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足治疗方法(糖尿病病足治疗费用)

云南新闻广播 0
文章目录:

健康生活丨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生活》节目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支持制作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多、危害之大,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而糖尿病足,作为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更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桂莉教授为大家科普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

名医档案

桂莉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内科规培基地主任。

更多精彩内容

赶快点开音频听听节目吧!

⬇️⬇️⬇️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是怎样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里大约有15%-25%会在病程中患上糖尿病足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达到1.41亿,因此受糖尿病足困扰的患者数量也相当庞大, 患病人数正随着糖尿病整体发病率的攀升而不断增加。国内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8%-12%之间 ,而且由于部分地区患者健康管理意识稍弱,实际数据可能更严峻。

糖尿病足患者还面临较高的截肢风险,全球统计数据表明,约有15%-2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最终需要截肢,其中又以老年患者、血糖长期失控患者截肢比例更高。在我国,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全部截肢手术的 28.2%-50% 。一旦糖尿病足发生严重感染,进展成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1%-14.8% ,感染还会加重心脑血管等其他并发症,协同拉高患者死亡风险。甚至超过了癌症死亡率,必需引起重视。

此外,确诊糖尿病足还会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简单来说是因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加上后续的感染,共同造成足部溃疡、坏疽 。持续高血糖就像“甜蜜的毒药”,侵蚀神经即神经病变,让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常常对一些小磕小碰、冷热刺激没了感知,还会让血管硬化、狭窄,供血不足,一旦有伤口,没了充足养分和免疫细胞,细菌趁虚而入,伤口就很难愈合,逐步发展成可怕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

糖尿病足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治疗,会引发诸多严重后果:

1、足部溃疡与感染:最开始,患者只是觉得足部麻木、刺痛,影响日常行走,生活质量打折扣。要是不管,轻微擦伤、水疱都能发展成溃疡,一旦溃疡形成,初期的小伤口,因患者血糖高、下肢血液循环差、神经功能受损,伤口愈合极为缓慢。很容易发展成大面积溃疡。一旦感染,病菌会在足部软组织迅速繁殖,引发蜂窝织炎、骨髓炎,散发出难闻气味,让患者承受剧痛。严重起来,感染会顺着破溃处往深部组织、骨头蔓延,引发骨髓炎,到最后,坏疽出现,脚趾甚至整个脚都面临截肢风险。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身体遭罪,心理负担也极重。

2、 截肢风险:持续的感染与坏疽若控制不住,为防止感染扩散、挽救生命,医生往往只能选择截肢。全球每30秒就有一条糖尿病患者的腿因糖尿病足而被截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行动受限,还可能出现幻肢痛等心理生理双重折磨。

3、败血症:感染严重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发全身性感染症状,如高热、寒战、神志不清。败血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即便全力救治,也可能危及生命。

4、心血管病变加重:糖尿病足反映出患者全身血管状况差,病情发展期间,还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促使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糖尿病足早期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像是足部感觉异常,有麻木感,像好多小虫子在爬;或者一阵一阵刺痛,类似触电;温度感觉也会出问题,泡脚时对水温不敏感,很烫了还不觉得难受,这就很危险;间歇性跛行也常见,走着走着腿就疼、酸胀,歇一会儿又能走,这其实就是下肢供血不足的信号,出现这些情况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千万别大意。

糖尿病足患者有哪些就医、治疗不及时的情况?

糖尿病足患者常存在的一些误区:

1、有些人其实已经发现足部有轻微麻木、刺痛、发凉的感觉,很多患者觉得不碍事 ,没意识到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先兆,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导致病情发展。

2、当足部出现小伤口时,部分患者习惯自行在家简单包扎、涂抹药膏,而不去医院规范处理。但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抗感染能力差,草率处理极易引发严重感染。

3、不重视血糖控制:觉得只要护理好脚就行,忽略了平稳控糖才是防治糖尿病足的根基,血糖波动大,会持续加重下肢血管、神经的损伤,让足部状况恶化。

4、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只注重口服或注射药物,却不结合运动、饮食调整。规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供,不合理饮食则会引起血糖血脂波动,影响病情恢复。

