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香肠(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香肠吗?)

梁医生科普 0
文章目录:

最新研究:每天吃一根香肠,癌症、糖尿病风险增加?还敢吃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礼物]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实物)一份,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香肠,作为许多人早餐、晚餐或聚会时的常见食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方便、味美,且价格亲民,让它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不过,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却引起了广泛关注:每天吃一根香肠,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给了消费者一个警示信号,也让香肠这一传统美食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这一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香肠真的这么“可怕”吗?

香肠之所以能被大量消费,首先要归因于其便捷的特性。

香肠通常是通过加工肉制品(如猪肉、牛肉或鸡肉)与盐、香料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制成的。

香肠的保质期较长,且不需要复杂的烹饪过程,因此深受忙碌家庭和工作日程紧张的人们的喜爱。

但它的加工工艺也使其成为许多营养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关注的对象。

长期食用过量的香肠等加工肉制品,是否真如研究所言,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呢?

根据最新的研究,吃过多的香肠,特别是每天吃一根,确实可能对健康带来影响。

这项研究主要是基于加工肉类中常含有的某些有害物质,尤其是亚硝酸盐、苯并芘和某些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会增加癌症风险。

亚硝酸盐是最常见的添加剂之一,它不仅能延长香肠的保质期,还能赋予其特有的颜色。

然而,当亚硝酸盐在体内与胺类物质反应时,可能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这种致癌物质可能与结直肠癌、胃癌等肿瘤的发生相关。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包括香肠、热狗、火腿、培根等,列为1类致癌物。

根据WHO的评估,长期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甚至与胃癌、胰腺癌等其他类型的癌症相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研究还表明,加工肉制品与糖尿病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例如,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增加50克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19%。

尽管这种关系并非直接因果,但统计数据清晰表明,过量食用加工肉类对代谢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加工肉类中富含的盐分、饱和脂肪以及糖分,都会增加人体胰岛素抵抗,进一步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

并且,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会使得血糖水平失控,从而加剧肥胖问题,导致代谢紊乱。

那么,香肠真的会如此严重地危害健康吗?研究显示,单纯偶尔吃香肠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或糖尿病的发生。

问题出在“过量”上。很多人每天摄入过多加工肉制品,甚至将其作为主食,这种长期积累的负担才是导致健康问题的根源。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成年人每周食用加工肉类的次数不应超过2到3次,保持适度即可享受其美味,而不至于增加健康风险。

对于香肠这种食物,如果能合理控制摄入量,偶尔享用,实际上并不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但如果过量食用,尤其是将香肠作为长期饮食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就不容忽视。

除了癌症和糖尿病,过多摄入盐分和饱和脂肪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加工肉制品通常富含钠盐,而高盐饮食已经被证明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关联。

过量摄入饱和脂肪,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中风、心脏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减少香肠带来的健康风险呢?

首先,大家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替代品,比如白肉香肠或植物基香肠。

这些香肠相较于传统的猪肉香肠含有更少的脂肪和盐分,且不含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其次,尽量选择没有过度加工和添加化学物质的食品。

越来越多的厂家推出了无添加或低钠的香肠,这些香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健康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食物的摄入应该多样化,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应作为偶尔的零食或餐点,而不是日常饮食的常规选择。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能够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降低代谢疾病和肠道癌症的风险。

此外,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等,也能帮助身体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健康的烹饪方式也非常重要。

香肠如果是通过烤制、炸制等高温方式烹饪,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

选择低温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等,不仅能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总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现在的问题是,吃香肠这样一种看似无害的食物,真的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健康风险吗?

如果大家无法控制香肠的摄入,应该如何确保其他食品能弥补其潜在的健康缺陷?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张永超.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相互关系,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10-15

白米饭升糖指数高,糖尿病朋友记住几个小细节,米饭也可以健康吃

大家经常吃的主食就是米饭。米饭含有很多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纳,吃起来软软的很香甜。但对于经常吃米饭的人来说,血糖会明显上涨。因为米饭很容易被消化掉,饭后血糖上升很快,想控制血糖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合理的吃米饭才行。据相关专家研究得出,中国人平均每天都会吃米饭,西方人则一周才会吃一次米饭。

日本把米饭做出了花样,例如:寿司、饭团等,这样的食物搭配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均衡吸收。那么,高血糖人群怎样才能更健康的吃米饭呢?米饭中需要加入糙米混合拌匀再去蒸煮,这样就有利于延缓消化速度。煮饭时要让米饭更软更烂,虽说这样会增加口感,让米饭变得好吃。可同时也会加快米饭在人体中的消化速度,因此平时煮饭时不用提前把米泡很久。

尽量当天做的米饭,就当天吃,因为隔夜的米饭多次加热后会变得更烂更软。夏季米饭煮熟后不能放的太久,不然就会变味,所以在煮饭的时候可以加两毫升的食醋。对于想要减肥或者是想要降低血糖的朋友们,尽量少吃米饭。

目前,在医学上糖尿病人群还无法治愈,但专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科学食谱等治疗方法来降低血糖。糖尿病的表现“三多一少”大家都熟知,对于这些危害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慢慢发生病变,严重者功能衰竭。所以说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典型疾病。

