证明:在干预开始1年后,成功实现“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的患者比例,达到了46%!
再比如,2020年在卡塔尔、伊朗和约旦的中东/北非地区人群中开展的DIADEM-1研究。
这项研究同样采用“极低热量【全代餐】(约850 kcal/天)”启动,结合结构化饮食恢复与维持计划。
最终结果印证:在1年后观察到的“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率”甚至可以高达61%。
上述两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在不同种族背景人群中,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而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也基本支持了这些核心发现。
因此,最新的《中华糖尿病杂志》综述才明确指出:基于现有证据,“【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是当前实现“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效果最为确切、证据等级最高的一种饮食干预方式!
《【综述】缓解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证据及进展》
不过,不得不说,这种饮食模式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成本高昂:长期使用专业的【代餐产品】所需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
其次,对日常生活影响巨大:完全放弃常规饮食、停止社交聚餐、改变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对个人的生活习惯、社交活动乃至心理状态都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基于上述这两点,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使得这种“【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很难作为一种长期、常规的饮食方式持续下去。
它更适合作为一种短期的、强化的启动方案,为后续过渡到更可持续的健康饮食模式,打下体重减轻和代谢改善的基础。
除了“严格控制总热量”的饮食方案以外,另一种常被糖尿病患者提及和尝试的饮食模式是“少吃主食”---医学上称之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因为,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之所以高,就是因为饮食中的“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导致的。
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核心则在于:显著减少“主食(碳水化合物)”在饮食总热量当中的占比。
正常情况下,“主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该占每日饮食总热量的50%左右,而一旦将“主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比严格控制到40%以内,就算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了。
假如进一步将“主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比严格控制到20%以内,则属于“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生酮饮食” ,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客观来说,不少临床研究的确观察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能在短期内促进“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
有荟萃分析提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6个月后,患者平均能减轻约3.46公斤的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平均降低0.73%,甚至“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率”可以高达57%。
更有研究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降糖作用,或呈剂量依赖性。
比方说,与碳水化合物占比55%-65%相比,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每降低10%,能带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额外下降0.20%,空腹血糖下降0.34 mmol/L,体重减轻1.44公斤……
可是,“主食(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真的可以大幅降低并长期持续吗?
这个,正是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
一些大型的长期观察性研究发现,长期(通常指数年以上)严格遵循“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全因死亡率(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上升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心血管健康方面。
对此,2022年,在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发布的《以缓解为目标的成人2型糖尿病饮食干预策略》立场文件中,还专门强调了:不推荐将“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包括“生酮饮食”)作为实现和维持“2型糖尿病长期缓解”的首选饮食策略!
原因是,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风险增加。
《【综述】缓解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证据及进展》
也就是说,虽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特别是“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于短期促进“2型糖尿病缓解”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它却并非实现“长期缓解”的理想方案或安全之选。
由于潜在的健康风险争议尚未完全消除,医学界对此仍持谨慎态度。
对于希望尝试此类饮食的患者,最好是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并避免将其作为终身坚持的饮食模式!
除了上面详述的两种饮食策略以外,相信不少患者可能还听说过甚至尝试过一些其他的饮食策略。
比方说,“间歇性断食/轻断食”:这种模式的核心不在于具体吃什么,而在于严格限制每天进食的时间窗口。
最常见的形式是“16:8间歇性断食”,即一天中只有8小时可以进食(例如中午12点到晚上8点),其余16小时仅可饮水或无热量饮料。
其他形式还包括“5:2断食”,即每周安排不连续的2天,大幅度减少热量摄入(通常为500-600 kcal/天);而剩下的5天,则正常饮食。
再比如,“地中海饮食”:这是指模仿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希腊、意大利南部)传统饮食习惯的一种膳食模式。
它强调大量摄入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坚果和橄榄油(作为主要脂肪来源),适量摄入鱼类和禽类,少量摄入乳制品(尤其是奶酪和酸奶),并限制红肉和甜食。
橄榄油和富含Omega-3的鱼类是其特色。
还有像“得舒饮食”以及“低升糖指数(GI)饮食”等特殊的饮食模式。
那么,这些饮食模式在实现“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方面的效果又如何呢?
遗憾的是,目前,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对有限:
一方面,相比于“【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针对“间歇性断食”、“纯地中海饮食”等用于“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的相关高质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对较少;
另一方,许多现有的、宣称评估这些饮食效果的研究,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并不纯粹!比如,一些研究“间歇性断食”或“地中海饮食”的临床试验中,可能会要求参与者“控制总热量摄入”。这就产生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很难确切知道,研究所观察到的“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效果,究竟是因为这种饮食模式本身,还是应该归功于“热量限制”等其他要素。
因此,客观来说,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特殊饮食模式(比如“间歇性断食/轻断食”、“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等),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认为它们可以单独作为“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的首选方法!
《【综述】缓解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证据及进展》
不过,这些饮食模式的优势在于大多可以长期坚持,并且,长期维持这些饮食模式都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明显的好处。
这意味着,对于已经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的患者来说,这些饮食模式可以作为后续长期维持的基础。
综合前面的所有内容,相信大家不难看出:想要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来实现“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其难度远比很多人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当前,效果最为确切的“【全代餐】热量限制饮食”,因为其对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且经济成本高昂,往往很难长期坚持;效果相对明确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长期采用也存在着安全性方面的顾虑......
