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瑞金医院 糖尿病(瑞金医院 糖尿病患者人数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常伴心肾并发症,医生提醒:预防管理须两手抓

本文专家:金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慢性肾病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同时,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金玮强调,“糖”“心”“肾”联系紧密,而且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肾脏、心血管合并症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对于糖肾患者来说,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无疑对提升生存期大有裨益。

糖肾患者,

更要注重“心”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也指出,糖尿病肾脏病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及其相关死亡风险,并且心血管病是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糖尿病肾脏病确诊后应尽早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并积极开展综合防治。

“从临床来看,糖尿病肾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约有44%。”金玮教授强调,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都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重视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而对于糖肾患者,更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目前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聚焦于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主要治疗药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降糖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ARB)等降压药物。

作为新一代非甾体高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非奈利酮,是首个用于慢性肾病伴2型糖尿病治疗的MRA。202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非奈利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18%,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降低14%。①2022版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推荐,对于存在心血管事件或慢性肾病进展风险增加,或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的慢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非奈利酮,以降低慢性肾病进展及心血管事件风险。②

定期检查,

风险早知道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负责人,现在强调疾病干预前移,因此,对于个人来说,首先要重视常规体检,一旦发现血糖高一点或者小便里面有微量蛋白尿,就要做健康评估,比如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金玮教授介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在2型糖尿病诊断之时,即应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筛查内容应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

金玮教授介绍,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对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

她建议,心电图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其次是心脏超声,每年至少做一次。同时,可以选择做颈动脉超声或冠脉CTA。无论是糖尿病还是肾脏疾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都很高,因此要对血管进行评估。如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以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如果患者有肥胖、抽烟、家族史等,平时有一点胸痛或者胸闷,可以做冠脉CTA进行排查,还可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此外,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每年查一次眼底,如存在眼底动脉硬化则要特别注意。

管理生活方式,

预防并发症

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及时筛查与用药外,也离不开生活方式的干预及管理。

金玮教授表示,饮食方面,主要是要控制摄入总量,控糖、限盐,适量优质蛋白质,增加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一般不需要限制饮水,但有两个特殊情况要注意。一个是肾脏病人如果出现全身浮肿,就要请医生来作判断,可能需要适当地减少饮水摄入。另一个是对心衰患者来说,在急性心衰发作的时候要限制饮水,一天的饮水量要少于1000毫升。

对此,金玮教授分享了一个小窍门,“心衰患者可以在家里放一个体重秤,每天固定时间至少秤一次,如果三天内体重超过4斤,这个时候要马上就医,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如果不能及时就医,可以自己加一点利尿剂,脚就马上不会那么肿了,可以避免急性心衰事件发生。”

锻炼方面,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每天都要做适量运动,散步、游泳、太极拳、八段锦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果不能做到每天,至少一个星期要坚持4天。但要注意适度,最好要在专业康复老师的指导下。

理念方面,要提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在一开始就要把血糖、血脂、血压都做到良好地管控。糖尿病、肾脏病人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日常监测血压、血糖、心率、小便量等指标,可以及时提示病情的变化。此外,还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及时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参考资料:

①Bakris GL,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83(23): 2219-2229.

②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22; 45(Suppl 1): S1-S264.

来源: 健康时报

上海瑞金医院重磅发布!和扎手指说拜拜,糖尿病患者狂喜:期待的要来了……

检测血糖,就意味着扎手指?

不!以后只需将手掌

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

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

告别有创血糖检测带来的疼痛

和感染潜在风险

图源 视觉中国 昨天(2月5日)

也就是说,可以和扎手指"说拜拜"了!

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的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一研究论文,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扎手指或抽血测血糖之外的新无创方法

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利用该技术,

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

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庆:

这个无创血糖(检测),彻底改变了糖尿病病人血糖跟踪的模式,是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

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5亿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而目前常规的血糖检测方法均需侵入皮肤,可能引起疼痛不适或血液感染等问题,降低患者长期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因此,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是研究热点,但始终面临准确性和通用性的挑战,被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确定人体大鱼际表皮厚度的分布范围,研发出mμSORS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第一阶段通过系统性探索研究,研究团队确定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

更令人振奋的是

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

适用于不同年龄、

肤色和肥胖的人群

↓↓↓王卫庆表示,现在(检测设备)外观看上去比较大,是放在医院里。

有网友激动评论

“我们期待的无创血糖检测

真的出现了!

