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骨折手术(糖尿病骨折手术后吃鸽子汤可以吗)
得了糖尿病,连骨折风险也增加了?糖友们别让骨头“悄悄受伤”
#永州头条##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糖尿病对骨折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很多都伴有骨质疏松,而这一类的病人在受到轻微的外力以后,相对正常人容易骨折。
糖尿病的病人一旦发生骨折以后,相对正常人骨折的愈合速度要慢,而且容易发生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这种情况,有时候在骨折周围,如果出现了开放性的伤口,那么还容易导致感染。
糖尿病的病人由于体内长期的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在骨折以后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从而加重骨折周围的炎症反应,不利于骨折愈合。
糖尿病患者能做手术吗?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需要进行手术的时候要给予特别关注。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这将增加手术风险。
手术应激还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增加手术以后的管理难度,也是手术以后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高血糖还可能造成感染发生率增加,伤口愈合延缓。
所以糖尿病骨折病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手术,但是术前要做好准备和评估,包括血糖、心血管并发症,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建议血糖控制目标为7-10mmol/L。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手术以前应该停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或者接受大中型手术的患者,应该及时改为胰岛素治疗,术中术后也要对血糖进行密切监测和严格控制。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李琴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为何“糖友”骨折难恢复?提醒:想要恢复快,护理需做好这3点
糖尿病属于一种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一旦患病,由于血糖值呈现慢性增高状态,很容易使体内的多个器官发生慢性病变,导致器官功能衰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的概率会非常的高。
而且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骨折问题,并且在骨折之后,很难快速恢复,使患者的健康受到较大程度影响。所以有很多人想知道,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骨折恢复比较难?
患上糖尿病之后,除了要及时服用药物进行降糖治疗以外,必须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比如所有高糖类食物不可以摄入,高油脂、高热量等食物也应减少或禁止摄入。
另外,每一餐还应严格控制总进食量,不可以使体内的总热量超标。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不敢吃东西的行为,或者是每一餐只是少量吃一些蔬菜与粗粮。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缺乏,比如钙质。
而钙质一旦缺乏的话,就会引起骨质疏松。不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或者是容易骨折现象,在骨折之后,由于体内缺乏钙离子,就会导致骨折面很难快速愈合。
另外,患者的血糖值呈现慢性增高状态,皮肤当中的糖原含量也会升高。这样一来,很容易使患者出现一些皮肤感染现象。
而且在发生感染或者是出现一些皮肤损伤问题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甚至会有严重感染的情况出现。从而使患者在发生骨折问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
那糖尿病人骨折该如何护理?
一、做好饮食调理
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在骨折之后不要吃一些高糖食物或者是喝一些高糖饮品,否则会导致血糖值升高,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患者应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蛋白质,以及钙质、磷元素、铁元素等营养物质。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多的营养支持,促使骨折面快速愈合,还不会影响到血糖值。
除此之外,患者每天的饮食中应适当增加一些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成分,能够加速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缺钙等现象,还能够加速骨折面的快速愈合。
二、适当休息与及时恢复锻炼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按医嘱适当卧床休息,不可以随意活动。否则会影响到骨折面的愈合,甚至会引起感染现象。对于处在恢复期间的患者来说,也应该按照医生叮嘱及时进行恢复锻炼,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三、注意监测血糖值
在治疗和恢复期间时,必须注意血糖值的监测。如果血糖值出现了不稳定,比如持续升高现象,势必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感染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由于患病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体内钙质缺乏。再加上皮肤内糖原含量增加,所以使患者出现容易骨折以及骨折后难以愈合的情况。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问题时,必须及早接受科学规范治疗,并做好以上3点日常护理工作。既可以促使骨折面快速恢复,还有着稳定血糖值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骨折难愈?上海专家研发新型骨引导膜
糖尿病患者骨折不易愈合怎么办?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获悉,该院创伤骨科许硕贵教授团队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力-电-药物耦合”的骨引导膜,为糖尿病骨折修复的主动调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相关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情况,这是因为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促进慢性炎症,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加剧了骨骼修复的挑战。高糖环境引发的骨质异常造成内固定稳定性下降,骨折断端微动幅度增加,过度的微动刺激会进一步恶化局部炎症反应。
对于此类情况,目前临床干预策略多聚焦于通过调控患者的血糖来抑制慢性炎症,但传统被动式药物递送系统缺乏对微动环境的动态响应能力,无法实现精准的药物控制,影响治疗效果。
许硕贵提到,现有研究普遍忽视过度微动引发的继发性炎症对骨愈合的叠加抑制效应。因此,开发解决局部高血糖和微动过度性炎症的治疗策略对于促进糖尿病患者有效的骨折修复至关重要。
电刺激技术因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和有效抑制炎症的独特优势,在骨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然而传统设备依赖外部电源的特性导致操作复杂、生物相容性差及感染风险等问题。新型力-电耦合材料为实现局部精准电刺激提供了新思路,但其在糖尿病骨折修复中仍无应用。现有系统普遍采用刚性金属电极,存在长期毒性隐患,且机械性能与骨组织不匹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有没有一种可能建立基于力学微动的自适应治疗系统,打造“力学-电学-药学”三维协同治疗新模式?许硕贵研究团队通过静电纺丝和氧化聚合成功构建了具有力学响应的“力-电-药物耦合”系统。
据介绍,该体系以聚偏二氟乙烯纤维膜为基底,将二甲双胍加载到聚吡咯涂层中,将断端微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激活聚吡咯的电化学还原,二甲双胍触发应力响应从而实现药物释放。
该系统首次将不利于骨愈合的骨折断端过度微动逆转为促愈合“电微环境”的始动因素,使这种力-电转换不依赖外部动力,由骨折断端自然形成的微动源源不断产生。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并促进成骨;二甲双胍则通过双重通路协同增强抗炎-成骨-血管生成效应。
“相较于传统电刺激技术,该系统具有无外接电源、生物相容性优异、动态响应微动环境等核心优势。”许硕贵提到,研究成果凸显了整合生物力学刺激、电信号传导和靶向给药在复杂病理环境下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为发展个性化骨修复疗法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很好的转化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