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枸杞治糖尿病吗(枸杞对糖尿病好吗)

科普健康坊 0
文章目录:

据传吃枸杞能降血糖,糖尿病人群怎么吃最养生?看看正确吃法

枸杞到底能不能降血糖,这事儿争了不少年。有人说天天泡点水喝,血糖就稳了;也有人说枸杞含糖高,糖尿病人吃了反而更糟。

到底怎么回事?

一边是传统中医几千年推崇的滋养良品,一边是现代医学对血糖控制的严防死守,中间的鸿沟,不靠猜,只能靠证据来填平。

枸杞和血糖之间,真有联系吗?

枸杞子是枸杞的干燥果实,甜甜的,常见于药膳、泡茶、煲汤。中医讲它“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这些听起来玄乎,但现代研究已经把它的成分摸得一清二楚。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氨基酸,这些是它的“主力军”。

关键是,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s,简称LBP),在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确实显示出一定的调节血糖的潜力。它的作用机制大致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等。

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室,样本量小,干预时间短。即便有些初步临床数据支持它的降糖辅助效果,也不足以让它从“保健食品”升格为“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不能指望靠吃枸杞来摆脱药物。

枸杞含糖不低,吃不对反而“踩雷”

说枸杞降糖但它本身含糖量并不低。每100克干枸杞中,大约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果糖和葡萄糖。

这就意味着,如果糖尿病患者一把一把吃,或者泡水时放得太多,血糖反而可能飙升。尤其是那些本来已经控制比较困难的患者,或者正在调整药物剂量的阶段,更要小心。

升糖指数方面,枸杞的GI值不算特别高,多数测定在30~50之间,属于低到中等水平。但因为它是干果,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高,一不小心就容易摄入过量。

怎么吃枸杞,才不“翻车”?

如果真想把枸杞纳入饮食结构里,糖尿病患者得掌握一个核心原则:量小、搭配、不过度期待

每天吃枸杞,控制在10克以内比较稳妥。别看10克少,其实大约就是20~30粒,泡水绰绰有余了。可以在早餐后加一点到燕麦粥里,或者晚饭后泡茶喝,别空腹吃,也别睡前吃。

更好的做法是和一些升糖慢的食物一起搭配,比如全谷类、豆类,或者富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菜。这样能延缓糖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别拿枸杞当糖果吃。也别想着吃枸杞就能省掉药。真要靠它降血糖,那是天方夜谭。它更适合作为一种“保健调养”的辅助手段,配合药物和饮食结构去优化整体状态。

枸杞真的适合所有糖尿病人吗?

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吃枸杞。比如血糖波动特别大的人、空腹血糖超过11mmol/L的,建议先别碰。还有那些合并肝炎、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进展期的患者,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再考虑。

有些人吃枸杞会上火。尤其是体质偏热、舌红苔黄、容易长痘口干的人,吃了反而燥热加重。这类人即使血糖平稳,也不适合天天吃。

药物相互作用也要注意。枸杞有轻微的抗凝作用,和华法林这类抗凝药物有潜在冲突。正在服用降糖药的患者,也要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

枸杞降糖,只是传统智慧的一角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里,枸杞出现频率极高。无论是“八宝粥”“四神汤”,还是“枸杞炖鸽子”,都少不了它。它被赋予的意义,不止是滋补,更多是一种“平衡”的理念。

现代社会糖尿病发病率节节攀升,不只是饮食出了问题,更是生活节奏、精神状态、社交环境的整体失衡。相比一味追求奇效,更重要的是回归规律——吃饭定时、睡眠充足、情绪平稳。

枸杞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不是“降糖”的奇迹,而是一种缓和的、长期的调养力量。它像一颗纽扣,把传统饮食智慧和现代医学之间的裂缝,稍稍缝合了一点点。

别忽视体感反馈,比数据更真实

很多糖尿病患者太依赖血糖仪的数字,而忽略了身体的“细语”。吃了枸杞后,如果出现口干、心悸、烦躁、夜醒变多,哪怕血糖没升,也说明不太适合。

有些人吃少量枸杞后,睡眠改善、精力好转、眼睛干涩减轻,这些改善未必直接与血糖有关,但从整体健康角度,是值得参考的信号。

个体差异极大,没人能通吃所有食物。糖尿病管理不能只看标准答案,更要听身体的“即时反馈”。枸杞不是药,也不是毒,它的好坏,取决于吃它的人。

市面上的枸杞,你买对了吗?

很多人没注意过,市面上的劣质枸杞可能被硫磺熏过、染色处理过。颜色鲜艳、摸起来发黏、有刺鼻味道的,十有八九是处理过的。

真正好的枸杞,颜色偏暗红,果肉饱满但不油腻,泡水后不会掉色。宁夏中宁产的品质较好,但也不是唯一选择。最重要的是,来源清晰、无添加。

枸杞买回家后,别直接放在厨房潮湿处。受潮后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极为不友好。最好密封后放冰箱冷藏,尤其是夏天。

枸杞之外,还有哪些食物能辅助控糖?

除了枸杞,糖尿病人也可以适当吃点洋葱苦瓜紫薯黑豆这类对血糖有调节作用的天然食物。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得控制量,搭配吃。

比如苦瓜,虽然被称为“植物胰岛素”,但生吃太多会刺激胃肠。紫薯升糖指数比红薯低,但也是碳水,吃多了一样升糖。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

食物不是药,补的是整体代谢环境,不是某一项指标。一顿饭吃得再科学,如果晚上熬夜、情绪焦虑、缺乏运动,血糖依然起伏不定。

总结:枸杞能吃,但要吃得“聪明”

糖尿病不是靠一种食物就能解决的慢性病。枸杞的确有一定辅助降糖的潜力,但它的角色,更像是饮食结构里的“配角”,而不是主角。

吃枸杞,不是为了降糖奇效,而是为了在不影响血糖的前提下获得一些额外的健康收益,比如缓解疲劳、改善视力、提升免疫力。

但前提是吃得对、吃得少、吃得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孙健,李建伟,王旭.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2,36(03):302-305.

