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治疗糖尿病的药企龙头哪些股票)
糖尿病常用西药大盘点:6类药物的优势、副作用及适用人群
糖尿病用药讲究“个体化”,不同药物的降糖机制、适用人群和副作用大不相同。选对药才能既控好血糖,又减少不良反应。今天就为大家解析临床常用的6类西药,一篇看懂哪种药适合自己。
一、双胍类:糖尿病的“一线基石药”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缓释片/肠溶片)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
- 突出特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用不会低血糖;能同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尤其适合超重/肥胖人群。
- 额外好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轻度改善血脂,还能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
【常见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初期可能恶心、腹泻、腹胀,有金属味。建议选肠溶片或缓释片,随餐服用可减轻不适,多数人适应后会缓解。
- 罕见但需警惕:乳酸酸中毒(多见于肾功能不全、酗酒或缺氧人群),肾功能正常者风险极低。
- 长期注意:可能减少维生素B12吸收,建议定期监测,必要时补充。
【适合这样的你】
✅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 / 肥胖人群(一线首选)。
✅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偏高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
✅ 与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联用,增强控糖效果。
【这些情况禁用】
❌ 肾功能严重不全(eGFR<30 mL/min)、肝功能受损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酗酒者,严重感染或手术期间需暂停。
二、磺脲类:快速降糖的“胰岛素促泌剂”代表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快速降低血糖。
- 控糖效果:降糖作用强,对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有效,适合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常见副作用】
- 低血糖风险:最需注意!可能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格列本脲(已少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老年患者需谨慎。
- 体重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可能促进脂肪合成,需注意饮食和运动。
- 其他:少数人有皮疹、胃肠道不适,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药效减退。
【适合这样的你】
✅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胰岛功能中等以上(空腹 C肽≥正常下限50%)者。
✅ 饮食、运动和双胍类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
✅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可选格列喹酮(主要经胆汁排泄)。
【这些情况禁用】
❌ 1 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衰竭(C肽极低)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有交叉过敏风险)。
三、α-糖苷酶抑制剂:餐后血糖的“调节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在小肠抑制碳水化合物(淀粉、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延缓吸收,专门针对餐后高血糖。
- 突出特点:只降餐后血糖,对空腹血糖影响小,单独使用不低血糖,安全性高。
- 适用场景:几乎不被肠道吸收,全身副作用少,适合老年或肝肾功能较差者。
【常见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腹胀、排气增多、腹泻(因碳水化合物未完全消化),初期明显,多数人随用药时间适应。
- 低血糖处理:单独用不低血糖,但与胰岛素、磺脲类联用时可能低血糖,需直接补葡萄糖(吃蔗糖或主食无效)。
【适合这样的你】✅ 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
✅ 饮食中主食占比高(爱吃米饭、面条、馒头)的人群。
✅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改善餐后高血糖)。
✅ 1型糖尿病与胰岛素联用,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这些情况禁用】
❌ 严重胃肠道疾病(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 肾功能严重不全(eGFR<25 mL/min)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四、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国内限制使用,需严格评估心脏风险)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改善全身胰岛素抵抗,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合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
- 控糖特点: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作用持久,单独使用不低血糖。
【常见副作用】
- 体重增加与水肿:水钠潴留导致体重上升、下肢水肿,有心力衰竭风险者需警惕。
- 心血管注意: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肌梗死风险,国内使用受限;吡格列酮需监测心功能。
- 其他:少数人骨密度下降(女性绝经后需防骨质疏松),需定期查肝功能。
【适合这样的你】
✅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明显(肥胖、腹型肥胖、黑棘皮病)者。
✅ 单用双胍类或磺脲类效果不佳,需联合用药增强控糖。
【这些情况禁用】
❌ 心功能不全(NYHA Ⅲ-Ⅳ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 活动性肝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2.5倍)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
五、格列奈类:灵活控餐后血糖的“快效药”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快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快进快出”,专门针对餐后高血糖。
- 突出特点:起效快(餐前15分钟吃),作用持续3-4小时,低血糖风险比磺脲类低。
【常见副作用】
- 轻度低血糖:多因进餐延迟或剂量过大,程度较轻。
- 体重增加:比磺脲类轻,需注意饮食控制。
【适合这样的你】
✅ 餐后血糖波动大的 2型糖尿病患者。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较高)。
✅ 进餐不规律人群(如轮班工作者,漏餐可停药减少低血糖)。
✅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瑞格列奈可慎用,需减量)。
【这些情况禁用】
❌ 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衰竭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六、SGLT-2抑制剂:护心肾的“排糖新药”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埃格列净
【核心优势】
- 降糖原理: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让多余葡萄糖从尿液排出,不依赖胰岛素。
