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凉薯(糖尿病患者能吃凉薯吗)

心血管冯博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饮食该吃什么?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总会听到糖尿病患者问,我能吃什么?然而,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调整还存在一些误区,如饮食调整主要控制甜食和主食摄入,主食吃的越少越好;只吃粗粮,粗粮不甜,不需要限制;只要多吃降糖药就无需饮食调整等。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尤为重要,吃什么?吃多少呢?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呢?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一个简单可行的糖尿病饮食食谱制作方法[create Your plate]。这一健康饮食可有丰富的不同组合,能更好的适应糖尿病患者。

25%蛋白质 25%谷类及淀粉类 50%不含淀粉的蔬菜

25%蛋白质可选择:大豆、坚果、种子、鱼类、海鲜、鸡蛋、鸡肉、牛肉、猪肉等;

25%谷类及淀粉类:绿豆、玉米、土豆、大米、红薯、小麦、面条等;

50%不含淀粉的蔬菜:圆椒、仙人掌、胡萝卜、圆白菜、茄子、番茄、菠菜、凉薯、花椰菜等。

另外,还可以来点水果和饮料,水果一小份即可,也可以将水果替换成少许牛奶。饮料方面,需要喝低卡的如水、不含糖的茶或咖啡。

糖尿病患者吃多少呢?

从上我们可以很明确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但是吃多少呢?很多书上都是控制每日食物多少热量,但是每种食物多少热量,对于医生来说记住都很困难,何况是糖尿病患者呢?下面一个很形象的方法告诉糖尿病患者一天吃多少?

2个拳头大小的糖水化合物,如馒头、米饭、面条等;

1个拳头的水果:苹果、橙子、火龙果等;

小指厚,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质,如:鸡蛋、大豆、鱼等;

拇指第一节大小的脂肪;

食、中指大小瘦肉;

总之,糖尿病饮食需要遵从四个原则: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取均衡;适量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食多餐;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的比例1/5、2/5、2/5或1/3、1/3、1/3,通过减少分餐分量,增加饮食次数的方法可降低血糖波动。因此,只要我们科学饮食合理搭配,糖尿病饮食不在单一,仍然选择多多。

凉薯:被低估的“肠道清道夫”,横扫香蕉的通便王者

当我们谈论“肠道大扫除”的食物时,香蕉往往是被最先提起的“通便神器”。但很多人不知道,菜市场里其貌不扬的凉薯(又称沙葛、地瓜),才是真正的“肠道清洁工”——它的膳食纤维含量是香蕉的2倍多,水分含量高达83%,且自带天然清甜,无论是生吃还是入菜,都能让肠道在清爽中完成“大扫除”。今天就来揭开凉薯的隐藏实力,让你从此告别对香蕉的单一依赖。

凉薯(学名豆薯)

一、为什么凉薯比香蕉更懂“扫肠”?

1. 纤维含量碾压,水溶性纤维才是通便关键

香蕉的膳食纤维含量约为2.6g/100g,而凉薯的膳食纤维高达5.6g/100g,其中大部分是水溶性纤维。这类纤维就像“肠道海绵”,进入体内后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10-15倍的水分,让干燥的粪便变得柔软蓬松,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举个例子:吃100g凉薯摄入的纤维,相当于吃2根中等大小的香蕉,且凉薯的纤维更“温和”,不会像香蕉未成熟时的鞣酸那样导致便秘。

2. 低热量高水分,边清肠边给肠道“保湿”

凉薯的水分含量接近西瓜,每100g含83g水,加上本身热量仅64大卡,比香蕉(93大卡/100g)更适合需要控制热量的人群。高水分能维持肠道黏液分泌,避免粪便因缺水而干结,尤其适合秋冬干燥季节或久坐办公族——当你觉得口干舌燥、排便费力时,啃几块凉薯,既能补水又能“润滑”肠道,比喝蜂蜜水更直接。

3. 天然酶类加持,消化效率翻倍

凉薯中含有少量天然淀粉酶和蛋白酶,能辅助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减轻肠道消化负担。这一点对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尤为重要:香蕉虽温和,但缺乏这类消化酶,而凉薯相当于给肠道“派了帮手”,让食物残渣更快排出,减少毒素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二、凉薯“扫肠”实操指南:这样吃效果翻倍

▶ 生吃:最直接的“肠道冲刷法”

推荐吃法:洗净去皮后直接啃食,或切成薄片拌入沙拉。生吃时,凉薯的膳食纤维结构完整,吸水膨胀效果最强,建议每天吃100-150g(约半个拳头大小),早餐后半小时吃效果最佳。