[2]王翠,赵文英.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29(02):95-98.

[3]张晓燕,张莉.枸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37(01):66-70.

宁夏发现枸杞新功效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5月27日电 (记者 李佩珊)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养生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旺盛,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迎来发展机遇。记者27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糖代谢基因响应盐碱胁迫分子机制、枸杞叶酚类化合物改善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枸杞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机制、枸杞多糖改善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等系列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功效成分,开发改善脑功能和治疗糖尿病、抑郁症等功能产品和院内制剂多达15种。

枸杞产业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宁夏枸杞自古就是药食同源植物,蕴藏着枸杞多糖、甜菜碱、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功能因子,具有补肾、润肺、助阳、生津、益气、补虚、明目等功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唯一明确可以入药的枸杞。

近年来,宁夏采取“科技 ”模式,深入研究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枸杞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据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基因组学、功效物质提取、栽培机理等基础研究,构建了枸杞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建立了枸杞化合物数据库。为确保新品种培育取得新成效,宁夏创建了保存2000余份种质材料的枸杞种质资源库,构建了枸杞资源圃、种子低温库和标本库“三位一体”保存体系。目前,“宁杞”系列枸杞良种覆盖中国所有枸杞产区,占全国枸杞主栽品种的90%以上。

在关键领域,宁夏开展了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评价、枸杞重大害虫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枸杞原浆标准体系构建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养眼抗衰枸杞产品创制、枸杞根腐病菌拮抗菌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研究、枸杞蚜虫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系列研究。

研究中,筛选出杀虫作用明显的微生物菌株3个,研发植物源新制剂2个,枸杞害虫综合防治效果达85.59%,化学农药减量30.92%。同时,科研工作中还筛选发现了以枸杞子为主要原料用于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组方杞菊方,突破了枸杞汁发酵护肝等功能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一批机理明确、功能定向、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成熟的抗抑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枸杞新功能产品。

与此同时,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宁夏先后引进集聚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累计布局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技术创新中心15家,着力开发枸杞药用、食用、保健等功能产品。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还建成宁夏枸杞产业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入园科技型企业29家、科技创新平台2个,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3个,初步形成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

据悉,宁夏还将围绕枸杞“药用、果用、茎叶用”多元化发展路径,支持选育具有单株产量高、果粒大、功效成分含量多、高光效、耐热抗盐碱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为枸杞不同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专用品种保障。

同时,宁夏还将继续挖掘枸杞中多糖、多肽、生物碱、黄酮等物质活性效应,系统开展细胞、动物、临床功效评价,开发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降血脂等创新药物、院内制剂、枸杞养生膏滋等精深加工产品。(完)

宁夏发现枸杞新功效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中新网银川5月27日电 (记者 李佩珊)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养生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旺盛,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迎来发展机遇。记者27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糖代谢基因响应盐碱胁迫分子机制、枸杞叶酚类化合物改善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枸杞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机制、枸杞多糖改善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等系列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功效成分,开发改善脑功能和治疗糖尿病、抑郁症等功能产品和院内制剂多达15种。

枸杞产业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宁夏枸杞自古就是药食同源植物,蕴藏着枸杞多糖、甜菜碱、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功能因子,具有补肾、润肺、助阳、生津、益气、补虚、明目等功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唯一明确可以入药的枸杞。

近年来,宁夏采取“科技 ”模式,深入研究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枸杞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据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基因组学、功效物质提取、栽培机理等基础研究,构建了枸杞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建立了枸杞化合物数据库。为确保新品种培育取得新成效,宁夏创建了保存2000余份种质材料的枸杞种质资源库,构建了枸杞资源圃、种子低温库和标本库“三位一体”保存体系。目前,“宁杞”系列枸杞良种覆盖中国所有枸杞产区,占全国枸杞主栽品种的90%以上。

在关键领域,宁夏开展了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评价、枸杞重大害虫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枸杞原浆标准体系构建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养眼抗衰枸杞产品创制、枸杞根腐病菌拮抗菌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研究、枸杞蚜虫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系列研究。

研究中,筛选出杀虫作用明显的微生物菌株3个,研发植物源新制剂2个,枸杞害虫综合防治效果达85.59%,化学农药减量30.92%。同时,科研工作中还筛选发现了以枸杞子为主要原料用于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组方杞菊方,突破了枸杞汁发酵护肝等功能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一批机理明确、功能定向、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成熟的抗抑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枸杞新功能产品。

与此同时,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宁夏先后引进集聚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累计布局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技术创新中心15家,着力开发枸杞药用、食用、保健等功能产品。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还建成宁夏枸杞产业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入园科技型企业29家、科技创新平台2个,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3个,初步形成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

据悉,宁夏还将围绕枸杞“药用、果用、茎叶用”多元化发展路径,支持选育具有单株产量高、果粒大、功效成分含量多、高光效、耐热抗盐碱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为枸杞不同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专用品种保障。

同时,宁夏还将继续挖掘枸杞中多糖、多肽、生物碱、黄酮等物质活性效应,系统开展细胞、动物、临床功效评价,开发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降血脂等创新药物、院内制剂、枸杞养生膏滋等精深加工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