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梁糖尿病(老梁谈糖尿病)

5分钟健康课 0
文章目录:

3周就肾衰竭!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现6个不适,立即就医

“才三周时间,就从糖尿病发展到肾衰竭?”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广州一位58岁出租车司机老梁的真实经历。他平时血糖控制马马虎虎,最近总感觉乏力、胃口差,还以为是夏天太热,结果查出肾功能只剩不到30%。医生说,如果他能早点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生活看着“还不错”,却突然查出严重并发症?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很多人以为自己只要不抽烟不喝酒,就“比别人健康”。但很多问题,往往早已悄悄发生在体内。

如何在生活中提前识别危险信号,避免糖尿病引发严重后果?今天这篇文章,给你最实用的答案。

糖尿病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持久战。5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尤其是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忽略身体的细微变化。很多人等到身体真的“亮红灯”,才开始后悔没早点管住嘴、迈开腿。

很多男性觉得自己“挺能扛”,一点不适也不当回事。但糖尿病并发症从来不给人留太多反应时间,尤其是肾脏,一旦受损,常常不可逆。三周就进展到慢性肾病五期,这样的速度,并不罕见。

那到底是哪“6个不适”值得警惕?答案其实藏在生活里,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首先是尿量变化。如果你发现近期小便明显变少,或者夜尿次数突然增多,不要只以为是“喝水多”或“年纪大”。这可能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信号,说明肾功能正在悄悄恶化。

其次是乏力与恶心。很多人觉得“人上了年纪,累点正常”,但如果你感到持续性疲劳,而且还伴有胃口差、吃啥都觉得没味道,这种尿毒素积聚的表现,更要提高警惕。

第三是浮肿。特别是早晨起床后眼睑浮肿,或长期脚踝肿胀,很可能是肾脏排水功能异常。别总以为只是“前一天吃咸了”,如果持续几天,就要尽快做检查。

还有一种常被忽视的信号是血压升高。很多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合并高血压,但当血压开始难控制,或者波动剧烈,其实是肾小动脉发生硬化的表现之一,提示肾损伤已经加重。

第五是贫血。肾脏除了排毒,还负责生成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一旦肾功能受损,人就容易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的情况。别以为这是“气血虚”,有可能是肾在“求救”。

最后是皮肤瘙痒。糖尿病人本就容易皮肤干燥,但如果你发现瘙痒越发严重、晚上睡不着,而且没有明显皮疹,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尿素氮、磷酸盐积聚导致的代谢性毒素在作怪。

很多人会问:“我平时血糖控制得还行,怎么还会肾衰竭?”这里面有个误区。即使空腹血糖暂时正常,也不能代表全天血糖都稳定。而长期高血糖会不可逆地损害肾脏微血管,就像细雨打石,日久见痕。

有些人存在隐匿性肾病,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时查出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才知道。问题是,大多数人一年都不体检一次。

那有没有办法预防?当然有,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体检时不要只看血糖和血脂,还要关注尿常规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这些项目不贵,但价值巨大。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听身体说话”。很多男性爱吃肉、喝酒、应酬多,肾脏负担本就

重。建议每周至少三天晚餐以蔬菜为主,少盐少油,减少蛋白质代谢废物的生成。

饮水也很关键。很多人以为“多喝水排毒”,结果却水中毒。每天饮水量应根据体重和出汗情况调整,不能一刀切。肾功能不好的人,更不能盲目喝水。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是“用药”。很多中老年男性喜欢吃保健品止痛药,但不少药物对肾脏有潜在毒性。特别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加速肾小球硬化

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建议至少每半年查一次肾功能,包括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不要等到腿肿、头晕才想起来去医院。

“我这么多年都没事,为什么现在突然出问题?”这句话许多患者在住院时都会说。其实问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在积累。就像老梁,他说自己十年前就查出糖尿病,但从没重视过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展到需要透析的阶段,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而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避免走到那一步。