口感优势:清甜脆爽,自带天然甜味,比啃香蕉更解腻,尤其适合不爱吃蔬菜的人作为“纤维补充剂”。

▶ 熟吃:温和清肠,脾胃虚寒者也能吃

推荐做法:

1. 凉薯炒肉片:凉薯切片与瘦肉同炒,高温烹饪后纤维仍保留一定韧性,既能促进肠道蠕动,又不会刺激肠胃;

2.凉薯排骨汤:切块入汤,汤汁吸收了凉薯的清甜,膳食纤维软化后更易被消化,适合秋冬暖身清肠。

注意:熟吃时避免久煮,以免纤维过度破坏,建议快炒或煮汤15分钟内出锅。

▶ 搭配技巧:加一物,清肠力飙升

1.凉薯 酸奶: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强强联合,酸奶中的活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适合便秘顽固者;

2.凉薯 蜂蜜:生凉薯汁兑蜂蜜饮用,缓解燥热引起的便秘,口感也更顺滑(糖尿病患者可省略蜂蜜)。

三、香蕉的“短板”:这些情况下它真的不管用

1. 未成熟的香蕉=便秘加速器:生香蕉含大量鞣酸,会抑制肠道蠕动,越吃越堵;

2. 高糖分不适合控糖人群:香蕉的糖分含量达14.5g/100g,是凉薯的2倍多,血糖敏感者吃多易升糖;

3. 钾含量高,肾病患者需限量:香蕉是高钾食物(256mg/100g),而凉薯钾含量仅130mg/100g,更适合需要控钾的人群。

四、肠道大扫除的终极建议:凉薯 生活习惯双管齐下

吃对时间:早餐后吃凉薯,利用早晨肠道蠕动高峰增强排便感;

喝够水:吃凉薯时搭配500ml温水,纤维才能充分膨胀;

动起来:每天10分钟深蹲或腹式呼吸,配合凉薯的纤维刺激,肠道更“活跃”。

当你还在靠香蕉“拯救”便秘时,凉薯早已用更高效的纤维和水分,悄悄给肠道来了一场深度清洁。下次逛菜市场,不妨带两颗凉薯回家,生吃脆甜、熟吃百搭,让肠道在清爽中告别“拥堵”,比香蕉更实在的“扫肠”体验,试过才知道!#美食#​#爆料#​#凉薯#​#肠道清道夫#

🍠 豆薯不止爽脆!科学家发现:它的皮竟是天然“抗癌斗士”!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的一名普外科医生。做了30多年外科和微创消融手术,我深知健康预防的重要性。每天在线上和线下,看到大家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对甲状腺健康的关注和担忧,我特别理解。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来自国际权威期刊《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2025年6月刚发表)的有趣研究,主角是我们可能都吃过,但未必了解其“隐藏实力”的蔬菜——豆薯(也叫沙葛、凉薯)

这篇论文由波兰、墨西哥、以色列等多国科学家团队完成,他们深入探究了豆薯块茎(就是我们常吃的那部分)中的活性成分,特别是贮藏(尤其是冷冻)对它们的影响,以及这些成分对甲状腺癌细胞和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很有意思,也给我们日常饮食带来了一些实用启示。

豆薯:不止是爽脆,更是营养小宝库

豆薯口感清甜爽脆,常被当作水果或凉拌菜。研究确认,我们吃的块茎部分(果肉和皮)富含多种好东西:

  • 异黄酮 (Isoflavones): 像大豆异黄酮一样,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最多的是它们的抗氧化、潜在的抗癌和调节激素活性。豆薯皮里含量尤其丰富!
  • 酚酸 (Phenolic Acids): 比如绿原酸、异绿原酸,是强力的抗氧化剂,能对抗身体里的“自由基”损伤,与抗炎、保护心血管等益处相关。
  • 好消息是:安全! 研究特别检测了豆薯块茎中有无鱼藤酮 (Rotenone) ——这是一种天然杀虫剂,存在于豆薯的种子、茎叶中,有神经毒性,但在可食用的块茎果肉和皮里,完全没有检测到! 大家可以放心吃块茎部分(但种子有毒,绝对不要吃!)。

豆薯皮的“高光时刻”:抗癌潜力与抗炎能手

这项研究最吸引人的发现,集中在豆薯皮上:

  1. 抗癌“尖子生”(尤其针对甲状腺癌):

实验室里,科学家用豆薯皮提取物处理了几种人类甲状腺癌细胞(包括乳头状癌FTC133、TPC1和未分化癌8505C)以及正常甲状腺细胞。

结果令人振奋: 新鲜豆薯皮提取物对甲状腺癌细胞(特别是TPC1和FTC133)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活性,而且效果是剂量依赖型(浓度越高,效果越强)。

关键点: 这种抗癌效果在豆薯肉中非常微弱。豆薯皮是主力军!

