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起水泡(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回事)
糖尿病足出现水泡:警惕足部健康的 “红色信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水泡的出现往往是足部健康亮起的 “红色信号”,需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周围神经性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神经性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难以察觉足部受到的摩擦、压力等损伤;血管病变则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营养供应不足,皮肤变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容易出现水泡。此外,足部感染、鞋子不合脚、长时间行走或站立等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水泡的形成。
当糖尿病足出现水泡时,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截肢。因此,患者应避免自行挑破水泡,以防感染。若水泡较小,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无菌纱布覆盖,减少摩擦,等待其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液,并进行消毒、包扎等处理。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抗感染的药物。
预防糖尿病足水泡,关键在于日常足部护理。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观察皮肤有无异常;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穿过紧或过硬的鞋子;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洗脚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定期修剪趾甲,避免趾甲过长或过短损伤皮肤。
“糖爷爷”趟水买菜脚起水泡流脓
武汉晚报讯 冒雨出门买菜趟了水,第二天脚上冒出一个小水泡,几天后溃烂流脓。7月21日,眼瞅着溃烂面越来越大的李大伯赶到医院看诊,才知是糖尿病足引起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医生管雅文指出,近段时间雨水不断,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起泡溃烂前来就诊,大多都是趟水后所致。她提醒市民,雨天出门最好穿套鞋,尤其是糖友更要注意。
70岁的李大伯患糖尿病多年,一周前冒雨出门买菜时趟了水,回家鞋袜都湿透了。第二天,李大伯发现右脚上起了个小水泡,不疼不痒他也没在意。21日一早,他发现水泡破了开始溃烂流脓,这才赶紧跑到医院看诊,管雅文仔细检查后告诉他已患上了糖尿病足。管雅文介绍,糖尿病人的血管、神经长期泡在“高糖”血液里,会出现感觉异常,对冷热疼痛刺激都变得不敏感,无法及时发现皮肤损伤。雨水浑浊,细菌滋生,高血糖状态下很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引起糜烂。管雅文提醒糖友,下雨天如必须出门,一定要穿上雨鞋和袜子。外出归来及时更换鞋袜,用温水洗干净脚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里要保持清洁干燥。
刘璇 喻茜 吴萍
糖尿病患者脚上起水泡要小心,否则感染了后果很严重
脚上起水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穿新鞋就可能磨出水泡,特别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可要小心了,因为水泡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这可不是吓唬你们。
比如江苏南京的张某某,右脚大脚趾出现像绿豆大小的水泡,也没什么症状,不疼不痒。但是,去了医院处置之后就开始感染,给予抗生素、活血化瘀、局部清创等对症治疗。遗憾的是创面仍在扩大,并伴有剧烈疼痛。原本想准备在另一家医院做下肢血管支架手术,被告知不符合条件,建议截肢。
看看,一个水泡竟然要截肢,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糖尿病伤口的特点,只要治不好,大部分会加重。不过,病人并没有真正到要截肢的地步,只是大脚趾已经完全坏死保不了,但是脚没问题。
那么,糖尿病人脚上起水泡为什么会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糖尿病伤口本身就好得慢,水泡中的液体营养物质比较丰富,有利于病菌的滋生与繁殖。下肢血管再不好,加上错误的治疗方法,危险就更大。所以,糖友出现水泡,一定不能盲目涂药抹药,不能盲目治疗,应及时到专业的糖尿病足科室接受治疗,避免感染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