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腹水(糖尿病腹水的寿命一览表)
十几天未解小便!胰腺癌晚期腹水危机,家属:支架治疗能否缓解?
►
本文185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他已经十几天没小便了,肚子越来越鼓,这是怎么回事?还能治吗?”
病人是一位年近70的男性,确诊胰腺癌晚期后,已经经历三次化疗。原本还能吃点东西、走动,现在却因腹胀严重、无尿被紧急送入医院。查体发现腹水明显,膀胱区张力极高,患者精神不振、血压偏低,肾功能指标急剧恶化。家属焦急地问:“能不能放支架?还能缓解吗?”
这并不是个例。胰腺癌患者在晚期,出现腹水、无尿、严重水肿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背后牵扯的,不只是肿瘤本身,更是多系统衰竭的连锁反应。
胰腺癌进展快,晚期多伴转移,大量腹水是常见表现。
腹水压迫膀胱出口、肿瘤侵犯输尿管、肾功能急性恶化,都会导致排尿困难甚至无尿。这不是单纯的“喝水少”,而是器官功能衰竭的信号灯。
特别是肿瘤压迫输尿管或直接侵犯膀胱三角区,会造成尿路完全阻塞。此时若不及时干预,易诱发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致命并发症。
不是全部,但多数是。
胰腺癌引发腹水主要有三种机制:
癌细胞种植腹膜,导致腹膜渗出增加;
门静脉受压或癌栓形成,诱发门脉高压;
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这三种机制常常叠加,使得腹水难以控制,反复抽腹水也只能短期缓解。更令人担忧的是,腹水一旦合并感染,极易引发腹膜炎和败血症,病情迅速恶化。
要看堵在哪里。
如果是输尿管因肿瘤压迫或闭塞,可尝试植入输尿管支架或行肾造瘘术。目的就是恢复尿液引流,减轻肾脏负担。
但如果是膀胱本身被癌细胞广泛浸润,或者肾功能已经严重衰竭,就算放上支架,也难以见效。
更关键的是,晚期胰腺癌患者往往伴随全身情况极差,置入支架需评估感染风险、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并非人人适合。
可以抢,但难度高。
抢救不等于治愈,目标是改善症状、延缓恶化。常用方法包括:
反复腹水穿刺 白蛋白补充;
腹腔热灌注化疗(仅限部分腹膜转移);
营养支持 利尿剂 限水治疗;
对于尿路堵塞,可尝试双J管支架或肾造瘘。
不过,所有治疗都建立在一个前提:患者还有抢救价值。一旦出现不可逆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继续治疗只会加重痛苦。
很多人误以为不尿就是肾出问题,其实不然。
胰腺癌晚期常出现“功能性无尿”,即肾脏本身没坏,但尿液出不去:可能是压迫、堵塞、感染、低血压等多因素造成。
如果此时盲目补液、用利尿剂,不仅无效,还可能诱发肺水肿、心衰。医生需要结合B超、CT、肾功、电解质、尿量变化等指标综合判断,才知道问题出在哪一环。
家属最关心的:还能不能治?还能活多久?
医生不能承诺时间,但可以说趋势。
晚期胰腺癌合并腹水、无尿,通常表示肿瘤负荷极大、生存期缩短。据《中华肿瘤杂志》统计,这类患者6个月生存率不足30%。
但是否值得治疗,不是看“能不能活”,而是看“能不能好过”。
支架放不放、腹水抽不抽、营养上不上,都要围绕一个目标: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晚期治疗的核心。
胰腺癌早期没症状,但也并非毫无蛛丝马迹。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应尽早检查:
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不随体位改变;
体重快速下降,无明显原因;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黄疸;
突发血糖升高或糖尿病控制变差。
胰腺癌筛查并不复杂:腹部彩超、肿瘤标志物CA19-9、胰腺增强CT,三项就能初步判断风险。
晚期了,还要不要治疗?医生建议是:要,但要选对方法
晚期胰腺癌不是“等死”,也不是“乱治”。
治疗重点在于:
控制并发症;
延缓疾病进展;
改善进食状况;
维持尊严和舒适。
营养支持、镇痛管理、抗炎治疗、心理干预,都是必须重视的环节。特别是腹水、无尿、疼痛剧烈时,医生要与家属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写在最后胰腺癌晚期并不等于放弃,但必须清楚方向。不是所有病都能治好,但每一个症状都可以努力缓解。
如果你身边有胰腺癌患者,记住这句话:“别怕病重,怕的是不懂怎么面对。”
参考资料:
① 余光辉. 营养支持改善晚期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研究[C] // 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 中国营养学会. 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 什邡市安宁疗护中心; 2023:1.
