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护理综述(糖尿病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健康管理护理,如何让“甜蜜”不再失控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隐匿的 “甜蜜杀手”,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失控,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失明,以及神经病变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等,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那么,在糖尿病健康管理护理中,怎样才能让 “甜蜜” 不再失控,稳定住血糖水平呢?

一、日常监测:掌握血糖动态的 “放大镜”

日常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它如同 “放大镜”,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患者需按医嘱定时用血糖仪测血糖,涵盖空腹、餐后等时段。长期规律监测,能发现血糖变化规律,比如某些食物或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像有的患者食用高碳水食物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适当运动后,血糖则下降。掌握规律,患者便能调整饮食和活动,控制血糖。同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助力精准用药。

二、饮食控制:给身体输入合适 “燃料”

膳食是糖尿病控制的中心环节,也是血糖控制的“主战场”。建议病人在饮食上要做到低糖高纤维,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比。主食可以用糙米、全麦面包代替精白米面,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容易消化和吸收,这样可以防止血糖过快的升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维他命,矿物质,膳食纤维,卡路里含量很低,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尽量减少糖、油、糖等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正确的饮食,正如将适当的“燃料”输送到人体内,保证其正常运作,同时避免“失控飙升”的血糖。

三、适量运动:激活身体的 “降糖开关”

锻炼就像激活人体“降糖开关”一样,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血糖的利用率。可以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兴趣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和强度,每周进行一定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科学的锻炼,不要空腹或者是在高血糖的时候进行锻炼,以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锻炼之前要做好准备,锻炼之后要放松。如发现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要马上停下来并去看医生。长期坚持适当的锻炼,不但可以控制血糖,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心血管机能。

四、药物治疗:谨遵医嘱的 “降糖武器”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类降糖药物就如同患者手中的 “降糖武器”。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停药。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有的促进胰岛素分泌,有的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还有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磺脲类药物一般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二甲双胍最好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要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若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心理调节:为血糖稳定 “保驾护航”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对血糖控制影响不容忽视。长期患病和担忧易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血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重视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可与家人、朋友交流,缓解心理压力;也可参加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相互鼓励、交流经验,获取信心和力量。此外,培养绘画、书法、音乐等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良好心理状态如同为血糖稳定 “保驾护航”,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应对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虽是慢性病,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护理,从日常监测、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及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着手,患者完全能让 “甜蜜” 不再失控,与糖尿病和谐共处,享受健康生活。


供稿:健康管理中心 倪萍

编审:宣传科

糖尿病足秋季护理常识

【来源:大连晚报】

随着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大,气候的多变性也随之而来,一些糖友对于温差的不适应和饮食的不注意,极易诱发血糖的波动,给生活带来“甜蜜的苦恼”。而且,秋季天干物燥,皮肤瘙痒,对糖友们极其不友好。那么在秋冬季节,糖友们该如何日常护理呢?

一、保持足部干净清爽,学会正确洗脚

长期不洗脚或者简单冲洗容易导致趾缝紧闭,易滋生细菌,发生真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脚部清爽。

1. 每晚用温水清洗双脚,不要过分泡脚;

2.洗脚动作一定要轻柔;

3.洗脚时水温不超过37℃,切忌水温过高;

4.使用不含致敏物质的中性香皂;

5.洗完脚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擦干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

6.毛巾最好为白色,方便检查有无出血或化脓;

7.若皮肤干燥则涂上润肤霜,并轻柔且充分地按摩足部皮肤;

8.如果遇上较为严重的足跟皲裂,则需要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二、每日仔细检查足部,不能掉以轻心

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红肿、脚癣、挤压伤、磨破等。如出现感染、发生溃疡,要及时干预,不可拖延,不可因伤口小、无疼痛不适而掉以轻心。糖友们应每天早晚两次认真地检查足部,看看有没有皲裂伤,细小的损伤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正确修剪趾甲,杜绝严重后果

趾甲要平过来剪,先剪中间,再修两边,以趾甲的中间为参考,切忌把边角剪得过深,以免新长出来的趾甲嵌入软组织内,损伤趾甲周围的皮肤,造成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同样,也切忌将指甲刀或者剪刀硬塞进趾甲缝里掏着剪,以免损伤正常组织,创口若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如遇到不规则生长的趾甲,建议请专业人员帮忙护理。

四、穿鞋要讲究,避免选择以下鞋类

拖鞋、凉鞋、高跟鞋、尖头鞋的选择需谨慎。尽量避免穿着束缚性过强的鞋子,宜穿宽松柔软的鞋子。穿鞋需穿袜,并且每日检查鞋袜内有无异物,避免外伤。新鞋不可一次穿太久,切忌室内外赤脚行走。

文 足界·月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足知多少?快收藏这份护理全攻略

糖尿病,这一常见慢性病,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因糖尿病引起的足部并发症——糖尿病足,因高截肢率和高死亡率正在成为威胁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重大隐患。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医生提醒,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刻不容缓。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足部病变。这些病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足部感觉和运动功能,还会导致足部皮肤破损、溃疡甚至坏疽,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的症状有足部疼痛、麻木、灼热、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有些患者表现为足部畸形,如爪形趾、足弓塌陷等;还有些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水疱、溃疡等。

糖尿病人应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要做好糖尿病足的防治,首先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另外,足部破损可以说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因此,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做好足部的保护至关重要。

足部的保护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清洁鞋袜要选对:做好脚部清洁,鞋子要宽松、透气、合脚,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袜子选纯棉、浅色、宽松的,既吸汗又能尽早发现脚部破溃。

每日检查不可少:每天仔细检查双脚是否有异常,细致到每一个脚趾缝,一旦发现有红肿、水疱、脚气等,积极就医。若皮肤干燥,及时涂润肤膏,防止皲裂,注意避开溃疡伤口。

擦干趾缝很重要:洗完澡或洗完脚,要用柔软、吸水性好的干毛巾擦拭干净,尤其要擦干趾缝之间的水。

避免外伤与烫伤:洗脚水以37-40℃为宜,浸泡5~10分钟即可,以防脚部被烫伤。禁用热水袋、火炉给脚取暖。修剪趾甲时采取平剪,使用锉刀锉平边缘,切勿剪出伤口。

正确剃脚底老茧:到医院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修除胼胝(老茧)、鸡眼等,不要自行处理。

保护足底防破溃:保护足底,不要赤脚行走;如有皮肤破溃,即使是小的水疱、伤口也要重视,及时到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适当运动促循环: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保护血管要戒烟:长期吸烟容易造成下肢血管病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足。

定期筛查不能少: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至少要每年做一次糖尿病足筛查;有周围神经病变的,则需要每6个月筛查一次,而如果已经合并血管病变,则每3个月左右就需要到正规医院复诊。(通讯员 向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