这真是开年的第一个好消息”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部分来源:上海瑞金医院、新闻坊、看看新闻、网友评论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瑞金医院联手第四范式,推出国内首款人工智能糖尿病预测产品

“在瑞金医院,培养一个合格的内分泌科看糖尿病的医生,从读医学院开始到真正做到诊间看病的大概平均需要11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发现问题,开始找医生,11年以后这些人才能看病,这期间谁看病?这是个问题。 ”8月30日,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简称MMC)内举办的“AI 医疗”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说。

为了解决有病等不到医生看,以及尽早地发现慢性病从而对其进行干预和预防,瑞金医院联合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第四范式,在上述发布会上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人工智能(AI)实现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产品“瑞宁知糖” 。

瑞金医院和第四范式战略签约仪式环节

据了解,此款产品可预判人们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潜在风险、提供专业评估报告及个性化干预方案。瑞宁知糖可根据性别、身高、体重、教育水平、是否抽烟、是否喝酒等6个指标对大众是否有糖尿病进行预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8%,超出现有标准,这对于实际筛查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第四范式成立于2015年,2016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一等奖。目前,第四范式已将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金融、政府、能源、互联网等20多个行业,完成近2000个AI落地案例。

为什么要从糖尿病着手?

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进行融合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此前,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有公司推出帮助医疗人员进行肺结节、乳腺癌、白内障筛查的产品。

这次瑞金医院与第四范式则希望能更近一步,希望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慢性病疾病的发现和干预提前,尤其是对于一些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

“其实糖尿病是一个可预防的疾病。预防糖尿病很简单,只要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就够了。 ”宁光院士在发布会上说。同时,他认为:“‘瑞宁知糖’基于AI技术的个性化健康方案,可以帮助更多人回归健康。我们的目标是10年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患病率10%,第四范式的AI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其次,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心脏病为代表的终身性疾病在中国发生率太高。据宁光介绍,以糖尿病为例,国内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最大潜在杀手。由于慢性病筛查准确度低、针对性干预难度大、健康管理工具缺失等医疗难题,成人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有30.1%。

相对于糖尿病的高发生率,国内医院想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内分泌科看糖尿病的医生,却需要11年时间。即便从现在开始增加医生资源,病人也很有可能等不到这批医生。

第三,人工智能想要与医疗行业结合,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数据的积累和学习。许多疾病由于数据缺失,即便有完整的计算模型可以进行预测,也很难进行精准的预测。幸运的是,自2005年起,瑞金医院便开始针对医院门诊病房、上海地区和全国范围糖尿病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监测。2010年,瑞金医院糖尿病reaction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域的29家单位的协作下进行,针对全国范围内29个检测中心约25万人进行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选择了其中17万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糖尿病相关随访数据收集,从而形成了糖尿病研究领域最大数据集。这些数据为此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石。

人工智能如何预测慢性疾病

正如前文所述,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命脉”,其中,医疗数据更被所有人工智能公司视为“珍宝”。

有了瑞金医院的数据支持后,第四范式的数据科学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慢性病建模方案,通过高维机器学习技术、迁移学习技术、半监督学习和可解释机器学习技术等算法应用,总结出了50万条预测新规则,并通过构建虚拟代谢模型,结合高维机器学习技术,提出创新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法。

目前,瑞宁知糖针对糖尿病预测规则已超过传统临床金标准规则数量,其糖尿病预测准确率比基于临床金标准的预测提升2-3倍,基于AUC评估效果在绝对值上也超过了现行ADA(美国标准)、芬兰标准和CDS(中华医学会标准)等标准。

在国外,即便有名如DeepMind公司,他们在做医疗AI产品时,也会遇到数据安全和病人隐私保护问题。对于这一点,涂威威告诉澎湃新闻,数据安全问题,许多公司目前都有自己的手段进行预防,毕竟一旦出事,对于公司声誉会带来严重打击。至于病人隐私的保护,目前第四范式的做法是在预测中尽量做到准确性与加入预测混淆噪音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