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可以不吃药(糖尿病可以不可以吃无花果)
糖尿病不吃药能好吗?专家提出了这4点!
得病了不需要去医院,甚至不需要吃药就能好的方法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大多数的疾病光靠饮食是不可能的。饮食只能做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2.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专家: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俞萍主管护师
糖尿病患者不吃药也能好?这5大误区越早知道越好!
医学发展到今天,糖尿病仍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的疾病,而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今天,咱重点来谈一下饮食。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绝不仅是限制饮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控制总热量、营养均衡、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
1.控制总热量
每天吃进去的一切食物所产生热量的总和即为总热量。主食、副食、零食、食用油等都应包括其内。每人每天所需总热量是根据体重、体力活动强度等计算出来的。有些患者只注意控制粮食的摄入量,而肉、蛋和小零食如瓜子、花生等不控制,事实上饮食中热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主食)、蛋白质、脂类。主食和蛋白质、脂类功能的区别仅在于,它能够更迅速的转化为葡萄糖,增高血糖。所以,糖尿病病友一定要明确,控制总热量除了要控制主食以外,还包括控制所有饮食,就是要把吃进口里的每样食物都算算它的热量,哪怕是一些零食小吃。
2.营养要均衡
食物成分要合理搭配,三大营养物质要均衡。各类食物所占总热量的比例:碳水化合物食物为60%;脂肪为25%;蛋白质为15%。每天的饮食安排可以按照这个比例进行。
3.少量多餐
有的病友难以忍受长期的饮食控制,总想一次吃个痛快,就干脆不吃早餐,中餐的时候把早餐的量加起来一起吃,结果餐后血糖升得很高,大大加重了胰岛的负担。健康的饮食方法应该是少量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主食少于2两。进食定时定量,不要随意不吃或少吃,更不能多吃。并掌握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
4.高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粗纤维,能够降低血糖、血脂,还能帮助通畅大便,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各种粗粮,比如玉米、高梁、荞麦等和豆类、绿色蔬菜、瓜果中都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而粗粮和蔬菜中含量更高。尤其是绿色蔬菜,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而且热量非常低,所以如果感觉饭没吃饱,可以大量吃绿色蔬菜增加饱腹感。
5.清淡饮食
“清”就是少油的意思,“淡”就是不咸的意思。油脂类的食物产热多,而且对心血管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要少吃。每天摄入不超过2匙。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除了炒菜少放油外,各种坚果也要少吃,这两者外形虽然大有区别可都属于脂类。另外,糖尿病患者当然不能随便吃含糖的甜的食物,这些食物会让人的血糖迅速升高。而为了防止血压升高引起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口味也不能太重,饭菜要少放盐,每天不超过6克。
糖尿病患者饮食常见的5大误区!1.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主食摄入过少,可致脂肪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主食一般每日不应少于3两。
2.粗粮含糖低,食量可不限
粗粮含糖量低并含植物纤维多,故提倡吃粗粮,但粗粮含糖量比细粮仅低约10%,因此,在提倡多食粗粮的同时,宜应限量。
3.坚果不含糖,多吃无妨
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含糖量虽低,但含脂肪高,脂肪也可在体内转化为糖而使血糖升高。100克花生米所含热量等于200克馒头。
4.多吃蔬菜,不问品种
土豆、山芋、南瓜等含淀粉多,必须限量;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含纤维多,可适量多用;黄瓜、西红柿含水多,也可适当多吃。
5.少吃主食,多喝粥
北方人有早晚喝粥的习惯,但如把粥煮得过烂,进了肠道会很快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升得过高。如果爱喝粥,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可加些青菜一起吃。
这些糖友可以不吃药,仅用生活方式控糖,具体怎么做?这里有答案
血糖,是我们人体供能的最主要物质,尤其是大脑,它的供能只来自于血糖。当我们没吃早饭的时候,出现头晕的现象。其实,这就是体内血糖太低,导致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大脑的表现。
血糖太低,会有低血糖。但血糖太高,同样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糖尿病就是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可损害多种靶器官,损害血管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损害肾脏可增加慢性肾病的发生风险;损伤视网膜可增加失明的发生风险;损伤神经可引起感觉异常、脏器功能紊乱等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合理降糖以减轻靶器官损害,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控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药物降糖,可大多数糖友还是从心理不愿意接受的。毕竟只有生病才吃药,若是不吃药,则可以从心理上安慰自己:我和健康人群是一样的。
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能仅通过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又具体该怎么做呢?
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药物降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无症状,待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可能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可能已经有所下降,自身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需依靠口服药或胰岛素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
二是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血糖可能会逐渐升高,以前依靠生活方式干预降糖的患者可能需要启动口服药治疗,以前依靠口服药降糖的患者可能需要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糖尿病患者起始就应给予药物降糖,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通常为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部分患者发现及时、处于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幅度不大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目标范围,但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期间,若非药物治疗已不能控制血糖达标,也应启动药物治疗。
其次,部分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就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可减轻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所恢复,这部分患者可暂时脱离药物治疗,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降血糖,不过非药物治疗持续时间有限,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最终可能也需要启动药物降糖。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饮食、运动、体重均是干预的重点,具体如下:
1、饮食方面
糖尿病患者应减少每日食物总热量,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经肠道分解,可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入血,是血葡萄糖的主要来源。
脂肪属于高热量食物,长期超量摄入也可升高血糖;酒精也属于高热量食物,长期大量饮酒易升高血糖,且空腹饮酒时容易诱发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限酒或戒酒;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具有延缓餐后血糖升高的作用。
2、在运动方面
运动这一过程可消耗储存在人体的糖原,有助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至少运动150分钟,每次至少运动半小时,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增加抗阻引动。
3、在控制体重方面
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因此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建议糖尿病患者在3-6月内减轻体重的5%-10%。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