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尿比(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人“尿常规”检查时,若这6个指标“阳性”,警惕并发症!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那么简单,它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病,长期控制不好,最容易伤的就是肾。
那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提前发现这些隐患?
“尿常规”检查就是个低成本、高价值的“侦查兵”。但很多糖友做完尿检,不懂报告上的一堆术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果尿常规中这6个指标呈“阳性”,可能意味着并发症正在悄悄靠近。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几乎没有蛋白的。因为蛋白质分子大,肾小球过滤时会拦在外面。但如果尿蛋白阳性,说明肾小球的“滤网”破了,开始漏东西了。
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但尿蛋白已经升高。微量白蛋白尿是最早期的信号,如果不重视,可能很快发展成糖尿病肾病。这个阶段是可逆的,一旦错过了,肾功能就会一天天下降,甚至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糖友每3到6个月都应该查一次尿蛋白,不要等脚肿、泡沫尿、血压高了才重视,那时候已经晚了。
很多人以为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但尿糖只是血糖过高时的“溢出物”。正常人血糖不过180mg/dL,肾脏是不会让葡萄糖漏进尿里的。但当血糖超过这个值,糖分就会像水漫出堤坝一样,被尿液带走。
尿糖阳性说明最近血糖控制得不理想,甚至可能有突然飙升的情况。尤其是饭后不久检测到的尿糖阳性,更要小心。长期尿糖阳性,还可能引发泌尿道感染,因为细菌喜欢“吃糖”。
尿糖阳性不是确诊糖尿病的标准,但对糖友而言,它是个非常直观的“预警灯”。
当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意味着身体正在大量分解脂肪来供能。这在短期禁食、剧烈运动或减肥时可能会短暂出现。但若是糖尿病患者查出酮体阳性,尤其是同时伴有高血糖,那就不是好事了。
这时候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急性并发症,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甚至昏迷,必须尽快就医。一旦出现酮体阳性和尿糖阳性同时存在,就不要再等了,赶紧去医院。
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使用不规律的人,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小看一个“ ”号,可能是身体在向你求救。
尿潜血指的是肉眼看不到,但显微镜下能发现红细胞的情况。正常尿液是没有红细胞的,尿潜血阳性说明泌尿系统某处出现了损伤或炎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尿潜血阳性,要考虑是不是合并了肾小球炎症、感染,甚至肾结石或肿瘤。特别是当尿潜血持续阳性,同时伴有尿蛋白,那就更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
有些人因为没有尿频、尿痛等症状,就忽略了潜血,等症状出来时,病情已经发展了好几步。
尿白细胞正常应为阴性,它们的出现通常提示有炎症或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泌尿道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很多,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容易中招。
如果尿常规提示白细胞阳性,可能有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问题。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甚至发烧、腰痛。如果拖着不治,感染可能沿着尿路“爬”到肾脏,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长期高血糖会让尿液变得“甜”,这种环境正好给细菌提供了温床。糖友们尿里一旦发现白细胞阳性,千万别自己吃点消炎药就完事,要按医嘱用药。
尿比重反映的是尿液中溶质的浓度,正常值一般在1.005~1.030之间。它其实是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功能的镜子。
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随着肾损伤逐渐加深,尿比重可能持续偏低,甚至固定在某个数值,比如1.010,这叫“固定比重”,是肾功能下降的典型表现。
如果你发现近期总是尿频、尿多、口渴,同时尿比重偏低,就要留意是不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肾脏开始“失职”了。
糖友们一旦出现尿比重异常,不只是喝水多的事,背后很可能是肾脏“扛不住了”。
尿常规的6个“阳性”信号,其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前哨兵”。它们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 ”号,但背后透露出的是肾脏、泌尿系统甚至代谢功能的变化。
很多糖友平时很在意血糖,却忽略了尿检。尿常规比血糖更能提示身体内部的“风暴”。尤其是尿蛋白和尿酮体的变化,往往是并发症来临的第一步。
早发现、早介入,才能把并发症挡在门外。别等到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升高才后悔,那个时候,治疗的选择就少了很多。
日常生活中,糖友要学会和尿常规“对话”。如果报告有异常,不要慌,更不要拖,及时找医生判断是短期波动还是疾病征兆。
饮食上要少吃盐,控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发现尿蛋白阳性以后。多喝水不是万能药,但适当增加饮水量能帮助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用药方面,不要乱吃止痛药或保健品,它们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迷信中药利尿排毒,特别是没有明确成分的偏方,对肾脏有毒性的反而不少。
尿常规就像一本身体的“晨间通报”,用得好,可以帮你提早发现并发症,守住健康底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孙颖浩,王海燕,等.糖尿病肾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34-5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陈琳,王学浩.尿常规在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9):742-746.