糖尿病的准确病因是胰岛素坏掉了,不能很好的分泌,从而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存储。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所以不要让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大家和后代的健康。当免疫系统对我们自身的胰岛素发动攻击时,会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减少胰岛素分泌,对于这一行为,则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那么,为什么免疫系统会对胰岛细胞发动攻击呢?则是因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糖尿病人群应保持自身免疫力,每日正常休息,坚持不熬夜的原则,科学食谱,避免过度操劳。糖尿病人群每日饮水比普通人多一些,因此,在饮水量上保持2500毫升即可。糖尿病人应该坚持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糖尿病人群在情绪不佳时,可以去看看搞笑的视频,因为微笑可以提升免疫力,激活部分免疫细胞。

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含糖量高的食品尽量不吃,脂肪和淀粉多的食品少吃,主要多吃一点蔬菜杂粮等食物。适合的食材有桃子,柠檬,苹果等,平时也应该多食一些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人群最不应该吃的食物是含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例如:猪肝、五花肉、香肠、猪蹄、猪脯、猪大肠等食物都应该拒绝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怎么吃?(食谱来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是所谓的富贵病也接踵而来,糖尿病就是典型的富贵病、吃出来的毛病。这种在古代只有在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中流行的病,现在已经悄悄走进我们每一个人。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且患病率呈倍数增长,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都很低。

《糖友厨房》是专门为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糖友设计的一日三餐搭配参考图,并列出了一些通俗、易操作的搭配方法,旨在让糖友对于自己该怎么搭配食物一目了然。

注意:图片为饮食种类参考,具体饮食量应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每日活动量来决定。

糖尿病饮食即健康饮食,所以此菜谱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家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样适用。而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详细咨询主管医师或营养师以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说明:本菜单中所提及的食物重量均为生重。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黄金法则
  1. 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2.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应多吃一些大豆类蛋白
  4. 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讲究粗细搭配,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5. 高纤维膳食,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藻类及魔芋食品等。多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坚持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6. 减少食盐摄入,每天最好在5克以下,做汤、做菜尽量少放或不放盐
  7. 坚持少食多餐,进餐定时定量,还要细嚼慢咽,交替进餐,间断进餐
  8. 多饮水,限制饮酒
  9. 尽量选择鱼、禽或瘦肉,减少不可见的脂肪摄入
  10. 腊肉、香肠、火腿应仅用一点来调节口味,因此类食品中的能量很高
  11. 烹调肉类等含油食物时尽可能少用油
  12. 在选择奶制品时,应该选用脱脂、低脂或低乳糖产品
  13.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用粗粮代替一半细粮,可以让富含纤维富含纤维的食物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混用。
推荐食用量

主食

粗细搭配,每餐必食,3至8两(因人而异),七八分饱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每日主食量不能低于3两

注:因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蔬菜淀粉含量较多,故归入主食类,大约2 ~3两此类食物 = 半两主食。

蔬菜

推荐每天食用1-1.5斤蔬菜

早晨3两

中午“3-2-1原则”

3两叶类蔬菜, 2两瓜类蔬菜, 1两菌藻类

晚餐食物内容可参考午餐

叶类蔬菜

白菜、菠菜、芹菜、韭菜、圆白菜、油麦、生菜、茼蒿、紫甘蓝、空心菜、豌豆苗、芥蓝、莼菜、菠菜、苋菜、芹菜等

瓜类蔬菜

绿豆芽、柿子椒、苦瓜、蒜薹、芦笋、菜花、西兰花、黄豆芽、茭白、冬笋、茄子、西红柿、黄瓜、洋葱、丝瓜、西葫芦、冬瓜、莴笋等含糖低的食物;

菌藻类

香菇、金针菇、蘑菇、木耳、海带、裙带菜、紫菜等

蛋白质

推荐每日食用1~3两瘦肉

各类肉类推荐排名

兔肉>鱼虾>去皮鸡鸭鹅>牛羊>猪肉>排骨>火腿

煮鸡蛋1个/天或者蛋清2个

脱脂/低脂牛奶1杯或豆浆一杯或酸奶一小杯

豆制品

豆腐1~2两/天(不吃油炸豆腐泡)

水果

每日4两/一个拳头大小

在血糖平稳时,两餐之间食用,

选择水分大的水果

调味品

​25g(小瓷勺2.5勺,如吃一小把坚果则去一勺油,不吃油煎油炸等含油多食物)

<6g(炒菜最后放盐,不吃咸菜及腌制品)

生熟食物换算方法

1两大米:生重50克,熟重(米饭)130克;

1两面粉:生重50克,熟重(馒头)75克;市售馒头100克是指实际用面粉100克(2两)

1两肉食:生重50克,熟重35克;

60克带壳鸡蛋(1个大)=50克豆腐干=100克(2两)豆腐=20克无糖奶粉;

50克瘦肉(1两)切成肉片(20片)、肉丝(50丝)、肉块做熟后大约4-5块;

10克油大约1小瓷勺;

6克盐大约1啤酒瓶盖;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8:2-42.

2.陈灏珠 林果为. (2013). 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向红丁.(2012). 糖尿病怎么吃. 青岛:青岛出版社

4.陈伟. (2003). 糖尿病一日三餐巧搭配.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 于康 李宁 马方 陈伟. (2008).临床营养治疗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