很多人觉得“肾病不是癌症”,没那么可怕。但肾脏一旦损伤,几乎不可能恢复原状。它不像肝脏能再生,更多时候只能靠控制进展,延缓恶化。

如果你已经50岁以上,有糖尿病史,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该对肾功能保持警惕。特别是出现前面提到的6种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健康从不是一件难事,它藏在每一个你愿意认真对待身体的时候。别再用“还没事”来敷衍身体的提醒。等到真的出事,付出的代价往往远比你想象的大。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想起自己或者身边人最近也有类似症状,那就别犹豫,尽快安排一次全面体检。当身体开始抗议,不是喊你听听而已,是在提醒你:该换种活法了。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身体变化?或者家人朋友是否也有糖尿病史?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或留下问题,我愿意为你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杨文英,张伟.《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11):955-97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4-4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老梁1月前刚做的体检,可如今查出来癌症!体检没用?医生辟谣

小区老梁58岁,1个月前单纯体检,就是有点脂肪肝,有点高血压,别的还不错!

可是这两天老梁住院了,听说是癌症!

有人说体检就是骗钱,根本啥也查不出来!

真的是这样吗?

体检肯定有用,但体检只能发现部分明显的问题,并不是体检什么疾病都能发现。

我们在临床也能遇到今天做完体检正常,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都正常,晚上就突发心肌梗死的。

体检正常,过几天查出癌症,这也并不能否则体检没有用处,只是体检不能查出部分疾病而已。

体检都能查出哪些问题?

我们常规的每年体检或者单位体检当然有用处,不但能查出很多常规问题,也能查出来癌症。我们医院就是体检查出过肺癌的医生、甲状腺癌的护士、卵巢癌的护士等等癌症。这些人早发现早治疗,目前病情都稳定,有位主任肺癌10多年了,现在还正常上班,还能上手术。

常规查体大体分为抽血以及其它检查。

抽血化验:

血常规,能发现是否有感染,是否有贫血,是否有血小板减少,是否有血液病,是否有血液相关性癌症。

肝功能,能检查肝脏是否正常,如果肝功能异常,必须进一步明确原因比如是药物性的,是肝硬化,还是肝炎,还是肝癌等等问题。

肾功能,能检查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肾功能异常,必须尽快明确原因,是药物性的,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引起的,还是肾炎,还是肾病综合征等等原因。

血糖,能确诊有没有糖尿病,当然除了空腹血糖,还需要查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能明确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是否正常,排除高脂血症。

电解质,能明确钾、钠、氯是否正常。

必要的情况下,还会查甲功五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排除甲亢或甲减。

有些人还需要查肝炎系列,看看有没有肝炎,或有没有抗体。

对于高危人群,也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检查癌症,但大部分癌症初期,肿瘤标记物都很难检查出来。只有当癌症进一步发展,肿瘤标记物才会表现为异常。

其它检查:

胸片:能检查肺部情况、气管情况、心影大小、肋骨情况等等问题。

腹部超声:明确肝胆脾胰的大小,以及是否有囊肿或占位,这些部位明显的肿瘤,可以通过腹部超声发现。

肾脏超声:观察肾脏大小,以及是否有囊肿或肿瘤。

甲状腺超声:看看甲状腺是否正常,有没有囊肿或肿瘤,附近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能发现甲状腺癌。

心脏彩超:能看看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心脏瓣膜是否正常,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检查基本上是目前常规查体的一些项目,能发现很多问题,也能排除很多问题。或者说能发现大部分问题,并且排除大部分问题,所以查体才有必要性,才能发现小问题,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酿成大祸。

通过常规查体,能初步发现比较明显的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等癌症。

体检的好处和局限性:

但是常规查体并不能发现一些初发的癌症,比如说肺癌初期通过胸片是很难发现,只能通过CT检查,比如消化道肿瘤,很难通过通过查体查到,只能通过内镜检查,比如胃镜、肠镜才能发现食道癌、胃癌、肠癌等等。

还有很多肿瘤,也只有出现一些症状的时候,结合症状再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体检不是万能的,但体检有体检的好处,体检能发现很多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脏器囊肿、肝肾功能异常、部分肿瘤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早发现,不早治疗,必定会酿成大祸。

所以体检有一定好处,而且很有必要!但体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体检不是万能的!

