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9.9(糖尿病999感冒灵可不可以吃)

杨护士长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护士提醒:糖尿病来临前,皮肤会有7个信号,若占1个,速查血糖

最近,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他告诉我入秋以来,随着气温下降、气候也越来越干燥,持续多年的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自己随便挠一挠就成了"片片红",也无法止痒,往年都是抹一些外用药应付过去,今年症状更严重了,面积也更大了。他之前一直当成皮肤病,但是这次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些害怕,也不敢挠了,忍了半个月实在忍不住了就私信问我该怎么办?

我询问了他一下基本情况后,建议他去医院查一下血糖,他很不理解,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空腹血糖9.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

其实通过上述这个案例刘医生想告诉大家,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共同的症状,如皮肤疱疹、毛囊炎、瘙痒等,其实,细心的患者可以从皮肤的症状就可以预见糖尿病,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颈部毛囊炎

糖尿病患者一般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炎症,触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小疖子、脓液排出后可愈合,容易反复发作。

2、面部发红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3、皮肤瘙痒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

4、皮肤疱疹

灼伤性水疱,水疱周无红晕,多见于手指、脚趾背部或底部边缘,数周内可自愈,但反复出现

5、出汗异常

多汗或少汗,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6、感觉异常

四肢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行感,行走时会感觉像穿着棉拖鞋一样,有的患者四肢会剧烈疼痛,穿衣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7、黄色瘤

四肢、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

其中导致患者皮肤经常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 糖尿病患者周边末梢神经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皮肤瘙痒。
  • 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 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 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也会因为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当发现自己皮肤出现以上表现,检查血糖过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减轻皮肤的痛苦!

一、调控饮食,补充营养

高血糖患者,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多吃一些豆制品、木耳、香菇、荞麦等食物,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对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有较为有利。

二、科学运动

游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作为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血液粘稠度,因为在静水中,身体水平姿势前进受水压较轻,水波对皮肤压迫拍打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冷水中,身体会消耗大量储存的糖原和脂肪来维持恒定体温。

三、稳定情绪,积极面对

有些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如果患者长期存在这种不良心理,会引起胰岛素细胞的功能障碍,加重糖尿病进程,所以这就需要患者积极的控制不良情绪,乐观的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对于病情的控制更为有利。

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早期糖胖病可逆转

“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31亿糖尿病患者,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广东糖胖病逆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主任徐谷根教授介绍。12月9日,2018广东省糖胖病逆转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糖胖病防治基层培训学习班在广州举行。

近年来,糖胖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我国肥胖人群超过9300万,成人超重率32.1%,肥胖率9.9%,糖尿病患病率11.6%,糖尿病前期高达50.1%。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需终身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治疗,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研究表明,减轻体重,可以逆转早期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如我国的大庆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控制饮食及运动,即可逆转早期的2型糖尿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徐谷根教授在传统减肥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现代减肥理念,探索了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好的疗效。治疗了千余例早期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85%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1-3个月后,体重恢复到标准体重,且无需服降糖药物,血糖血脂恢复正常,胰岛素释放实验恢复正常分泌模式。研究表明,减重可以逆转初发的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通过减重治疗,目前最长的患者已经6年没服药,血糖指标均正常。

针对糖胖病人群不断扩大,主办方希望通过组织基层医师培训,让基层医护人员意识到早期糖胖病是可以逆转的,通过培训让医务人员掌握逆转的初步方法;从而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更经济有效的手段。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观明介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技术,改善糖胖病患者逆转管理,院内治疗与大医汇糖胖病逆转中心院外管理更好对接,造福更多患者。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的几个血糖标准数值,赶快收藏吧!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张琰,糖尿病院外管理核心成员。

虽然大家对"糖尿病"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多数人对血糖的标准数值都搞不清楚。我是张医生,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几个血糖的标准数值。

·1、异常血糖标准值5678:大多数人去医院体检只能看懂报告单上的血糖数值后面的箭头,都知道向上就是高了,向下就是低了,却不知道血糖标准值5678这个事。

根据标准,56指空腹血糖,78指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值在5.6到6.9时,说明空腹血糖受损。当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到11时,说明耐糖量受损。这个数值的人已经进入到了糖尿病前期,离糖尿病就不远了,要千万注意!

·2、血糖诊断标准值711:它的意思是说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或者是"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机血糖大于11.1。这三种情况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静脉采血基本会被确诊为糖尿病。

·3、血糖控制标准值46789:很多糖友得了糖尿病却不知道控糖的标准值,其实血糖高了低了都不好,只有了解了血糖的控制范围才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血糖值低于4就属于低血糖了。67的意思是空腹血糖最好在6到7范围内。89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是在8到9.9范围内。

我以前的视频曾经提醒过糖友们不要过分的控糖,血糖控制标准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病情决定的。

·如果你是年轻人,也没有并发症,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都比较好的话,我建议你尽量严格的去执行前面的血糖控制标准。

·如果你是老年人,同时伴有并发症,又有较大低血糖风险,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比较差,一定要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不建议过分控糖,以免低血糖的发生。

·4、血糖911是胰岛素介入标准:大多数糖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采用胰岛素介入治疗。通常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干预下血糖仍未控制住的,应尽早开始胰岛素介入治疗。当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或者空腹血糖大于11.1的时候就需要胰岛素介入治疗了,可考虑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休息自身胰岛细胞,15天到30天一般可以停用胰岛素,换成口服药物,甚至不用药也可以控制好血糖。

近期最新发布的胰岛素介入标准:糖化血红蛋白高于10或空腹血糖高于16.7,大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专业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胰岛素介入治疗。

·5、血糖波动标准值2244:这个标准值我曾经也给大家讲过,除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外,更应该关注血糖波动的差值,以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这里说的22指的是餐后2小时和餐前的差值小于2.2,44指的是全天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小于4.4,这是一个标准值,糖友们可以尽量往这个标准去控制,控制的越接近可能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会越小。

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就给我留言,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