  1. 需要理性看待: 皮提取物对正常甲状腺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但远弱于对癌细胞的效果),这提示我们:

其抗癌作用可能有选择性,但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未来或许能从中提炼或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成分。

  1. 抗炎“小卫士”:

研究还模拟了炎症环境(用LPS刺激巨噬细胞),然后加入豆薯提取物。

发现: 无论是皮还是肉的提取物,都能有效降低关键促炎因子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IL-6 (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以及炎症标志物 一氧化氮 (NO) 的产生。

皮 vs 肉: 皮的抗炎效果整体上更稳定和强劲一些。

❄️ 冰箱不是保险箱:冷冻让营养“悄悄溜走”

现代生活离不开冰箱冷冻,但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冷冻对豆薯的活性成分影响不小:

  • 活性成分“大缩水”: 冷冻3-4个月后,豆薯皮中的宝贵异黄酮(如大豆黄素、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和酚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显著下降,有些甚至几乎检测不到。豆薯肉中的相关成分下降也很明显。
  • 抗氧化力“打折扣”: 通过FRAP和DPPH两种方法检测,新鲜豆薯皮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冷冻后,这种能力持续下降,冻得越久,下降越多。豆薯肉的抗氧化力本身较低,冷冻后也有下降但相对稳定些。
  • 抗癌力“稍减弱”?: 冷冻对豆薯皮提取物针对甲状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强度影响不大,效果依然存在(对TPC1效果稳定,对FTC133略有波动)。但豆薯肉的微弱抗癌力在冷冻后进一步降低。
  • 抗炎力“较坚挺”: 好消息! 冷冻对豆薯提取物(尤其是皮)的抗炎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冻过的豆薯皮,依然能有效压制TNF-α, IL-6和NO。

费医生划重点 & 实用建议:

基于这项新研究,结合我的临床和营养学知识,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1. 豆薯皮,请手下留情! 以往削皮丢掉的习惯可能要改改了!豆薯皮是活性成分的富集地,尤其是抗癌和抗炎的潜力。彻底清洗干净后,可以尝试连皮一起吃(切片凉拌、切条蘸酱、快炒)。 如果实在不习惯口感,榨汁时连皮一起打也是好方法。
  2. 新鲜至上原则: 研究明确显示,冷冻会导致宝贵的异黄酮、酚酸流失,抗氧化能力下降。为了最大化获取豆薯的健康益处,尽量购买新鲜豆薯,并及时食用。
  3. 冷冻豆薯,价值仍在: 如果不得已需要冷冻保存,也不必过于担心。虽然部分营养成分流失,但其抗炎效果保存得较好,爽脆口感也能部分保留(适合做炖菜、汤品)。只是别指望冻过的豆薯皮还有新鲜时那么强的“抗癌力”。
  4. 安全食用牢记心:

只吃块茎! 豆薯的种子、茎、叶含有有毒的鱼藤酮,绝对不可食用! 块茎本身(肉和清洗干净的皮)是安全的。

适量很重要: 豆薯淀粉含量不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摄入量。连皮吃也要考虑个人肠胃耐受度。

  1. 科学视角看潜力: 这项研究是在细胞和实验室层面进行的,揭示了豆薯皮成分的作用机制和潜力,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和抗炎效果。这为未来可能的膳食补充剂或药物研发提供了方向,但不等于现在吃豆薯皮就能治疗癌症。它更多的是一个健康饮食中有潜力的加分项。
  2. 关注甲状腺健康: 豆薯皮提取物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作用,以及异黄酮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潜在关联(研究中也提到需要更多研究),都提示豆薯作为一种食物,其成分与甲状腺健康存在有趣的生物学联系。保持均衡饮食,关注甲状腺健康体检,依然是最重要的。

推荐理由:

作为深耕普外科领域30余年,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并荣获多项医学科技奖的医生,我深知前沿科研成果向大众科普转化的重要性。这篇发表在植物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权威期刊上的研究,选题新颖(关注贮藏对豆薯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严谨(多国团队合作,多种细胞模型验证),结果对日常饮食有直接指导意义(尤其揭示了豆薯皮的价值和冷冻的影响)。它为我们认识身边普通食物的“隐藏能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希望通过这样通俗易懂的解读,能激发大家探索食物与健康奥秘的兴趣,并在餐桌上做出更明智、更健康的选择。健康,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细节里。

小提醒: 食物是健康的重要基石,但并非药物。如有甲状腺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规范诊疗。

大家觉得这个“埋没”在菜市场的宝贝——带皮的豆薯,是不是该给它一个“翻身”的机会了呢?你尝试过连皮吃豆薯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心得!我是费健,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靠谱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