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药降糖呢(糖尿病吃什么药控制)
糖尿病别愁!黄连+玉竹 +黄芪,稳血糖不反复
血糖忽高忽低难控制,口渴喝水不停,小便多得烦人,身体总是没力气。不少糖尿病人四处求医,却在漫长调理中失去信心。中医调治此病,关键在于抓住核心病机,用药贵精不贵多。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三味药的方子:一降糖、一止渴、一调脾,直击要害。
曾接诊一位张先生,55岁,患糖尿病三年多。他每天口干得厉害,不停喝水仍不解渴,小便次数多、量也多,颜色偏黄。虽然能吃,人却越来越瘦,四肢无力精神差,稍走动就气喘吁吁。观其舌,色偏红而干,苔薄微黄;诊其脉,细而略快。此乃典型气阴两虚兼内热: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故消瘦乏力;阴亏生虚热,致烦渴多尿。
针对此机,精选三味组方:
黄连(降糖主将):味苦性寒,尤擅清泻胃火与心火,其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现代研究亦表明黄连所含小檗碱等成分,能辅助改善胰岛素抵抗,帮助稳定血糖基线,直折消渴之火源。
玉竹(止渴先锋):甘润微寒,功专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它像久旱后的甘霖,能滋养肺胃之阴,缓解口干舌燥、烦渴引饮的症状,且药性平和,滋阴而不碍胃。
黄芪(调脾砥柱):甘温入脾肺,大补中气,升举清阳。它能显著增强脾胃运化之力,促进水谷精微正常输布,使气血津液生化有源,从根本改善体虚乏力,为降糖止渴提供动力支撑。
三药配伍,黄连清热降糖治其标,玉竹生津止渴缓其急,黄芪补气调脾固其本,协同作战,直击病根。
治疗分阶段调方,稳扎稳打:
急症期(第1周):黄连、玉竹、黄芪,日一剂水煎。张先生服3天后,口干、多饮、尿频明显减轻,精神好转。
稳定期(第2-3周):原方加葛根增强生津升阳。一月后复查,空腹血糖由7.8 mmol/L降至6.3 mmol/L,餐后波动减小,体力增,活动无喘。
巩固期(第4~6周):原方加山药健脾固肾。血糖稳定于理想值(空腹5.8-6.1 mmol/L),诸症基本消失,体重趋稳,体质改善。随访半年,血糖稳定。
此方虽简,标本同治:黄连降亢奋之血糖,玉竹润脏腑之燥涸,黄芪补虚损之脾气。三者合力,达成降糖、止渴、调脾、复元之效。找准病根、精选药物、分阶段调治,配合规律饮食起居,血糖平稳可期。
中医坚持辨证施治,各位如有不适,记得及时找医生为你当面辨证,切记谨慎用药。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与我交流。
#糖尿病##糖尿病饮食##关注糖尿病##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药,还有什么降糖方法##降糖#
【安全用药】降糖药与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
【来源:安徽药品监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然而,面对众多的治疗选择,许多患者会陷入困惑:得了糖尿病,是吃降糖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呢?本期【安全用药】,一起来科普。
来源:PSM药盾公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别发愁,用好3味药,不仅降血糖,还能延缓并发症!
患糖尿病久了,很多朋友总担心血糖不稳、并发症找上门。其实在中医看来,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常是“阴虚燥热,气阴两伤”。口干舌燥、以总想喝水、尿多、人没精神、日渐消瘦为主要表现,这就类似于身体里的“水”被“火”烤干了,推动运行的“气”也不足了,时间一长,血脉不通,并发症风险就高了。
西医降糖药见效快,但长期单用对脏腑带来负担且效果也会打折,更主要的是西医看重血糖,而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改善体质,提高身体自身利用糖的能力(胰岛素敏感性),和西药配合,效果往往更稳、更持久。
在中医宝库里,有三味药特别值得糖友关注,它们在降糖、改善症状、延缓并发症方面表现突出: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特别适合多食易饥、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的胃热型糖尿病患者。 其降糖机制类似天然“二甲双胍",能抑制肠道对糖分的吸收,所含的小檗碱成分可直接降低血糖。 但需注意其苦寒之性,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同用。
黄芪:是一味常见的补气中药,被誉为“补气之王”,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糖成分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它能大补脾肺之气,气足了,身体才有能量运化水谷精微,还能固摄减少尿频、尿中泡沫。气行则血行,还能预防血脉瘀堵减少并发症。
山药: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它补脾养胃(脾虚是糖尿病重要内因)、益肺生津(缓解口干)、补肾涩精(减少夜尿、固摄精微)。稳稳连接脾、肺、肾这三个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脏腑,从源头改善代谢。其富含的黏液蛋白能延缓糖分吸收,平稳餐后血糖波动,是糖尿病食疗的优选药材。 特别适合病程较久出现脾肾两虚证候的患者长期调养。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选用合适的方药,既能改善患者不适,又能有效控制血糖。