② 查晓天. 食欲不振癌症病人的大敌[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 (23):21.
③ 李丽萍. 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及饮食指导[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24):148-149.
从食物中摄取“减肥药” 太神奇了
药食同源,很多时候,食物亦是药,不仅充饥饱腹,还可治病养生。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很多食物都是良方,我们常会说食物中有“伟哥”,吃对食物可有效补肾壮阳。其实,食物中还有“减肥药”,吃对食物还能有效塑身,比如红豆,中医认为常食红豆使人瘦。那么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哪些食物具有消脂效果呢?
魔芋,GI值低,是减肥降糖圣品
减肥的人都知道吃东西要选择GI值低的食物,魔芋便是低GI值的食物代表。同样的一块饼干,魔芋粉致肥效果要远远低于普通的淀粉饼干。不知大家记不记得旺旺有一中果冻叫蒟蒻果冻,而魔芋就是蒟蒻,其是一种根茎植物,又叫葡苷聚糖。在四川地区,大家常常将魔芋制成魔芋精粉,广泛应用于饮食当中,而网上也有很多魔芋食品,如魔芋饼干等。魔芋具有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经研究发现魔芋具有消脂通便、降糖防癌等多种功用。此外,魔芋还能有效吸附胆固醇和胆汁酸,对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作有一定效用。魔芋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这种纤维对抑制餐后血糖升高很有效,所以糖尿病人可以吃魔芋粉及其制成的食品。魔芋含有葡苷聚糖,其具有很强的吸水作用,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吸水后体积可膨胀80-100倍,食后不易被消化吸收(这就是低GI值,不易消化吸收就不会转变为脂肪,也就不会肥胖)。由于魔芋葡甘聚糖单糖的键合方式和纤维素相似,在小肠中并不能降解为单糖吸收,所以适用于糖尿病人等不能摄入过多糖类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机体就不会出现单糖转化为脂肪的代谢过程,所以魔芋可作为减肥食品的原料。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消脂
红豆自古最多情,最惹人相思,故红豆又称为相思豆。说到消脂食物,红豆可谓是“头牌”,红豆性平味甘酸,归心经、小肠经,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消利湿热之功效。红豆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非常好的润肠通便效果,对于健美减肥、各类水肿,如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肥胖等均有很好的食疗功效。此外,常食红豆还有助于机体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
苦瓜虽苦,使人心清身轻
马上夏季来临,苦瓜又将成为很多妹子的减肥必备品。苦瓜也是食物中的减肥圣品,苦瓜,又名凉瓜,以味苦降火为特色,性寒味苦,归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明目、利尿、清心、壮阳等功效。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奎宁,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热、清心明目的功效。《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纳运化,脾胃好,消化就好,消化好就不会发胖。
冬瓜利尿消肿,减肥消脂
冬瓜利尿,想必喜欢冬瓜的人都有此经历。冬瓜也是药食同源的代表,具有非常多的养生保健功效。冬瓜又称枕瓜、白瓜,性凉味甘淡,归肺、大肠、膀胱经。肺主治节、大肠主排泄、膀胱主水,故苦瓜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对于暑热口渴、痰热咳喘、水肿、痤疮、面斑等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据研究发现,冬瓜中富含丙醇二酸,其能有效控制体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防止体内脂肪堆积,还能把肥胖多余的脂肪消耗掉,所以冬瓜有着非常好的减肥效果。此外,在冬瓜瓤中还还有葫芦巴碱,其能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效防止机体变胖。
薏米,健脾阴益肠胃助减肥
薏米跟红豆可谓好朋友,健脾除湿功效最强当属红豆薏米粥。本公子认为,女性要想有好身材、好皮肤,一定要坚持吃红豆薏米粥。薏米,又称为薏仁、薏苡仁,有着“粮药”、“世界禾木科之王”等美誉,薏米性微寒,味甘淡,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利小便、强筋骨的作用之功效。薏米是健脾除湿佳品,可有效去除水肿,薏米虽不如红豆那般消脂,也不像冬瓜那样富含丙醇二酸,但是薏米健脾,脾主运化,运化水湿,消除水肿,从而使形体消瘦。
结语:民以食为天,吃对我们的重要性数不胜数。食物之中有黄金,吃对食物可补肾壮阳、吃对食物可滋阴补虚,吃对食物可美容养颜,吃对食物还可减肥塑身。食物之中含有天然的“减肥药”,科学摄取,势必高效又健康。
糖尿病肾病知多少?分期,症状,治疗你都了解吗
今年3月的世界肾脏病日倡导”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强调从预防到诊断到治疗全程维护!
