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糖尿病 遗传(父亲糖尿病遗传儿子还是女儿)
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给出答案
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哪些人比较容易得糖尿病?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患病?在11月6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郭立新给出详细解答。
郭立新表示,糖尿病确实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研究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郭立新强调,遗传因素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避免肥胖。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而且,随着肥胖加剧,糖尿病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2.适度运动。郭立新介绍,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使身体机能处于比较好的状态,增加体内肌肉量,减少脂肪量,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手段。
郭立新呼吁,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前期,可以及时进行干预,阻止糖尿病进展。
来源: 央广网
糖尿病遗传有性别关联吗?或许我家就是一个巧合,如何防止遗传?
有人说,父亲患糖尿病遗传给女儿,母亲患糖尿病遗传给儿子。
从我家来看,我家兄妹7人,三男四女。
三个兄弟都没有糖尿病,四姐妹中,有三人患糖尿病,其中没有患上的那一个是从小被姑姑带回去做了养女的。
再往上推测到我父亲那一代,凭我是个学医的,做一下分析。
我父亲48岁那年病逝,据母亲说,父亲病了好多年,住了好多次院,躺在病床上特别能吃,越吃越瘦,越吃越无力。
上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饭都吃不饱,糖尿病太少了,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父亲即使多次住着大医院,也没能被诊断出糖尿病。
只知道当时父亲一次次去医院,一会是败血症,一会是心脏病,一会说疟疾,最后视力模糊,眼睛看不清了,现在看来上述都是糖尿病并发症。
1971年冬天的某一天,那一年我8岁,48岁的父亲在家里突然去世了,整个家庭措手不及,悲痛欲绝。
再回想我奶奶,在我25岁时,我已经在医院工作了4年,奶奶当时93岁,突然昏迷,几天后离开。
记得奶奶的眼睛一直不好,视力很差,奶奶从五六十岁开始就是病怏怏的,不能干活,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烂足,每天坐在家里捏着红肿的脚趾头扒呀扒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病和糖尿病足。
父亲和奶奶都是糖尿病只是我的一个思维判断,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或许我们家的情况只是一个巧合,现代医学表明,糖尿病遗传并没有性别关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饮食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孩子从小做好饮食体重方面的管理,能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我家那个被姑姑带走做养女的姐姐就没患上糖尿病,姑姑不能生育,经济条件也好,从小饮食和我们家大不相同。
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何等重要,必须从小重视,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子女千万要重视。
糖尿病会遗传? 听我一句心里话
两型糖尿病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占比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两型糖尿病绝对是我们国家的糖尿病主力军。两型糖尿病确实是有它的遗传背景,尤其是父亲母亲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更高。
如何预防下一代得糖尿病?其实还是要早期做好预防工作,还是要提倡一些健康的生活模式,在饮食、运动、生活起居方面都要做的更好一点。既然你认为得了糖尿病,那你肯定平时应该更加对自己的生活上面会更加注意,那你就把你的这份对生活的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以及健康的生活模式传递给你的孩子。
我觉得这样是更好的一种模式,绝对是可以延缓或者避免你的孩子发生糖尿病。
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