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炎糖尿病(肝炎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肝病容易合并糖尿病?肝不好,要提前预防“肝源性糖尿病”

肝脏疾病一直都威胁着国人的健康,我国大约有4亿肝病患者,其中涵盖的疾病类型很多,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面对肝脏疾病,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症治疗。但临床上发现,在查出肝病后,单纯的治疗肝脏疾病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病合并糖尿病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肝病容易合并糖尿病?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肝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问题,但很少有人会重视这种血糖升高。最终就诱发了糖尿病。

对肝脏来说,人体摄入的脂肪、糖分都可以存储在肝脏内,转化为肝糖原,在人体需要的时候释放能量,维持人体内机能的运转。但是当肝脏发生病变,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很可能导致体内的糖耐量发生异常。大约有50%至80%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曾出现过这种问题。

并且从数据来看,正常人群中出现糖尿病的概率大约是10%左右,但是对犯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至了20%至30%。相比于普通的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后,对控制血糖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当肝脏疾病遇上糖尿病

由于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在产生慢性病变后,很可能导致糖分、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出现异常。如果持续地出现肝实质损伤,从而诱发了糖尿病,就可以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这种疾病往往以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应对这种糖尿病,也应该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手段。

和普通的2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很少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更常见的是出现乏力、恶心、腹胀等问题,并且血糖升高,也可能只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比较低。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肝源性糖尿病的症状,或者长期存在慢性的肝脏疾病,都应该及时地检查血糖,避免出现漏诊的问题。当疾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诱发严重的血管、肝脏等损伤,威胁健康。

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和普通2型糖尿病有何差异?

很多糖友会通过服用药物来控糖,但是这种手段对肝源性糖尿病来说,可能收效比较小。因为患者还并发肝脏疾病,选择的药物不当很可能对肝功能、肝脏的糖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比较推荐的方法是直接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通过胰岛素来促进肝糖原的存储,并且帮助人体代谢蛋白质和脂质。对稳定肝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升高也会更有帮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过程中,稳定血糖所使用的胰岛素只是短期用药的建议,更重要的还得是治疗肝脏疾病。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只有当病情得到治疗,肝脏受损的程度减轻后,才可能扭转糖尿病的病情,否则一味的降糖只能治标不治本。

对原本就存在慢性肝炎的患者来说,不管你是否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在定期复查的时候都可以顺带着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这也能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治疗手段外,分享3招或许能帮助肝病患者预防糖尿病,有需要的病友趁早学起来。

第一招就是坚持用药,稳定肝病病情

其实肝源性糖尿病的出现也可以看做是肝脏受损的一种标志,如果肝病能够在出现的早期就接受到规范的治疗,那么不用担心会诱发糖耐量变低等问题,引发肝源性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低。积极的治疗慢性肝病,针对原发性的肝病进行治疗,也能更好地保护健康。

第二招是保证足够的休息。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肝损伤,不建议过多地进行运动。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每天适当地慢走、散步半小时,对控糖、保肝都有帮助。

第三点也很简单,忌伤肝物质

酒精、高脂食物以及高糖食物都可能让肝脏代谢的负担加重,让肝脏细胞面对更高的疾病风险。而且原本就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忌口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肝脏,威胁健康。

对健康来说,肝脏疾病固然是可怕的,但是当肝病合并糖尿病后,带来的危害也会更大。如果你不能在早期好好地保护肝脏,积极的治疗肝脏疾病,很可能威胁肝脏健康,诱发“肝源性糖尿病”,对血管、代谢等造成危害。而学会3招,或许能帮你好好地保护肝脏功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肝源性糖尿病。

参考资料:

1、田彩云, 胡晗, 张国远,等.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9):7.

2、史玲, 郑淑萍, 宋建玲,等. 继发性血糖升高的原因(二):肝源性糖尿病[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5):3.

3、糖尿病或与肝脏有关?《自然》杂志新研究来了·健康时报直播·2018-03-29

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或超过9000万,专家:多学科诊疗势在必行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记者 王永文)“按照我们目前在沈阳和平区、临汾霍州等地筛查的数据测算,我国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或可超过9000万,这是非常庞大的患者人群,而相关疾病缺乏综合管理。”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负责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祁小龙教授向记者介绍,未来希望通过将近一年的持续的筛查形成一个多学科的专家共识,推动多学科诊疗,让患者受益。

据了解,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科研能力,充分发挥临汾市门静脉高压诊疗中心的作用,配合全国门静脉高压诊疗中心深入霍州市各社区及乡镇,为糖尿病合并代谢脂肪肝患者进行门静脉高压的筛查项目,本次项目计划为5541名糖尿病患者中的20%人群进行《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门脉高压筛查项目》。

