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状(糖尿病患者病状)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面认识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而不仅仅关注血糖,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器官衰竭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类型。Ⅰ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通常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因素有关;妊娠糖尿病主要由于妊娠后孕妇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大部分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基因、环境、药物、感染等病因导致。
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年龄大于40岁;超重和(或)肥胖;中心型肥胖;有家族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活动不足或静坐生活方式者。
另外,6.1mmol/L≤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7.8 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被认为是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这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明显减轻。但有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部分并发症症状,比如出现皮肤瘙痒、反复泌尿系感染、伤口不容易愈合等情况,发病隐匿,应提高警惕尽早检测血糖。一旦确诊糖尿病,应及时进行治疗。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适量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保持正常体重,消除腹部肥胖。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kg/㎡之间,同时避免腹型肥胖,男性腰围要小于90cm,女性腰围要小于85cm。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更要定期检查。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过度饮酒。睡眠充足。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代谢的平衡。
自我管理。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如正确使用血糖仪、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等。
撰文:陈之瑜 江绮雯 通讯员 清远疾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之瑜;江绮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警惕!出现这些症状 糖尿病的“魔爪”正在伸向你
说到糖尿病
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老年病、大吃大喝、肥胖……
其实
糖尿病远比我们想象的
更加狡猾和多面!
糖尿病是一种“数字病”,它在发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只能通过监测血糖的数值变化来了解疾病状态。而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损伤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导致失明、下肢截肢等!
因此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就变得至关重要!
这里为您总结了几个小窍门
帮您装好血糖“小雷达”!
“游泳圈”带你“游”向糖尿病
四肢纤细,肚子有点肉肉,男士们叫它“啤酒肚”,女士们称这种身材为“苹果体型”。如果您也是这样,可得多关注一下自己的血糖了!拥有这类身材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更高,知道为什么吗?听听专家的解释~
糖尿病“尊老”也“爱幼”
提到“三高”,您是不是觉得只有老年人才会有?其实不然!其中,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就并非老人专属。儿童、青少年也不能逃脱它的“魔爪”!如果小朋友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多加小心喽!
脾气火爆、焦虑烦躁
小心变成“小糖人”!
心情还能影响血糖水平?是的,您没听错!医生提示:长期负面情绪可能引起体内应激,激发高血糖和高血压,导致胰岛素抵抗。抑郁情绪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又会进一步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有可能是“烦”出来的,并不是危言耸听!心情波动对人体中的血糖影响到底有多大?听完以下专家的分析,可别再抑郁、焦虑、生闷气啦!
身体自带的“血糖仪”
您看懂了吗?
我们的身体是一台精密的仪器,自备了一台“血糖仪”,您知道是哪个部位吗?其实就是我们的脚!如果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当您的下肢又出现以下问题时,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可怕的并发症!
你是不是糖尿病易感人群?
很不幸,糖尿病似乎更加青睐国人!除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差异外,亚洲人的体质比欧美人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除了家族遗传因素,还有这么几类人群更值得关注!戳视频,看看有没有您?
多年来,糖尿病一直被当作老年病看待,又因其在前期发病时无明显的不适症状,造成了人们对该疾病的忽视。有些人甚至已经血糖超标,自己却不知道。长期高血糖蛰伏在我们的身体里,悄然摧毁着我们的健康。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识、了解、预防糖尿病。
责任编辑:康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