而日常生活中一些可以长期执行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等,单独用于“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的证据却又不够充分、独立价值尚待证实。
因此,大多数时候,医生都会建议采取综合性的干预策略:比如,在“饮食调整”的基础上,还得结合规律的“运动锻炼”;以及,对于符合条件的部分患者,应该合理使用某些药物(例如“列净类”降糖药与“肽类”降糖药等)。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能够实现“停药/缓解”!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停药/缓解”的机会主要集中于2型糖尿病病程相对较短、超重/肥胖且自身胰岛β细胞尚存的这部分患者。
【参考文献】
1,【综述】缓解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证据及进展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6): 767-77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3,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1年9月 第29卷 第9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优质创作值得更多奖励#
#头条深一度#
糖尿病不用终身服药?2型糖尿病逆转6个关键方法,越早做效果越好
你没看错,我真的扔掉了吃了12年的降糖药。
那天在社区医院复查血糖,医生看着我的检查单,眉头先是紧锁,随后舒展开来:"老张,你这血糖控制得不错啊,糖化血红蛋白才5.4%,空腹血糖5.1mmol/L,比很多正常人还稳定。"
我笑了笑:"大夫,我已经半年没吃药了。"
医生一脸不可思议:"你确定没开玩笑?"
是的,我,一个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方法实现了不靠药物也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这在三年前,我认为完全是天方夜谭。
很多糖友和我有同样的疑惑:糖尿病真的能逆转吗?不吃药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传统医学观点告诉我们,2型糖尿病是"不可逆慢性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终身服药。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患者确实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不再需要药物治疗。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近46%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干预后,能够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长达2年之久,而且不需要任何降糖药物。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糖尿病的认知。
细细品味这一点:糖尿病并非不可逆转,而是我们之前缺乏足够强大的"逆转方案"。
糖尿病的本质是什么?它不仅仅是血糖高,更是一种能量代谢失衡的全身性疾病。我们习惯将其视为"血糖控制不良",却忽略了背后的真相——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
胰岛素抵抗就像一把生锈的钥匙,虽然存在,却无法顺利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而胰岛β细胞则是负责产生胰岛素的"工厂",在长期高负荷工作下逐渐"罢工"。
换个视角看,糖尿病其实是一场能量分配的混乱,而非简单的"糖太多"。
去年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糖尿病学术大会上,一位来自哈佛医学院的教授提出了震撼医学界的观点:"2型糖尿病的逆转窗口期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关键在于综合干预的强度和个体化方案设计。"
第一个关键:精准减重
你是否注意到,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体重问题?这不是巧合。研究表明,超过87%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或肥胖。
但值得深思的是,减重并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的下降,而是要减掉"毒性脂肪"。这些潜伏在肝脏和胰腺周围的脂肪才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罪魁祸首"。
我的糖尿病医生形容得很生动:"你的肝脏和胰腺被油脂包裹着,就像一个穿着厚重雨衣的工人,怎么可能灵活工作?"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2型糖尿病患者减掉体重的15%左右时,约有73%的患者能够实现临床缓解。更令人振奋的是,减重越早,逆转成功率越高。
第二个关键:低碳水饮食革命
传统的"均衡饮食"理念告诉我们要多吃主食,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低碳水饮食在糖尿病管理中展现出惊人效果。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最新指南也承认,适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是控制血糖的有效策略之一。
迪肯大学的一项为期12个月的临床试验显示,坚持低碳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2%实现了临床缓解,不再需要药物控制。
但我必须强调,低碳水并非零碳水。盲目极端限制碳水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科学的做法是: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米、白面、甜食),保留富含膳食纤维的复合碳水(全谷物、豆类、某些水果)。
第三个关键:运动不是为了消耗热量
很多人认为运动的目的是"消耗热量",但在糖尿病逆转中,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不伴随明显体重下降,规律运动也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35%,这意味着同样剂量的胰岛素能够搬运更多的葡萄糖进入细胞。
科学研究表明,结合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效果最佳。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而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则有助于保持肌肉量,预防肌肉流失。
第四个关键:时间限制性进食
时间限制性进食,简单说就是将一天的进食集中在8-10小时内,给身体留出足够的"代谢休息期"。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即使不改变总热量摄入,仅仅通过调整进餐时间窗口,也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8周后,87%实现了药物减量,26%完全停药。
第五个关键:应对压力与提高睡眠质量
压力和睡眠不足常被忽视,但它们对血糖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直接升高血糖。长期慢性压力可使血糖平均升高20-30%,相当于额外摄入了一顿主食!
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一项研究表明,连续3天每晚只睡5小时,健康人的胰岛素敏感性就会下降25%,更何况是已患糖尿病的人群。
第六个关键:全身代谢健康的整体观
糖尿病逆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全身代谢健康的整体观。
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健康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其中丁酸盐产生菌的增加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呈正相关。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膳食纤维摄入来"喂养"有益菌群。膳食纤维不仅能延缓葡萄糖吸收,还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维生素D水平也与2型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每提高10ng/mL,2型糖尿病风险可降低13%。
我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我所在的糖尿病互助小组中,已有17位成员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减药或停药。最让人振奋的是,他们不仅血糖得到了控制,整体健康状况也显著改善——血压下降了,胆固醇正常了,睡眠质量提高了,甚至多年的关节疼痛也减轻了。
糖尿病逆转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就像一位医生告诉我的:"健康不是目的地,而是一段持续的旅程。"
你是否准备好,开启自己的糖尿病逆转之旅?当你迈出第一步时,请你并不孤单。数以万计的糖友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而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向着健康的未来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翁建平,杨文英.2型糖尿病缓解的研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3):184-188.
3. 李光伟,纪立农.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作用.中华内科杂志,2023,62(5):367-372.
4. 徐景,贾伟平.时间限制性进食对代谢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2,30(2):99-104.
5. 赵家军,朱大龙.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123-12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