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出现肾脏损害,在我国,34.7%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也就是“1/3的糖尿病人肾坏了”!,
而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的同时就已存在糖尿病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以及致死率都在逐年上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维护、规范化慢病管理十分重要。
糖尿病肾病有哪些症状?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不明显,检查出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典型的症状,也是疾病早期唯一的表现。
随着肾脏受损的加重,就会出现相应的肾病症状:
- 最先出现的往往就是泡沫尿,还可以伴有水肿、血压升高、腰酸腿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 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g时,水肿明显,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甚则胸水,腹水;
- 到了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贫血、纳差甚至恶心呕吐,手足搐搦;合并心衰可出现胸闷憋气,甚则喘憋不能平卧。
-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伴有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临床表现。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指出,DKD通常是根据尿UACR(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升高和(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病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 随机UACR≥30m/g为尿白蛋白增加;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
- 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eGFR<60ml·min-1·1.73m-2;
确诊后应根据eGFR进行慢性肾脏病CKD1-5期分期。
筛查方法:
- 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l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以便早期发现DKD。
- 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其ACR多少,至少每年应检测血清肌酐一次,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 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一定是DKD,病因难以鉴别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国际上按Mogensen分期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
- 第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
- 第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
- 第Ⅲ期是微量白蛋白尿期,
- 第Ⅳ期为临床蛋白尿期,
- 第Ⅴ期为终末肾衰期。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不同病期,分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对重点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者,应积极饮食控制,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必要时药物干预。
第二阶段: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应积极治疗,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防止或延缓进入临床大量蛋白尿期。
按Mogensen分期3期以内尚处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此时疾病尚可逆转,需积极防治,除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外,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降蛋白尿联合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泄浊等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减轻肾脏高灌注高滤过。
而当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Mogensen分期4期,大量白蛋白尿)后,治疗相对棘手,中药多采用温肾健脾、益气活血、利尿消肿,减少蛋白尿及水肿的情况,减轻大量蛋白尿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第三阶段:晚期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
出现肾功能不全就需要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控制贫血、心衰、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合中药益气温阳,化瘀散结,通腑泻浊等,延缓肾功能进展。进入终末期则要行血透、腹透等肾脏替代治疗。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凸显优势。
中医讲究“治未病”,“未病先防”在糖尿病肾病中尤为重要,强调在糖尿病早期就运用中医药治疗。“已病防变”,即出现病变后积极治疗,防止向更坏的病情发展。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涉及肝、脾、肾及诸脏亏虚;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水停、浊毒等。
病机演变一般按照气虚或阴虚一一气阴两虚一一阴阳两虚规律动态发展。
等到终末期肾病,阴阳两虚明显、心衰贫血等严重并发症再来寻求中医治疗,此时中医西医都束手无策,只能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因此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时机十分重要!
常用中医疗法中医外治糖尿病肾病,和中药内服起到“异曲同工”之妙,并对一些“不能服药、不肯服药之症”更显出其治疗的独特性和优势。我科目前开展对糖尿病肾病的外治疗法如下:
• 穴位贴敷
通过中药对穴位的刺激,由外而内渗透深部,在局部拥有对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同时通过贴敷穴位激发全身经气,尤其是腰为肾之府,腰部很多穴位与肾密切相关,贴敷相关穴位以及任督二脉、足少阴肾经等穴位,可调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改善机体功能。
• 中药足浴
足底穴位投射五脏六腑,尤其肾主骨,和足的关系最为密切。中药通过皮肤黏膜、足底反射区、经络穴位的传导,达到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循环,减轻浮肿等症状。
• 耳穴埋豆
耳的外形犹如倒置的胎儿,且耳廓神经血管丰富,体内脏器在耳部有对应的耳穴反映疾病情况,能针对性治疗。肾开窍于耳,耳穴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帮助调节内分泌系统以及脾肾等内脏功能,以调畅气血阴阳,改善循环,便廉效佳。
• 中药灌肠和结肠透析
通过药物在结肠内的吸收和代谢,针对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可从肠道增加毒素的排出,发挥补益泻浊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