- 控糖特点: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效果温和,单独使用不低血糖。
- 额外好处: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尤其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减少心衰住院率;轻度降压、减重。
【常见副作用】
- 泌尿生殖感染:尿液含糖多易引发尿路感染、外阴炎(女性多见),需多喝水、注意卫生。
- 脱水与低血压:增加排尿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老年、肾功能不全或用利尿剂者需防头晕、低血压。
- 罕见但严重:酮症酸中毒(多见于感染/手术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需及时就医。
【适合这样的你】
✅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高风险(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者。
✅ 超重/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辅助减重)。
✅ 单用双胍类效果不佳,或与其他药联用增强控糖。
【这些情况禁用】
❌ 肾功能严重不全(eGFR<45 mL/min,卡格列净<60 mL/min)、终末期肾病患者。
❌ 妊娠、哺乳期女性,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选药总结:记住这3个原则- 个体化:根据血糖特点(空腹高还是餐后高)、胰岛素抵抗程度、并发症情况选药。
- 安全第一:老年患者防低血糖,心衰/肾衰患者避开禁忌药。
- 动态调整: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和副作用,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糖尿病用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擅自换药或增减剂量,才能控好血糖又减少风险~
#糖尿病##药物科普##滕福斌#
糖尿病注射用胰岛素种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注射用胰岛素一般按作用时间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分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6类,各类主要区分及代表药物见下表(代表药物不是打广告啊,主要是让糖友们在使用某种胰岛素时知道是哪种类型)。
· 速效/短效:控制餐后血糖。
· 中效/长效:提供基础胰岛素需求。
· 预混:简化注射方案(适合依从性差或需兼顾餐后/基础血糖的患者)。
但请糖友们注意,胰岛素注射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必须听医生的,不要私自选择注射啊!
类型
起效时间
峰值时间
持续时间
代表药物
速效
10-30分钟
0.5-2小时
3-5小时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短效
30-60分钟
2-4小时
5-8小时
普通胰岛素(RI)、人胰岛素(诺和灵R)
中效
1-3小时
4-12小时
12-18小时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如诺和灵N)
长效
2-4小时
无显著峰值
18-24小时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超长效
1-2小时
无峰值
24-42小时
德谷胰岛素(Tresiba)
预混
胰岛素
双峰效应
根据混合比例
10-16小时
诺和锐30(速效 中效)、优泌乐25
这3类降糖药是心肾“守护者”,糖友一定要知道!
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目标,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们发现心血管疾病和肾脏并发症才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的高血糖会引发多种器官损伤,这无疑加剧了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4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国际权威指南都明确指出,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是否达标,都应优先选择具有心肾保护证据的降糖药。治疗策略也从“阶梯式控糖”转变为“早期联合治疗”,核心目标扩展为血糖控制与器官保护并重,这一转变彻底改变了糖尿病药物的使用优先级。
1.列净家族(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
这类药物能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让多余的糖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单药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 - 1.2%。其独特优势在于能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利尿排钠,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代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大型研究证实,恩格列净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8%,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39%;达格列净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也能显著降低住院风险。2023年亚太专家共识明确,只要肾小球滤过率(eGFR)≥20 ml/min就可安全启用,即使后续eGFR低于此值仍可继续使用,直至透析或肾移植。
1、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这类药物多为注射剂(司美格鲁肽有口服剂型),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食欲、减轻体重(平均减重2 - 5kg)间接保护心血管。
代表药物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研究显示,其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2%,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2%,特别适合合并ASCVD或肥胖的患者。2025年最新动物实验发现,利拉鲁肽与达格列净联用对糖尿病大鼠的心肾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3.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凭借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明确的降糖效果,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它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虽然单药心肾保护证据不如前两类新药,但2024 ESC/EASD指南推荐,对ASCVD高危人群,若糖化血红蛋白≥6.0%且合并两项以上危险因素,可直接起始SGLT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目前中国已批准多种复方制剂,如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等,每日一片的剂型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结语
除了以上3类对糖友来说格外友好的药物,有2类降糖药也需警惕:格列酮类药物(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衰风险,荟萃分析显示,这类药物会导致体液潴留和慢性充血性心衰风险增加近2倍。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或有心衰危险因素者,使用格列酮类药物须格外谨慎。沙格列汀等DPP - 4抑制剂中的部分药物也被提示可能增加心衰住院风险,选择时需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