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型糖尿病预防(2型糖尿病预防什么意思)

避坑药典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的预防

2型糖尿病的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2型糖尿病的终生风险较高,而我们很难预测和预防一般人群的2型糖尿病。然而,高风险个体是预防性干预的适当人选,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肥胖、近亲患有2型糖尿病或某些族群(亚裔、西班牙语裔以及非洲裔美国人)的个体。此外,发现的2型糖尿病遗传性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多基因风险评分可能在未来促进传统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危险因素的分层。

糖尿病预防的目标

糖尿病预防的目标包括:

●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作

●保存β细胞功能

●预防或推迟微血管和心血管并发症

●最终节约糖尿病诊疗的花销

因为糖尿病前期转变为糖尿病(以及一旦发展为糖尿病后血糖水平的恶化)的主要基础是β细胞衰竭,所以保存β细胞功能这一治疗目标可能尤为重要。

方案

1、识别适合预防性措施的个体 — 为了识别适合接受预防性干预措施的个体,检测下述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或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35岁成人、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以及BMI≥25kg/m2(亚裔美国人≥23kg/m2)并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任意年龄成人。

2、生活方式调整 — 应向所有存在IGT、IFG或A1C为5.7%-6.4%(39-46mmol/mol) 的患者提供全面生活方式调整计划,包括:

●行为纠正

●饮食治疗

●体力活动

●戒烟

生活方式干预是为了减轻体重,恢复正常的血糖水平。定期激励患者坚持计划对成功实现依从性十分重要。

3、药物治疗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或者不能承受生活方式干预的高风险患者,药物治疗对预防2型糖尿病可能有帮助。然而,药物治疗对CVD危险因素的影响不太清楚,根据药物不同而异。此外,尚不明确药物对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影响。而且,与发生糖尿病后再治疗相比,早期药物治疗的长期获益和成本-效果尚未得到证实。

药物治疗的选择 — 对于部分(年龄<60岁和/或BMI≥35kg/m2的患者,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存在IGT、IFG或A1C为5.7%-6.4%(39-46mmol/mol)的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未能改善血糖指标,我们建议使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850mg、一日1次,使用1个月;如果耐受,增至850mg、一日2次) 。国际上已有几个国家批准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但在美国该用法仍属于超适应证使用。

人们担心,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益处可能只是推迟其发生而非真正预防,因为大多数研究在进行随访OGTT时患者仍在用药。一项随访研究纳入了DPP试验中二甲双胍组(没有发生糖尿病)的1274例受试者,停用二甲双胍后(平均11日)的随访OGTT显示,约75%的二甲双胍获益得以持续。尽管作者提示该发现与预防效果相一致,但需要更长期的无药物试验以确定该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需要至少每年进行监测(A1C或FPG)。

@45岁以上女性 注意这7点,能帮你预防2型糖尿病!

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通常发生在女性45岁以后,平均年龄为51岁

更年期第一个迹象是女性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出血可能变得更轻或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更短,月经周期之间的天数也可能发生变化

其他常见体征还包括潮热或盗汗、情绪波动、睡眠困难、阴道干燥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绝经后也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

建议处在更年期的女性,注意这7点,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1.定期监测血糖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糖。

2. 管理体重

更年期女性应努力维持适宜体重,体质指数在18.5~23.9千克/平方米为正常,腰围应<80厘米。

3. 加强运动

更年期女性应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车、游泳或跳舞等。

4. 合理膳食

饮食的总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粗细粮搭配及高纤维素饮食。合理的膳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5. 保证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或睡眠过多(超过8小时)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建议按时睡觉不熬夜,按时起床不赖床。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在7~8小时。

6.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正面地看待事物,尽量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7. 补充雌激素

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减少可加速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绝经后女性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

研究表明,激素治疗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李付杏子 主任医师 袁凌青

糖尿病可预防!专家揭秘:这三招最有效,现在行动还不晚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但你知道吗?它并非完全无法避免!最新研究揭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大幅降低患病风险。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预防2型糖尿病。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觉得是“老年病”或者“富贵病”,离自己很远。但现实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快速上升。研究显示,其主要风险因素——肥胖和缺乏运动——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好消息是,这恰恰意味着2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风险:肥胖与久坐是“元凶”

  • 肥胖是头号敌人: 体重超标(尤其是腹部肥胖)会显著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长此以往,负责生产胰岛素的胰腺细胞(β细胞)可能“累坏”或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血糖失控。研究证实,体重指数(BMI)越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
  • 缺乏运动雪上加霜: 运动能显著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肌肉更有效地利用血糖。即使是轻度的规律运动(比如快走),也能带来显著的预防效果。研究发现,每周运动1次的人比完全不运动的人风险低,而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人风险更低!美国推荐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快走。
  • “强强联合”更危险: 肥胖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极大地放大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或本身肥胖的高风险人群,运动的保护作用尤其明显。

科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武器!

1.健康饮食: 选择营养均衡、热量适中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精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中国和瑞典的大型研究都发现,对于血糖调节能力已经开始下降(称为“糖耐量异常”)的人群,进行饮食干预能显著降低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0%-50%)。

2.坚持运动: 如前所述,规律运动至关重要。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和达到一定的能量消耗。研究甚至发现,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只要消耗的能量相同,快走的效果和慢跑一样好!

3.控制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即使只是减轻少量体重(如7%),也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大大降低糖尿病风险。

目前,还没有被正式批准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药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些潜在药物(如二甲双胍、奥利司他),它们可能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脂肪吸收来起作用。但大型研究的结果还在等待中。现阶段,生活方式干预仍是无可争议的首选和基石。

谁最需要预防2型糖尿病?

  • 超重或肥胖人群。
  • 缺乏规律运动、久坐不动的人。
  •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 年龄较大的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
  • 已经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的人(这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信号,风险最高,干预效果也最好!)。

预防2型糖尿病,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研究已经清晰地指明了道路: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 这些改变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还能同时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一举多得的健康投资。

别再等了! 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哪怕只是每天多走几步路,少吃一口高糖零食,都是在为未来的健康添砖加瓦。预防糖尿病,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喜欢文章的话,可以关注、给个赞和帮忙转发。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留言一起讨论。谢谢大家![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