57岁老梁,深夜脑梗瘫痪!专家提醒:过了50岁,3件事情要少做

57岁的老梁昨天晚上打麻将打到11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晕得厉害,一侧手麻了,拿麻将都拿不稳,他以为自己是长期熬夜熬的,想回家休息,谁知道刚起身,就晕倒在地。和他一起打麻将的人瞬间就慌了,七手八脚地想把他扶起来,有人经验比较丰富,赶紧拨打了120,并且联系了他的家人。

结果,紧急送往医院之后,被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幸运的是,由于送诊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溶栓治疗,语言功能受损不是很严重,但是左侧身子却没有知觉了。老梁喜欢打麻将已经很多年了,以前为了生计奔波,只在空闲的时间摸两把,几年前儿子心疼父亲一辈子劳累,让他不用干活,在家休息,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

刚刚闲下来的时候,他一时无措,妻子看孩子,他帮着打下手,但是干了一辈子的粗活累活,哪会做家务,因此总被妻子嫌弃。后来在小区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人,每天没事就一起打打扑克,搓搓麻将,慢慢地越来越上瘾,经常性的一玩就是一整天。病发前的几天,他就抱怨说感觉手麻,家人要带他去医院看看,他又不愿意,担心浪费钱也担心会查出什么问题,却没想到差点把命搭进去了。

50岁是一道分水岭,经常有人说自己年过半百,人生走了一多半了,其实是有道理的,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7.3岁,50岁之后,身体的器官功能开始下降,年轻时的损伤慢慢的从量变到质变开始转化,而女性也进去了更年期,很多人形容这个阶段就是: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地方是舒服的,但是去医院却又查不出实症。

过了50岁,虽然不劝所有人的保温壶里泡上枸杞,但是3件事情却一定要少做!

1. 长时间久坐

因为长时间久坐导致心梗、脑梗的病例数不胜数,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母,连着打了几天的麻将突发心梗去世。有报道说:广州一男子长时间打麻将后,后背剧烈疼痛,止痛药都不起效果,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江苏张先生连续打麻将4个小时后,发现腿部逐渐失去知觉,确诊为腿部大动脉血栓。

久坐会引起各种疾病,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会使人体的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使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此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导致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心悸、头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会诱发脑梗或者心梗。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越大,久坐的伤害性就越大,因为年龄越大,血管状况越差,身体出现血栓的概率就越大,尤其是猛地起身,血栓脱落,会加大脑梗、肺栓塞等疾病的风险。

2. 不良饮食习惯

很多疾病就是吃出来的,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这些年我国含糖饮料和速食食品的消费趋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我国食盐的消耗量明显超过WHO规定的每人每天5g的标准,一些地区甚至超过了2-3倍。

高盐高糖饮食会加速脑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脑梗是由于脑血管内膜损伤导致的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形成局部血栓,加重动脉狭窄,严重的会使动脉完全闭塞,从而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损伤。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加厚,血液粘稠,血管破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最终导致血管堵塞,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3. 其他

①晚饭吃得过晚:临床研究显示,晚上7点之后进餐或者进餐与晚上睡眠的时间距离不超过2小时,夜间血压升高是这期间不进食的2.8倍。晚饭吃得过晚,饭后几乎就不运动了,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不断地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进而使脑梗、心梗的风险大大提高。

②长期慢性病得不到控制:50岁之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这些疾病指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大大增加脑梗、心梗的患病率。

过了50岁,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不断地下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延缓这个进程的进展,通过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将各慢性病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等方式,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