糖尿病人排尿超这个数,当心肾病来了
李先生患糖尿病8年,近半年总感觉夜里频繁起夜,每晚要排尿2-3次,尿量也比以前多。起初他以为是喝水太多,直到体检报告显示尿蛋白异常才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II期。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24小时尿量持续超过2500毫升约5瓶矿泉水量,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糖尿病人如何通过尿液发现肾病?正常尿量范围1000-2000毫升/天,约2-4瓶矿泉水。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24小时尿量>2500毫升,尤其夜间尿量>500毫升/次,夜尿≥2次,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
自测方法:晨起第一次排尿后开始计时,收集24小时全部尿液,用量杯测量总量。
·二、尿量异常≠肾病,但合并这些症状要当心。单纯多尿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渗透性利尿,但若伴随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1、泡沫尿:尿液静置30分钟后泡沫仍不消散,蛋白尿特征。
→2、身体浮肿,眼睑或下肢按压后凹陷,常见于晨起时。
→3、血压骤升,收缩压>130mmHg,肾脏受损会加剧高血压。
→4、尿量突然减少,可能提示肾功能急性恶化。
·三、早期筛查记住3个金标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每半年1次,最早发现肾损伤,血肌酐+eGFR,eGFR<90提示肾功能下降。
晨尿观察法:将晨尿倒入透明杯,泡沫层>1厘米且不散需警惕。
·四、逆转机会在早期,做好3控一限。
→控糖:空腹<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一般情况。
→控压:血压<130/80mmHg,每日盐<5克一啤酒瓶盖量。
→限蛋白:优选鱼、鸡蛋,每日0.8克/公斤体重60kg,约48克。
避雷区:戒烟酒、不熬夜,慎用布洛芬及不明中药。
关键提醒:糖尿病肾病1-3期可通过治疗逆转,4期后难以挽回。建议每3个月测一次24小时尿量,血糖波动时加密监测,发现泡沫尿或尿量异常,2周内务必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肾脏的损伤是沉默的,但并非无迹可寻。就像王先生的经历,看似普通的夜尿增多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健康危机。转发给身边的糖友,早一步发现,多一份逆转的希望。
健康寄语:别让疏忽成为遗憾,守护肾脏从今天开始,每一次排尿都是身体在与你对话。控糖空腹7.0米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一般情况控压血压80分之130米,moll每日盐5克,一啤酒瓶盖量限蛋白优选于鸡蛋每日0.8克,公斤体重60千克,约48克。
必来区戒烟酒,不熬夜,慎用布洛芬及不明中药。关键提醒:糖尿病肾病1比3期可通过治疗逆转,4期后难以挽回。建议每三个月测一次24小时尿量,血糖波动时加密监测,发现泡沫尿或尿量异常,2周内务必检查尿常规加肾功能。
肾脏的损伤是沉没的,但并非无计可循。就像王先生的经历,看似普通的quote,夜尿增多,quote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健康危机。转发给身边的糖友,早一步发现,多一份逆转的希望。健康气宇,别让疏忽成为遗憾。守护肾脏,从今天开始,每一次排尿都是身体在与你对话。
糖尿病肾病与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起病较为隐匿,在疾病早期,患者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而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当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时,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严重并发症,即使采取治疗措施也只能起到一定的延缓病情和改善症状的作用,并不能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可因发展为肾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这也是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是临床上引起患者肾功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据研究报道,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ACR)、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U)等指标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价值较高,通过UACR、CysC、CRP、HbA1c、MAU等指标,可动态观察患者肾脏的微血管病变,从而早期诊断,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C-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非糖基化的聚合类蛋白,对机体的炎症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当出现炎症感染时,脂肪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刺激血管内皮因子分泌,肾小球系膜细胞数量增加,增强了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蛋白质的生成,从而蛋白水解酶和超氧化物增多,进而使肾脏受到损伤,最终CRP增多,因此,CRP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映机体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由血红蛋白和血糖所合成的综合性蛋白,而HbA1c 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较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胱抑素C(CysC)是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指标。CysC在通过肾小球时不会受到阻碍,近曲小管中的上皮细胞能够重吸收并降解 CysC,CysC 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明显的反映肾小球的轻微损伤,进而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从而辅助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微量白蛋白(MAU)能够提示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当患者的肾脏功能完好时尿液中不会检测到白蛋白,当早期肾脏功能发生障碍时,尿液中就会漏进微量的白蛋白,随着病情的发展并且未得到及时的控制时,尿液中就会出现大量的白蛋白,表明肾脏的损害程度较大,因此,MAU 可用来判断早期肾脏是否遭受损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ACR)作为诊断肾脏疾病的“黄金标准”,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型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多数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能够维持机体的胶体正常渗透压,指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偏大,即尿肌酐浓度下降,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则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据文献报道,与正常人相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UACR、CysC、CRP、HbA1c、MAU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更加意味着通过这几项生化血清学指标的检验能够有效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生化检验能够有效地帮助疾病诊断,并且能够对病程进行辨别,临床效果明显,可在临床诊断中加以应用推广,以便能够及早地诊断糖尿病肾病病情,及时实施治疗措施,降低病情的恶化风险,促进患者康复。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