5、穿不合适的鞋:为图方便或美观,继续穿皮鞋、硬底鞋,没有选择柔软、宽松、透气且有减压作用的专业糖尿病足护理鞋,增加足部受压、摩擦、受伤风险。

现在医院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确诊后,治疗是多管齐下。血糖控制是根基,通过药物、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稳起来。对于溃疡伤口,要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接着用促进愈合的敷料、药物。要是血管堵塞严重,轻症可以药物溶栓、扩血管,重症就得靠介入手术、搭桥手术,把血供通道打通。神经病变也要用药营养神经,缓解疼痛、麻木症状。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重播时间:周四9:30、周日9:30和14:30。

还可下载“学习强国、云听、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同步进行收听。

【节目留言】

如果想咨询专家、寻医问药的朋友请提前通过七彩云端APP或“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平台留言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对您的问题进行反馈。

新春祝福到,开年发红包!不管您是眼睛模糊干涩,还是流泪不舒服,现在只要拨打电话4006086599 直接送您一份开年大红包,足足价值78元的蒸汽眼贴让大家感受体验,购买还能加赠豪华收音机 智能按摩仪,名额有限,仅限前100名。

来源:云广主播 梓云

编辑:郑惠

一审:李力

二审:管昕

三审:朱朝辉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知“足”常乐丨糖尿病足怎么办,科学防治不再手“足”无措!

28岁小伙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新闻引起大众关注

许多年轻人陷入恐慌

“我不能离开可乐、奶茶、甜点啊!”

“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截肢呢”

糖尿病足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治疗与干预

我院内分泌科颜嘉欣医生与您聊聊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足部损伤,但并非所有的足部损伤都称之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最主要表现就是踝关节以下的组织出现破坏、溃疡、坏疽等。

糖尿病足的诊断需满足三大条件

1、糖尿病病史;

2、血管病变;

3、神经病变且合并足部溃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糖尿病足病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

糖尿病足的基本原因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感觉减弱或消失,使足部对压力、异物或冷热感受下降,故易导致外伤、烫伤形成溃疡。其次,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流量减少,引起足部缺氧及营养供应不足,故下肢皮温降低,疼痛、间歇性跛行,缺血严重者可形成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的症状有哪些

1、血管病变的表现:肢体紫红色、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动脉充盈大于15s,严重者肢端发黑、坏疽。

2、神经病变的表现:足部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退甚至消失,足部肌肉萎缩,足呈畸形,足部皮肤过度角化,皲裂、溃疡。

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关键。一般成人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就可降低43%!

2、保证足部血供

良好的血运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血管病变出现足部供血不足,导致受伤后伤口难以愈合。治疗上尽可能恢复足部血运,比如下肢或者足部血管狭窄,可以在血管中放置支架或者行球囊扩张。

3、早期外科干预

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和小腿创面后,需尽快行手术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组织,利用封闭创面负压吸引等手段使创面新鲜后尽早通过植皮、皮瓣等封闭创面,达到治愈。

4、营养支持

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感染、应激等原因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治疗上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颜嘉欣医生指出,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血糖,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此外,在日常起居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1、拒绝紧身衣袜

神经和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紧身的衣物或许更加美观,但是对血液的流通的确是个极大的束缚,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袜子非常关键,袜口如果很紧,不利于脚部的血液流通。时间久了,便会引起足部肿胀、发凉、腿脚麻木无力,进而引起行走不便。建议选择袜口弹力大,且稍微宽松的棉袜。

2、选鞋需精挑细选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足部受伤不能像手部受伤时那样敏感,糖尿病患者更是这样。磨破脚后往往很迟才会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伤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足部病变,甚至有截趾 / 肢的危险。糖尿病患者选鞋需精挑细选,“四看一摸”原则要掌握:

看鞋面:要挑柔软、材料透气的。

看鞋底厚不厚:厚底鞋能分散脚底所受的力,减少脚变形的概率。

看鞋型宽不宽:如果鞋的前部空间不宽敞,太窄、太尖都容易磨破脚趾。

看鞋帮高度:如鞋帮过高,会摩擦脚踝,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破溃。

“一摸”是指挑鞋时首先要把手伸进鞋里摸一摸,特别是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以免有突出的线头或接缝伤到脚。