筛查项目数据显示,在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肝患者1216人中,其中1型糖尿病10名,酒精相关性肝病2名。共计筛查2型糖尿病1204名,其中合并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38例,占比达61.3%。同时,霍州市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较高的NAFLD、cACLD以及PH的患病率,在2型糖尿病NAFLD以超重人群为主。

据祁小龙教授分析,根据筛查数据和患者人群体重等特征分析,欧洲等国家脂肪肝与肥胖相关性较高,但在国内很多人从外表来看并不肥胖,但患脂肪肝的相关性依旧较高,这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更大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挖掘。

“我国有700万例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预后,加之近年来免疫相关疾病所致肝脏受累等自身免疫性肝病越来越多被发现,并且诊断复杂,存在大量的患者群、许多焦点难点问题和治疗不规范现象。”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纷香向记者分析,整合优势资源,积极促进门脉高压症多学科协作发展,对推动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李纷香表示,未来将加强与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的合作,提升肝病、感染病、胃镜、超声、介入、影像、检验、急诊等多学科协作发展水平,发挥专科优势为周边地区提供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帮扶临汾市市属其它医院及基层医院的门静脉高压症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水平,进一步搭建全市一流的门静脉高压诊疗中心及学科,推动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全病程管理。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肝病患者为什么经常伴有高血糖?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

46岁的张先生,患有慢性乙肝六年,期间一直规律的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也经常定期检查肝功能。

但是最近张先生却经常感觉到口干、多尿,而且体重有明显的下降

张先生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他的空腹血糖指标高达7.1mmol/L,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对此张先生感觉非常奇怪,他平时也没有高糖饮食,怎么会突然得了糖尿病呢?

其实在临床工作当中,经常有肝病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或者有糖尿病症状的情况。

很多肝病患者在日常的检查当中,往往只注重检查肝功能,而忽视了其他指标,有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还有一种肝病患者,由于没有糖尿病的症状,就算检查发现血糖升高,也只会以为是饮食所致,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肝病和糖尿病一起出现的时候,如果不能对病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可能就会造成病情的延误,耽误治疗时间。

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上一般把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以高血糖、糖耐量减低为特征。

肝源性糖尿病并不少见,根据临床数据显示,80%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都会有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其中30%的肝病患者会合并有糖尿病。

人的肝脏是“代谢工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在肝脏当中进行代谢。

肝实质细胞减少的情况下,糖类的代谢受到影响,血糖因此不能维持稳定。

在糖代谢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肝脏会参与到脂肪动员当中,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酮体浓度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这也是身体出现消瘦的原因之一。

对于患有肝硬化的病人来说,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加重肝硬化的病情。

而且肝脏还通过激素途径参与到糖代谢,分泌能影响到血糖水平的各种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素等。如果肝细胞受损严重,就会使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受到影响,因此无法维持血糖的稳定。

除此之外,有些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病,大量的乙肝病毒或者是丙肝病毒会侵袭胰腺,影响其内分泌的功能,也可能参与到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肝源性糖尿病的特点

肝源性糖尿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表现。

在合并糖尿病的肝病患者当中,一般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但是体重减少的症状,只有极少数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往往会被慢性肝病的症状所掩盖,因此很难被发现。

肝源性糖尿病的糖代谢特点:

慢性肝病患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空腹血糖反而可能降低;胰岛B细胞释放功能减退较小;高胰岛素血症。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较少,一般多见,临床上易被漏诊。因此凡属慢性肝病的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空腹血糖,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

糖尿病和慢性肝病,一个是代谢性疾病,一个是肝脏病变,看起来没有一点相同之处,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比如二者都属于慢性病,只能通过控制避免发展,是难以完全根治的疾病。

另外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延缓或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肝病的治疗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控制原发病因,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概率。

肝源性糖尿病要积极治疗

人们对糖尿病症状的认知度很高,临床上也很容易通过检测血糖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不止本身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逆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失明等问题。

因此一旦肝病患者发现合并有糖尿病,一定要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开展降血糖治疗。

由于肝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而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等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口服降糖药

而对于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患者,最好在保肝治疗的同时,小剂量使用某些损肝作用小的口服降糖药,如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等。

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继续使用还是停用该药。

较重的患者首选胰岛素,因为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不稳定,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使用剂量应比常规用量适当减少。

肝源性糖尿病的预防

肝源性糖尿病有别于2型糖尿病,其发生机制不一样,预防和治疗也有差异。

糖尿病的防治强调的是饮食、运动、用药三方面的结合,但是肝病患者却需要注意多休息。

如果肝功能正常,也是可以适当运动的,比如每天散步、慢走或快走,要超过半小时以上,这样对肝病和糖尿病都是有益的。

肝源性糖尿病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是针对原发性肝病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乙肝和丙肝引起的慢性肝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肝需要戒酒,等等。

出现肝功能损害时,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保肝、抗炎类药物来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在检查肝功能的时候,也要注意检查血糖,及时发现糖尿病。

控制高糖饮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能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