3、日常做好足部清洁、检查及保护

糖尿病足患者应保持足部卫生,每晚用38℃以下温水洗脚,浸泡10-20分钟,洗干净后用柔软、浅色毛巾擦干;足部皮肤干燥的患者,可以涂抹润肤霜。

患者家人定期为患者检查足部,看看有没有破皮、水疱、鸡眼、老茧等;正确修剪指甲。

一旦皮肤出现伤口、水疱、灰趾甲、鸡眼等情况,受伤肢体不动或减少活动,并及时到医院治疗。避免赤脚走路。


供稿:颜嘉欣 | 初审:刘峰

文字编辑:王校宇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戚正涛 | 审定发布:陈冠林

如何应对糖尿病足?日常可以这样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常见症状的日常应对措施

●肢端麻木、刺痛

观察四肢末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变化、有无破溃、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疼痛的发作时间、性质、程度。

●肢端缺如、蚁行感

若未破溃,建议养成每天泡脚的好习惯,建议每晚用38℃左右的温水泡脚后用吸水毛巾轻轻擦脚,注意擦干脚裂隙的残留水迹,尤其是脚趾间。可进行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等穴位。冬季取暖时应避免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接触皮肤,谨防烫伤,否则易引起感染。

●肢端感染

饮食清淡,戒烟限酒。感染严重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因压力增加而导致感染扩大;可以适当在床上进行活动,以舒展筋络、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居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感染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已破溃的足部应避免泡脚,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肢端缺血坏死、截肢

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勿食用牛羊肉、海鲜等;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功能锻炼,若残肢皮肤压痛、发红或撕裂破溃,要及时就诊。在冬季,残肢要注意保暖,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切开排脓的情况,应密切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

糖尿病足的中医保健小妙招

●中药泡洗

适合糖尿病足早期、0级患者。糖尿病足1级及以上、出现皮肤溃疡者,不宜进行中药泡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选择足浴方剂。糖尿病足分为3种类型,即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湿热阻络、热盛肉腐型,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临床以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最为常见。一般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患者,选择以桂枝、黄芪、生姜为主的桂枝姜参汤;足部发麻、刺痛者,可选桃仁、甘草、川芎等组成的桃甘川藤汤。

操作方法:药材加适量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5~20分钟,去药渣后倒入泡脚桶中,待药液温度降到38℃左右,将双足放入,并用浴巾盖于腿部,以遮盖腿膝及木桶口部为宜。一般药液温度在38℃左右,浸泡时间为15~20分钟,1个疗程为15天,注意浸泡过程中保持药液恒温,推荐使用恒温加热泡脚桶

●足部按摩

中药足浴后擦干双足,用厚的干毛巾将右足裹住保暖;在左足上涂抹介质,用轻(拇指指腹由足跟方向向足趾方向推按)、中(食指第1指间关节背侧按上述方向推按)、重(单食指扣拳法顶点按压)的手法检查心、脾反射区;若没有任何不适感,再按摩全足(顺序: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小腿部;手法:推、按、搓、揉、扣),按摩时间为30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最终影响患病器官。

打开右足上包裹的毛巾,再将其包裹在左足上;在右足上涂抹介质,按上述方法进行按摩。需要注意的是,右足没有心、脾反射区,因此在按摩主要反射区时,改为按摩肝、胆反射区,手法采用单食指扣拳法,按摩时间也为30分钟。

做完足部按摩后,应饮一杯温开水,以利于代谢物的排出,按摩时间要选在饭后1小时以后。按摩的力度不宜过重,防止损伤骨膜;女性在妊娠期和月经期慎重按摩;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禁用足部按摩。

●穴位贴敷

可选取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避开皮肤破损处,首次贴敷时间为2小时,之后每天每次的贴敷时间为4小时。初次贴敷时,若贴敷部位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止贴敷,瘙痒部位皮肤禁止搔抓。

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饮食要清淡以外,还要忌食油腻、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等。

●情志指导

在治疗期间,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等多种不良情绪,此时可以多参加病友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和家人沟通,获得感情支持和陪伴;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起居指导

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做好足部自查和保护。选择合脚、宽松的鞋袜。冬季避免使用热水袋等直接暖足,以防烫伤。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避免感染,洗脚后及时涂擦润滑剂。

●运动指导

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前选好舒适的鞋袜非常重要,袜子以棉质、透气性好为佳,鞋以宽松、舒适的运动鞋为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并发症的增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神经感觉障碍,此时可以多穿浅色袜子,若有足部破溃,可以尽早发现。

截肢后的患者也可通过按摩患肢皮肤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或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肌收缩运动等,并根据不同的截肢平面,做好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屈曲挛缩。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锻炼,可增加残端皮肤的耐磨性,身体康复后可尽早装上义肢并下地慢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